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灵“犀”,“漆”货可居
步入黎阳老街,徽风遗韵、精致时尚,无声却又细密的渗透了我们的视野。房屋错落之间,我们依稀看见一位温文尔雅的男子驻足远处。这不会就是我们今日采访的主角甘老师吧?带着疑惑,我们加快了步伐。正面相遇的一刹那,我们就确定,这样淡定从容的风范,是几十年如一日静心做手艺的人才能拥有。甘而可老师亲切地与我们打完招呼,便把我们引进了而可工作室。刚围坐在藤编小茶几上,甘而可老师便贴心的想为舒缓我们一路而行的燥热,连忙招呼着帮我们添茶又不放心的嘱咐了一句,“把空调温度打低一些,也不要太低啊”。摆在甘而可老师面前的是他得知我们前来交流,特意准备的两件作品,并不绚丽夺目,却如甘而可老师一样温润自然。细嗅着一杯杯清茶的香气四溢,聆听着隔壁作品展厅传来的清越悠扬的乐曲,我们的访谈便正式开始了。
“人的一生总是要做点什么的”
在雅致安逸的黄山市而可漆艺工作室,甘而可老师为我们娓娓述说着关于他,关于漆器的故事。他说:“我们的目的是把徽州的各种漆工技艺给它恢复过来,我们目前进行的主要是徽州漆器的一个重要种类——菠萝漆,又叫犀皮漆”。菠萝漆是以纹理来区分的,要经过剔红、描金、镶嵌等一系列过程,制作难度特别大,这项技艺在漆器史上曾多次被失传,而甘而可老师的师傅俞金海是一位犀皮漆高手,在1983年恢复了这项技艺。可是由于俞师傅在1996年溘然长逝,这项技艺又面临再次失传。甘老师又我们解释说:“并不是没有会做的人,只不过他们认为挣不了多少钱,就不做改行装潢、木工了。”而那时,甘老师也在屯溪开了家店,但他想,人的一生总是要做点什么的,“我想徽州漆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我可以做它,就把店面给卖了,专门来开发漆器,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把这们技艺搞好了。”提起这段经历,甘老师也不禁感慨,过去仅仅靠我们自己的力量真的是势单力薄啊,“把原来的店,私有资金卖掉来做这个漆器,那时候有几个人能做到这一点呢?别人都想开店赚钱,这一辈子我很快乐,我又不用工作就可以挣钱,只有像我们几个人傻傻地把店给卖掉来做手艺。”提起这段经历,甘老师面带苦涩,“那时候别人还笑我说‘而可,你这个请别人做,你收钱就可以了,你做干什么啊?’,我说‘我的理想你不能理解,我用我的手去做我喜欢的东西,去做漆器,做我很想做的一件事情,我很快乐’,后来慢慢发现我做的事情很有意义”。
其实甘而可老师这种“任性”也不是第一次了,他曾在屯溪工艺厂工作,干了10年以后,也被提拔为副厂长了,却觉得不是回事。他给自己算了笔帐,“我这个工资做到退休,算了一下,4万8,4万8就把我的一辈子买了,还不能请假,我周游全国的梦想更是想都不要想”。所以甘而可老师当时便毅然决然地辞职“下海”了。“敢出来也是个勇气,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当时有超大的胆识”,甘老师为自己自豪道,“下海两个月后,社会上就推广,鼓励在职员工到乡镇去,你看看,我们比政策还早两个月哩!”。有勇气的人,才有资格享受全新的生活。
“我有能力做最好的,就绝不做最差的”
