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皖西学院音乐系教授喻林在县文化馆馆长李建梅的陪同下,来到天堂寨镇调研皖西大别山生态民歌文化。
天堂寨镇有着丰厚的民间民俗基础,民歌历史悠久,种类繁多,题材广泛,地方特色浓厚,早在清代时期,山歌差不多成了山区群众劳动时的主要娱乐形式之一,唱民歌成为劳动的人们彼此交流情感的需求,深受群众的青睐,并一直流传至今。
喻林教授首先来到了黄河村“夕阳红”民间文艺演出队,了解民歌的来历,倾听了“夕阳红”民间文艺演出队演员们的即兴演唱。演员们混厚而高亢的腔调,婉转优雅的歌声,深深吸引了喻林教授,他和演员们一起从上午9点钟一直唱到11点多,还恋恋不舍。随后喻林教授又来到了马石村,听周其初等五位民间老艺人唱原生态民歌“挣颈红”,因为嗓音很高,发声时往往颈脖挣得发红,所以叫“挣颈红”。“挣颈红”是大别山地区最古老的民歌之一,其曲式结构为两个相同乐句构成乐段,结尾重复前一句,一般采用高腔,多用真假嗓相结合的唱法。音质响亮而尖锐,音域激越而高亢,且有直抒而自由的旋律。它除了一部分相对稳定的传统唱词外(如《樱桃好吃树难栽》、《情哥还在山那边》、《栽秧歌》等),一般都是即兴创作,所谓“望风采柳”,多以表现劳动、爱情为内容。可一人独唱,也可二人互唱或一人领唱众人和唱。在天堂寨镇乃至大别山区,虽然唱山歌的人很多,然而唱“挣颈红”民歌的人却很少,即将失传。
天堂寨丰厚的民间民俗文化引起喻林教授浓厚的兴趣,他为此次找到了唱“挣颈红”的民间歌手兴奋不已,他表示回去后将好好整理引荐,让天堂寨的民歌走出大山,让天堂寨民间民俗文化与旅游文化相得益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