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最新动态 品牌安徽 入编年鉴 徽商老字号 优秀徽企 徽商风采 文件通知 徽商文化 商会信息 联系我们
闷白·装新·扣饭|徽商文化|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 徽商发展年鉴编委会
天气预报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安徽省首季进出口总值... 4-26
推进复工复产:安徽创... 4-26
安徽:定制化人才培养... 4-26
定制金融产品助青年创... 4-26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 4-26
国家下达22.4亿元... 4-26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5
14条举措推动江北、... 4-15
安徽将组织实施一批科... 4-15
安徽加速打造“装配式... 4-15
安徽宣城—优化结构 ... 4-15
多部门联合印发若干意... 4-10
安徽出台意见 助力传... 4-10
安徽省“四送一服”平... 4-10
全面贯彻中央“六稳”... 4-10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4-10
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 4-10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0
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 4-10
【复工复产进行时】“... 4-1
品牌安徽 更多>>
顶格支持,构建赋能体... 3-21
“稳企增效 为民办实... 2-14
2021年安徽省发明... 2-9
华为发布六大数据存储... 12-30
第二届安徽省青年厨师... 12-16
“药材之乡”忙种药 12-9
安徽拟打造 “双招双... 12-3
安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 11-23
六安氢能公交“抢眼”... 11-22
合肥:“智”造赋能“... 11-22
“爱在初冬,暖心相伴... 11-15
纪念“和平将军”张治... 10-29
合肥皇冠假日酒店即将... 10-12
康宁第十子落户合肥 10-9
看安徽这些企业上榜“... 9-27
安徽省真招实措援企减... 9-15
安徽开展惠企政策知识... 9-13
直通服贸会 畅游新蓝... 9-7
“安徽智造”乘坐中欧... 9-3
宣城力推绿色食品产业... 8-30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网  址:www.hsyj.org

邮  箱:hsnjbwh@163.com

办公室地址: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徽商文化  
闷白·装新·扣饭
日期:2014/6/26 10:16:40    来源:站内发布   点击:209次
有谚语曰,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此话有道理,但是婚丧嫁娶,各地就有各地的风俗习惯。老合肥陈频先生看了吕士民老师的漫画《出嫁》,回忆起小时候看见过的合肥地区姑娘出嫁的情景了。

  看了2013年7月5日的“坊间记忆”《出嫁》,让我想起了旧时合肥姑娘出嫁的一些趣事。当时的准新娘为了在大喜之日得到大家的夸奖,在喜期(旧称结婚的日期)前半个月左右就要进行准备了。

  那时候,合肥这一带人结婚称之为办大事,男方叫收亲,女方称出阁(也有叫出嫁的)。结婚这一天的日子叫喜期,新郎和新娘通称新人。

  虽说“家住十里地,各处有乡风”,但是合肥这一带结婚习俗,基本上大同小异。

  一、喜期前半个月

  喜期(旧称结婚的日期)前半个月左右,待嫁的姑娘,就已经进入准新娘的角色。

  女孩子家平时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诸如栽秧、锄地、收禾之类,农村通称为“弯腰活”。只有“待”在闺中的女儿,有一段时间可以例外,那就是出阁(即出嫁)前的半个多月,必须留在家中,做好嫁前的准备。

  一曰闷白。姑娘在田间干活,风吹雨打日头晒,再白的皮肤也会晒黑,白嫩的皮肤也会变粗糙,因此,必须留一段时间闷在家里,一边绣花描朵,一边躲开日晒风吹,十天半个月下来,皮肤也就逐渐地变得白嫩起来。这一段时间,老百姓称之为“闷白”。

 二曰装新。合肥地区流行着这么一句俚语:“男服书房女服嫁”,意思是说,再放浪的男孩进了书房(旧时私塾的别称),在老先生(即老师)的严格管教下,也会变得服服帖帖,知书达理;再放得开的女儿,嫁到了婆家,上有公婆的管束,下有姑娘小叔子的品头论足,也不得不尽快地进入小媳妇的角色。

