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马来西亚著名茶人、华裔邱文诚先生携夫人再次踏进安徽祁门历史名茶--安茶唯一的产地芦溪乡,并在该乡的江南春茶厂小住了一晚。两位素面淡妆的炎黄后裔那浑厚但很爽朗的闽粤客家话音,无不饱含着对中华故土的深深眷念。
年届五旬的邱文诚先生祖籍福建泉州,其夫人祖籍广东潮州。清末,邱文诚的祖父为躲避战乱,漂洋过海移居马来西亚谋生。1988年,他的父亲创办了邱茗茶有限公司,以经营铁观音、普洱茶为主,到了邱文诚手上已是家大业大。2007年4月,经过多次实地考察,邱文诚与云南玉溪陈年普洱茶厂合资成立了云南双天茶叶有限公司,生产和销售云南普洱茶。邱文诚虽然对安茶从小就耳濡目染,但经销则始于上世纪的90年代初。
安茶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是后发酵的紧压黑茶。红茶崛起之前,祁门的主产茶就是安茶,主销地是两广、香港、台湾和东南亚诸国,在上世纪30年代前非常火爆。因具有解渴清热、健胃消食等功效,在南洋一带被称为“圣茶”,且越陈味越香,越久价越高。1986年,经过祁门县茶叶专家前往安茶原产地芦溪乡的店埠滩进行反复研制,并与新加坡华侨关奋发先生辗转寄来的上世纪30年代的一篓安茶比较,在色、香、味、形等方面完全吻合后,才宣告复出成功,并且在1988、1992年两次被评为安徽省优质特种茶。现已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茶叶经营世家和马来西亚的著名茶人,邱文诚自然对这些基本情况并不陌生。
1992年,邱文诚开始涉足安茶的经营,但由于当时懂得安茶的世人很少,因此,邱文诚每次到广东进货多则千斤,少则几百。1996年7月,邱文诚来到广东佛山的金茗茶行洽谈安茶经销业务,意外地结识了祁门县芦溪乡的安茶龙头企业—江南春茶厂厂长汪升平,并与其谈妥了第一批3吨的中档安茶生意。随后的10年期间,通过电话联系,邱文诚又陆续在江南春茶厂订购了3吨多安茶。为能到原产地一饱眼福,2007年,邱文诚不远数千里专程前来拜访汪升平,考察安茶的生产环境、制作技艺和文化底蕴。
邱文诚不但经销安茶,而且对安茶的特性也颇有研究。他认为制作安茶要采用祁门小叶种茶,而且只能用春茶为制作原料。他说,安茶非常耐泡,一般在泡上十泡后,仍然有味。安茶和其他黑茶一样,具有时间转化的特性,越陈味越强。安茶的收藏有讲究,对温度和湿度和普洱一样有较高的要求。他觉得真正要品饮到安茶的“茶味”,非要十多年的陈茶才能够获得。一般情况下,人们喝安茶都是三年以上的陈茶,因为只有陈茶才会温厚醇香,但邱文诚对喝新茶却有一番独特的见解,就是虽然安茶越陈越味越厚,但是品饮新茶也有另一番乐趣,因为安茶有其非常独特的制作工序,品饮新茶时可以深切感受到多次复火产生的“火味”,而这个火味则会随着收藏的时日越久,渐渐消退,随之而来的则是越来越厚的茶味会凸显出来,收藏越久回甘性越强。在不同的收藏时间品饮,可以获得不同的滋味,其乐无穷。
在了解了安茶目前的产量、市场行情后以及当地政府对安茶产业发展的所做的大量工作后,邱文诚指出,虽然东南亚一带历史上是安茶的主要销售地。但由于从30年代中期几乎绝迹到80年代中期重新恢复,间隔了半个世纪,即使是对安茶知晓并且还健在的也多是垂暮老者了,年轻一点的许多都没听说过。所以安茶已经有了不菲的声誉,但作为当地政府和安茶企业,还是要在推介宣传上多动脑筋,就像普洱茶的宣传那样不惜大手笔,这样才能真正打开国内外市场,迅速提高知名度,快捷提升附加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