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最新动态 品牌安徽 入编年鉴 徽商老字号 优秀徽企 徽商风采 文件通知 徽商文化 商会信息 联系我们
打造品牌,守住文化——专访徽墨传承人汪培坤|徽商文化|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 徽商发展年鉴编委会
天气预报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安徽省首季进出口总值... 4-26
推进复工复产:安徽创... 4-26
安徽:定制化人才培养... 4-26
定制金融产品助青年创... 4-26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 4-26
国家下达22.4亿元... 4-26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5
14条举措推动江北、... 4-15
安徽将组织实施一批科... 4-15
安徽加速打造“装配式... 4-15
安徽宣城—优化结构 ... 4-15
多部门联合印发若干意... 4-10
安徽出台意见 助力传... 4-10
安徽省“四送一服”平... 4-10
全面贯彻中央“六稳”... 4-10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4-10
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 4-10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0
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 4-10
【复工复产进行时】“... 4-1
品牌安徽 更多>>
顶格支持,构建赋能体... 3-21
“稳企增效 为民办实... 2-14
2021年安徽省发明... 2-9
华为发布六大数据存储... 12-30
第二届安徽省青年厨师... 12-16
“药材之乡”忙种药 12-9
安徽拟打造 “双招双... 12-3
安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 11-23
六安氢能公交“抢眼”... 11-22
合肥:“智”造赋能“... 11-22
“爱在初冬,暖心相伴... 11-15
纪念“和平将军”张治... 10-29
合肥皇冠假日酒店即将... 10-12
康宁第十子落户合肥 10-9
看安徽这些企业上榜“... 9-27
安徽省真招实措援企减... 9-15
安徽开展惠企政策知识... 9-13
直通服贸会 畅游新蓝... 9-7
“安徽智造”乘坐中欧... 9-3
宣城力推绿色食品产业... 8-30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网  址:www.hsyj.org

邮  箱:hsnjbwh@163.com

办公室地址: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徽商文化  
打造品牌,守住文化——专访徽墨传承人汪培坤
日期:2014/7/15 17:21:23    来源:站内发布   点击:227次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胡开文墨厂是由清乾隆年间驰名海内外的中华老字号徽墨名店——胡开文墨店继承发展而来,创建于1782年,至今已有两百多年,1989年被定为"全国轻工业重点骨干企业"、1993年评为第一批"全国旅游商品定量生产企业",拥有涉外参观,出口产品免检和自营出口权。企业占地面积9600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500多万元,现有员工256名,其中各类技术职称人员为84人,年产徽墨60吨,书画墨汁150吨,各类文苑盒60万个,是全国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雄厚的专业生产经营单位。下面让我们走近胡开文墨厂厂长、徽墨制作的代表性传承人汪培坤。汪培坤出身徽商,祖上在上海做生意,直到他的父亲辈,依旧是“沪籍徽商”,他的外公是一位比较开明的民族资本家,1959年,一家人被动员回到黄山市。

   从师名门

   学雕刻——竹雕、木雕、砚雕,在徽州,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不说别人,单说砚雕大师吴水清,他的竹雕、木雕、石雕工艺出类拔萃。解放初,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的工艺布置,有9名大师参与,其中徽州7人,吴水清是其中之一。汪培坤就跟吴水清学雕刻,竹雕、木雕、石雕、砚雕,样样都做。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民族手工工艺走着潮起潮落的曲折道路,汪培坤凭着过硬的雕功进了屯溪工艺美术厂,当过班长,当过砚雕车间主任。他在精心钻研砚雕的同时,还关注曾有过辉煌历史的徽州漆器工艺。1978年,汪培坤被任命为工艺厂副厂长,分管砚雕和漆器。同时,厂里成立了工艺美术研究所,汪培坤任所长。