  为了能够适应小媳妇的角色,就要留在家中,一边听父母的耳提面命,一边不断地改正当姑娘时的举止——走起路风急火燎,说起话高声大嗓门。装新,准备做新媳妇之谓也。

  三曰扣饭。此举用现在的眼光来看,确实有几分残忍,然而在那个年代,确是不得已而为之。试想从上头上花轿到拜堂、入洞房、听房这长长的一段时间,这新娘就没有摆脱人们的眼光的时候,也就是说在这么长长的一段时间内,新婚是没有时间、没有地点解决小便问题的。唯一的解决的办法,那就是提前扣茶扣饭(也有叫减茶饭的)。

  二、出嫁前“上头”不可少

  上头是女儿出嫁前必不可少的程序。

  古代,女子年满十五岁须束发,叫上头。有诗云:“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鬓便上头”,近代,合肥周遭,姑娘出嫁前要上头,借此,表示在娘家做姑娘时代的结束。

  上头,相当于当今人说的成人礼,因为合肥这一带有这样的规矩,无论男人女人,不结束不能算是大人(即成人),而且这个规矩一直沿袭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产队里记工分,不结婚的男女是不准记成人的工分。

 很早以前,合肥周围的女孩子们基本上都梳着独辫子。长长的头毛均匀地编成三花辫子,结尾处留下一段不编,在其上,缠上一段红头绳,密密的,匀匀地排列着,半寸来长。一条辫子,真的像歌中所唱的那样“一条粗粗的大辫子,长得黑又长”。走起路像游龙一般地在身后摆动着,煞是好看。

  既然是出嫁前上头,也应该算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当然要十分重视。请来村子里心灵手巧的妇女,还必须是父母双全、儿女皆有,子孙满堂的。

  上头需要的饰品,母亲很早就做好了准备,有钗子、簪子、荷苞针,外加宫粉、胭脂、生发油。

  早早地用桑树叶揉出的汁液洗过了头发,松松的,蓬蓬的,就像黑色的瀑布。来梳头的妇女,首先给头发上搽上生发油,然后再用梳子从上到下地梳着,与此同时,嘴中还要唱《梳头歌》:“一梳金,二梳银,三梳四梳做新人,梳个刘海挂腮边,身边儿女早成群,梳个乌龙盘后颈,后堂堆满金和银……”絮絮叨叨,在没完没了的歌声中,梳匀的头发,终被系成了一束,而后一圈又一圈地盘起一个圆圆的、扁扁的、高高的发髻,这时才用钗子在四周钗上,从右至左穿上银制的簪子,斜插上一头带圆珠子的荷苞针,至此,农村中小媳妇们的统一发型——粑粑头,即告梳成。然后便在姑娘的腮帮上扑上宫粉,脸蛋上搽上胭脂,还要拿一小块红纸让姑娘含在嘴上,借此可以染成红唇。一切都做完之后,这姑娘几乎与先前判若两人,光光鲜鲜,利利索索,成了名副其实的新人。

  上了头的姑娘,确实是光彩照人,只是家里的人谁看谁都难过,尤其是妈妈,躲在一边抹眼泪,从此养大的姑娘变成人家的人了。

 三、大喜的日子非要哭嫁

  有道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此话一点不假。

  喜期那天,鞭炮声、喇叭声响起之时,也是待嫁的姑娘哭嫁之始,因为这声音分明报到了大花轿已经进村。

  虽说是满怀喜悦做新人,若不啼哭一番,将会被人耻笑一生。哭嫁必须边哭边说,主要内容是,爸爸妈妈老了,弟弟妹妹太小,舍不得,放不下。姑娘声泪俱下地哭着,妈妈、婶婶也少不了跟着陪上一把眼泪。有哭的,也有劝的,民谣唱得好:“一对蜡烛一对花/我劝新姐莫想妈/娘家有你亲生母/婆家是你久恋家/待到明年七八月/抱个儿郎回到家/大家接你笑哈哈/妈妈接你笑哈哈/哥哥抢着去打酒/嫂子和面做粑粑/吃吃喝喝又回家。”如此这般,哭嫁方可告一段落。

