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孝道,就是关于关心父母、爱护长辈、尊老敬老的一种文化传统。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赡养老人,为父母长辈养老送终等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孝的内涵也在丰润起来。子女因发展自身家庭和壮大经济实力的需要,常常要到异域去安居乐业,或搞城市建设,常回家看看父母,或打电话嘘寒问暖,或邮寄一点物品聊表心意,都是孝道之内容。孝道文化应该是宽泛的,为了对各个家庭、各个父母心身健康发展,因人而异、恰到好处的孝敬是很必要的,请君多思量,为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在心中点亮一盏及时“孝道”明灯,走出“欲孝未孝”盲区,消除永久“顿悟未孝胡精神遗憾。
笔者认为,孝敬父母,“及时”是“孝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何谓“孝道及时”,即晚辈对父母或长辈因人而异,满足他当时的需求。比如刚生病或伤风感冒时,要做到及时陪同去医院,或督促及时治疗,或及时送药。需要陪护的尽力抽出空闲,看看,聊聊,让其放松心情。又如,年老体弱的长辈,想吃一点水果,或炖猪腿的等等,及时顾及夙愿也是一件美事。其实,在孝道上,“及时”,体现一种美德;“及时”,有的时候能消除隐患;“及时”,有利于长辈身心健康;“及时”,也会给自己放心工作消除顾虑。如果不“及时”,孝道也许会成为隔日黄花,会蔫而不振,会带来隔阂等等。
“及时”,还表现为在欣赏父母的长处,即闪光点时,能及时肯定赞美,让其得到满足快乐感,放松心态,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及时”,还表现为父母言行举止,总会有些偏激,有些疏忽,有些偏差。能与长辈沟通,交心,及时纠正其不足,亡羊补牢未为晚矣,对其后期带来顺康快乐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其实,“孝道及时”也表现为宽容。老人总有一种敝帚自珍的习惯,舍不得扔掉的“垃圾破烂”;老人总怕晚辈忽视或记忆遗忘,爱唠叨;老人免疫力下降,生理方面常得不到控制,如口水和痰涕溢出,切莫嫌弃,要及时洁净。
“及时”也表现为爱心传递。如公益广告“妈妈,请洗脚”。孩子端着水盆,为辛劳的妈妈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表明孩子懂事啦,自理能力提高了,不仅能为父母分担家务,还能把爱心回馈到长辈心上。那,也是效仿;那,也是爱的举止;那,更是孝敬父母的表现。从公益广告事例中,我们看到孩子长大了,未来充满希望。
《说文解字》解释篆体孝字云:“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孝字写的就是老人与子女的关系。《诗经》中有这么一段话:“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所谓“百行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孝经》说:孝是“德之本也,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育的教字是一个孝再加一个文,不孝不教。孝文化里面的奉养、尊亲以及推而广之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崇的就是一种感恩和博爱思想。在当今社会,推崇孝道思想,点亮“孝道及时”这盏灯,对精神文明建设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