   别看这仅仅是个小厂里的研究所,却几乎集中了三百年徽州雕刻及文房四宝制作的英才骨干,十几个人,个个是“武林高手”。汪培坤在跟随他们学习的同时,还经常利用外出参观、观摩的机会,见识了各种古墨、古砚台、古漆器,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他着力收藏民间古墨和古砚。观摩与收藏,对汪培坤所起的作用之大,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他走南闯北,每到一处,什么都可以不看,但必须看古墨,看古砚;远远近近的“圈内人”,很快就知道汪培坤是个有钱收购古墨、古砚的人,于是各种古墨以及大小方圆各种砚台,不时有人送上门来。

   灯光下,将一锭锭古墨和一方方古代名人砚台捧在手里,欣赏把玩,汪培坤心里总会产生一种特别的感受。闲时,他开始模仿古人,雕起古砚。

   精益求精

   特殊的人生经历,使得汪培坤一向低调。那段日子,人们常常见不到他的踪影,他夜晚赏砚、雕砚,把玩古墨,白天睡觉,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要安静下来”。

   他渐渐把古墨放在一边,开始细细琢磨各朝各代的砚台,并模仿雕刻。唐宋元明清的古砚,见得多了,雕的也“像”了,但新砚与古砚在外观上是明显不同的,汪培坤简直入迷了,他开始钻研将新砚“做旧”的技术。他玩出了一手绝活:能雕出“古砚”,而且能以假乱真。要恢复质量,必须从原料上着手。汪培坤立即恢复废弃多年的古法点烟装置。一盏盏小蜡烛灯,重新闪烁在山腰的矮房里。同样是10公斤烟,同样粗细,可“古法”的个子要比市场上买来的、掺有炭黑的高出三分之一!可见掺有炭黑的“假烟”,偷工减料已经到了几近猖狂的地步!

   找出了“病因”,汪培坤很快就有了对症的“药方”。他自己动手,做了两套古法点烟装置,彻底地解决了胡开文墨的原材料质量问题。最后,他严格要求工人在制墨时,再苦再累也不可少砸一锤,以确保墨的粘性;晾墨时,只要有风,一定要随时翻晒,以免墨条弯曲,确保定型优美。汪培坤说:“锤炼后的墨,在我厂一般要晾晒半年,可有的墨厂只晾晒一个月、甚至半个月,原因是那里面掺了石膏。这种掺了石膏的墨,不仅干得快,而且容易定型,确实好看,但也只是看看而已——它是不中用的。”

   与此同时,他还在桐油、蛇胆、熊胆、麝香等制墨配方方面精益求精,使胡开文墨以全新的质量形象展现在书画界。

   “很多人不理解,说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还要用坚硬的墨块去研墨,费力又费时,不如直接买墨汁用。但是,墨汁毕竟是化工材料,写出来的字不易保存,历史上真正的书法家都是用墨块研墨,而且磨墨的过程也是文人的构思过程,很具意境美。”汪培坤说。自2001年接手原本经营困难的胡开文墨店,汪培坤便开始重新发掘久已失传的徽墨古法配方。 

   汪培坤说,要把这辈子的心血都花在徽墨的继承和研制上。他用了10余年时间恢复了古法炼烟技艺,并研制出数十种古法新墨,如世纪松烟墨、大漆烟墨、鹿茸胶墨、超细油烟墨、八宝五胆墨等。为了使这些传统工艺研制出的徽墨能与现在市场上的新科技产品竞争,汪培坤走遍全国,遍请书画名家试用,很快声名鹊起。此时的汪培坤又开始修整古法点烟旧址,修胡开文故居、胡开文碑林园和文房四宝陈列馆,他说:“我们决心把中华老字号打造成国际大品牌,但是只有守得住文化,才能守得住品牌。”

