鞋,本为服装中的足衣,除了保暖、护脚的作用,其实它还是一种文化的体现。中国鞋文化史源远流长,据历史考证,中国最早的一双鞋是新疆楼兰出土的距今已经4000多年的羊皮靴。而在安徽,徽州的“三寸金莲”在明、清时就声名远播,泗县在1990年就建成了中国首家古鞋博物馆,而如今宿州市的“中国现代制鞋产业城”更在诠释着安徽省独特的鞋文化……
安徽鞋文化源远流长
鞋,我们每个人,每天都离不开。但你知道它的历史吗?
据史料载,上古时期就有“鞋”了,只不过那时“鞋”式样是很简陋的,估计古人将兽皮切割成大致的足形后,用细皮条将其连缀起来即成为最原始的鞋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纺织业的进步,布料、丝绸等物亦用来制作鞋子,并与皮革、麻草组合应用,出现大量的鞋制品。到了殷商时期,鞋的式样、做工和装饰已十分考究,用材、施色、图案也根据服饰制度有了严格的制度。每个朝代鞋的造型、色彩都随着制服形式而变化。
随着鞋样式一起变化的,还有它的文化。“三寸金莲”应是最好的代表。
其实,说到中国的鞋,就不得不提到“三寸金莲”,因为这是我国影响最广泛、最深远的鞋。关于“三寸金莲”的起源,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从史料上看,一般都认为与南唐的李后主有关。他非常喜欢音乐和美色,经常叫一些宫女在宫殿里面跳舞,地上铺着金箔剪成的莲花,还有六尺高的金色的莲花台,让那些宫女脚上面都要缠着布,把脚缠得很小很小。这样跳舞的特点就是妇女摇摆得非常厉害,李后主把这些当成一种美色的畸形的享受。从这以后,就把妇女的小脚和金莲联系在一起,后来从宫殿里传到了民间。
“安徽,特别是徽州的‘三寸金莲’,在很早的时候就声名远播了,它精致的做工、精美的图案曾是南方‘三寸金莲’的代表。”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副主任胡中生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