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徽州祠堂 |
日期:2011/9/15 9:34:32 来源:站内发布 点击:1444次 |
徽商经商的原始资本,大多与宗族有关,所用的伙计,也多为族人,所谓“携族人乡党与共事”。而徽商宗族通过科举在朝中谋取的政治势力,也为他们的行业垄断,特别是盐业垄断,提供政治靠山和官僚庇护。 靠宗族势力发展起来的徽商,衣锦还乡,首先想到的就是建造祠堂与牌坊,兴办义学和义庄,他们觉得,这是荣宗耀祖,也是光耀门楣。然而,这样的光荣消耗了徽商大量的资本,徽州也因此失去了再造辉煌的良机。 历史上的徽州,曾经有过6000余座大大小小的祠堂。在徽州,过年最神圣的朝拜,就是祠堂里的祭祖。 从任何一座祠堂说起,都会有一个引人入胜的开始。我们走过胡氏宗祠的时候,感慨万端。胡氏宗祠建在“龙凤相对,天马奔腾”的风水宝地上,因为龙川是一艘船的形状。有人说,胡氏宗祠是“木雕艺术的殿堂”,也是“中国古祠一绝。” 徽州的祠堂,大抵分成三井,第一井的“仪门”也叫“大门”或“大厅”,穿过仪门就是“享堂”,第三井是“寝”。在古老的徽州,祠堂和宗谱是庄严神圣至高无上的。聚族而居的徽州村庄里,祠堂是一种标志,标志一个宗族从前以来的荣耀和流光碎影中的源远流长;祠堂是一种象征,象征了一个宗族的一脉相承和众志成城。如果说去北京,可以了解明清帝王的历史,到徽州就能了解明清的平民生活;如果说去故宫能够读懂封建专制制度,在祠堂就能够明了中国的宗法家族制度。在徽州,最能体现故园这个意义的,是宗族;维系这层血缘关系的主要纽带,则是卷帙繁多的家谱。和修祠一样,对一个宗族来说,修谱也是一件神圣的大事。在古老的徽州,祠堂和宗谱是庄严神圣至高无上的。 作为宗族事务管理者和实施者的化身,祠堂有形、无形地维系着整个宗族的利益,徽州出状元,和宗族在教育上的投入,也有很大的关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