   传承困境

   不过,汪培坤还是感到徽墨制作技艺传承的困难。人们都说“一两黄金一两墨”,好墨的贵重,在于功夫和心血。徽墨的制作工序多达9道——炼烟、和料、杵捣、制墨、压模、晾墨、锉边、洗水、描金,每一个环节都伴随着脏、累、苦。“年轻人都不愿意学了,工资开到三四千元也留不住人,现在工厂里的订单其实很多,但苦于没人做。”汪培坤说。前不久,黄山学院请汪培坤去给学生们讲课,看到有上百名青年学子来听制墨讲习,他很高兴,“讲得多了,就会有孩子们喜欢上制墨这门老手艺。”

   发扬非遗

   汪培坤接管后的胡开文墨厂,继续做着传统的集锦墨,但在取材上,又有了“新花样儿”:四老图、兰亭图、渔樵图及名人字画等,质量以中高档为主。据汪培坤透露,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做低档次的手工墨都会亏本。汪培坤表示,“用心的书画家,到后来都是专家——鉴定笔墨纸砚的专家,但对笔墨纸砚不识货的‘书画家’,他们的作品可能比他们的生命更短——就拿墨来说,墨的质量不过关,书画很快就会变色、褪色,而流传下来的用上等墨创作的古代书画,有的纸张已经被虫蛀了,可有字迹的地方却全是完好的,这是因为墨中含有一些虫子不蛀的中草药配方。不论何时,胡开文墨都会秉承传统的质量第一的宗旨,各种成分的含量成本只会上升,不会下降,更不会偷工减料。”

   如今的胡开文墨厂已跻身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汪培坤本人也被评为国家级制墨大师。他说:“我接管胡开文墨厂,不是刚刚出道做生意——把经济效益看得很重。在市场经济潮流中,文房四宝是做不大的,但胡开文墨之所以几百年来经久不衰,原因在于它的质量与信誉。维持这种质量和信誉——无论从家族发展史上说,还是从保护国家‘非遗’的高度看,我都会倾尽心力,鞠躬尽瘁。”

   我们也都期待着胡开文这棵“老树”,能绽放出更多的新花。我们也相信在汪培坤的带领下胡开文墨厂的未来会更加灿烂辉煌,永葆动力,向前发展!


省直单位  
             
省编办 省发改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省农科院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地震局 省国土资源厅
省环境保护厅 省统计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委员会 省水利厅 省林业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厅 省卫生厅 安徽行政学院 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侨办)
省国资委 省地税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工商局 省新闻出版局
省质监局 省安监局 省旅游局 省粮食局 省直机关事务局 省法制办 省金融办
省人防办 省信访局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省国防工办 省档案局 省招标局 省地矿局
省参事室 省地方志办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物价局 省能源局 省供销社 省国税局
安徽煤矿安监局 省气象局   省烟草专卖局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    
   
友情链接  
联商在线 安徽省企业经营与管理研究会 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 安徽省工业经济联合会 安徽省汽车经销商商会 浙江大学EMBA精英班 安徽省餐饮行业协会
嘉兴市安徽商会 贵州省安徽商会 云南省安徽商会 天津市安徽商会 南京市安庆商会 安徽省江苏商会 安徽省山东商会
安徽省上海商会 安徽省北京商会 山东安徽商会 安徽湖南商会 中山市安徽商会 四川省安徽商会 连云港市安徽商会
宁波市安徽商会 福建省安徽商会 宁夏安徽商会 上海市安徽商会 河南省安徽商会 沈阳安徽商会 昆山安徽商会
广西安徽商会 常州市安徽商会 杭州市安徽商会 安徽省广东商会 惠州安徽商会 镇江安徽商会 内蒙古安徽商会
义乌市安徽商会 江西省安徽商会 安徽省浙江商会 苏州市安徽商会 无锡安徽商会 温州市安徽商会 江苏省安徽商会
工商导报 徽商发展研究院 中国安徽 中安在线 中国新徽商 安徽省工商联

版权所有: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企业服务中心   皖ICP备2021009424号-1 技术支持:合肥网络推广
电话:0551-62607458 

邮箱:hsnjbwh@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