  闺房里哭声方歇,大门外鞭炮声又起。

  先放的爆竹称为“催床”,再放爆竹称为“催嫁人”,塞“门缝钱”也要同时进行。“门缝钱即是红包,因为是从门缝里塞进去的,才有这样的名称。一塞是“梳头钱”,二塞是“爆竹钱”,三塞是“见面钱”。五塞、六塞,不一而是,不到时候,绝对不会轻易开门。

 大门打开了,姑娘出嫁了。脚上是不允许沾到娘家的土的。由哥哥或是弟弟背上花轿,以示不会带走娘家的财气。又放一串串长长的爆竹,喇叭声更为激烈,大花轿终于上路。前面是高灯、红旗,后面是嫁妆、礼盒,吹吹打打,浩浩荡荡。

  花轿上路,花样迭出。遇到岔路,要住轿放炮,意在表示以后婚姻不会出岔子;路过村庄,男要散喜烟,女要给喜糖,以示喜气共沾;过桥或走弯道,则要给抬轿子的喜钱,若不然,就要故意地摇摆花轿,颠颠簸簸,震震颤颤,让新娘子站不住,坐不稳,既不能喊,更不能叫,闷头吃着哑巴亏,这就和电影《红高粱》中所表现的情节毫无二致。

  花轿进了村,村里人出了门,男女老少,大呼小叫,争先恐后看新人。

  花轿落定,这边一个高寿老太,那边一个年轻妇人,轻轻地掀开轿帘,已经顶上盖头的新娘子,在两个人搀扶下,走出了轿门。此情此景,真的有那么一点“侍儿扶起娇无力”的味道。就在这会,两条染成红色的口袋,轮番地铺在路上,说好的人随及唱道:“新人下轿喜净净/二人传袋站两旁/一代传的鸿门秀/二代举人把名扬/三代传的是进士/四代翰林伴君王……”有板有眼,一下子把热闹气氛演绎到极致。

省直单位  
             
省编办 省发改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省农科院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地震局 省国土资源厅
省环境保护厅 省统计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委员会 省水利厅 省林业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厅 省卫生厅 安徽行政学院 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侨办)
省国资委 省地税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工商局 省新闻出版局
省质监局 省安监局 省旅游局 省粮食局 省直机关事务局 省法制办 省金融办
省人防办 省信访局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省国防工办 省档案局 省招标局 省地矿局
省参事室 省地方志办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物价局 省能源局 省供销社 省国税局
安徽煤矿安监局 省气象局   省烟草专卖局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    
   
友情链接  
联商在线 安徽省企业经营与管理研究会 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 安徽省工业经济联合会 安徽省汽车经销商商会 浙江大学EMBA精英班 安徽省餐饮行业协会
嘉兴市安徽商会 贵州省安徽商会 云南省安徽商会 天津市安徽商会 南京市安庆商会 安徽省江苏商会 安徽省山东商会
安徽省上海商会 安徽省北京商会 山东安徽商会 安徽湖南商会 中山市安徽商会 四川省安徽商会 连云港市安徽商会
宁波市安徽商会 福建省安徽商会 宁夏安徽商会 上海市安徽商会 河南省安徽商会 沈阳安徽商会 昆山安徽商会
广西安徽商会 常州市安徽商会 杭州市安徽商会 安徽省广东商会 惠州安徽商会 镇江安徽商会 内蒙古安徽商会
义乌市安徽商会 江西省安徽商会 安徽省浙江商会 苏州市安徽商会 无锡安徽商会 温州市安徽商会 江苏省安徽商会
工商导报 徽商发展研究院 中国安徽 中安在线 中国新徽商 安徽省工商联

版权所有: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企业服务中心   皖ICP备2021009424号-1 技术支持:合肥网络推广
电话:0551-62607458 

邮箱:hsnjbwh@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