工艺美术目前在全国是非常红火,漆器的市场认知和销售亦如此。随着漆器认知度的提高,需求量也在增大,甘而可老师介绍说,“福州、扬州、平遥这三个地方比较大,他们也有传统,他们可以批量生产,但是有一点,他们没有把漆器当做一件艺术品来做,是当做产业化来做的,但是这也没有错,当前的潮流嘛。让更多人拥有。但我还是是当做一件纯艺术品来做的,有一点,我们已经把品质给达到了,这个品质在目前来说应该是不错的”。看着甘老师手中两件光可鉴人,流光溢彩的漆器作品,我们不得不认同甘老师的话。可是我们也不禁好奇,量产以后质量就没有保证了吗?甘老师面色凝重的和我们说:“我们目前顾虑的就是这个事情,协调那种在保证品质的情况下,它又有一定的量产,这是一个需要运作或者实现的事情,也有人常常找我谈‘这么一个优质的品牌,你可以把它做成一个产业,你的瓶子为什么卖那么贵,不能卖便宜一些,做它一万个吗?’你说这个思路它对不对呢?也没错,赚钱嘛,但是会违反市场规律,我的瓶子就算卖10万,对于那批消费者来说,不算贵,他们有这个消费能力,但是我的瓶子若卖1000,对普通消费者来说是很贵的了”。甘老师的面色很严肃,他补充道:“我们在做的时候就会想着分层,分成中高低档,而我,我有那个能力做最好的,我就不会去做最差的。你想啊,我们把艺术的高度做这么高,让我们回过头来做最低层的,对我们来说呢是一种浪费,对这门技艺来讲是一种浪费。因为一个民族它有什么可以自豪的,就是这种文化。文化可以是诗歌、小说和文学,也可以是舞蹈和体育,也可以说是工艺美术,那工艺美术你说我们有多自豪,我们有一万个,没有用的。他们说你有这一个(手中的漆器),嗯,我们就可以自豪了,那我们情愿做这一个。”那一句“我们力求,我们的每一个作品都要保持一个高度,让它可以传世”轻飘飘地落入我们的耳中,却无比坚定地沉入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
其实做工艺美术这一行要想获得好的发展,资金是亟需的。与企业集团合作,获得他们的资金支持,这应该是最有效的办法,甘老师也甚是认同,但他却浅笑着对我们说:“也有人和我谈过这个事情,但有个问题,我们必须要听他们的,怎么合作。做什么、怎么做、怎么销售都是他们说了算,我们得了这笔钱,做出来什么东西就不知道了。”甘老师的顾虑我们也能理解,像甘老师这样的艺术家更重视人文的艺术价值,而企业更注重的却是社会的经济价值。甘而可老师拿起一个罐子的盖子,未及完全离开又轻轻的放下,那盖子沿着罐口严丝合缝的滑下,我们不禁暗暗称奇。甘老师事如其人,细致入微。“这个罐子,我们要花一年的时间去做它,你想,我们可以无忧无虑地去做一些东西,我们不追求社会的名和利,经济价值,我们只考虑作品”,甘老师如是说道。而和企业集团合作以后,为创造价值,一年要做1000个或者更多,品质还能这么好吗?我们也在怀疑。甘老师的理解更为深刻,他说:“那样做出来的东西我们现在的这一批消费者不会购买,而新的消费者又没有能力消费,这也是一个很矛盾的事情。”我们不由地想,如果企业集团能够尊重甘老师他们的意愿,能给他们自由创作的空间,保证作品的品质,那么甘老师他们一定是非常愿意合作的吧。
“这门技艺肯定不会失传,并且会发扬光大”
在甘而可漆艺工作室,正培养一批新的学徒,甘老师介绍说:“我们会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来培养,他们选我们,我们也选他们嘛,首先他们得喜欢这门技艺,喜欢这门艺术,我呢就要看这个人是不是比较踏实和肯学。”所以,当和甘老师谈及传承问题时,甘老师立马坚定的说,这门技艺肯定不会失传,并且会发扬光大。当然甘老师也不是徒有信心,他向我们解释道:“以前那种传子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观念已经淡薄了,现在又很多高学历的学生热衷于传统工艺生产,对它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他们比我们厉害,因为我们只是一个传统的手工艺人,(有些东西)我们能做,但是传播速度没他们快。”比如说文字、图文解说,心得,背后的故事,年轻人在传播方面就比较快,而且现在年轻人悟性好,艺术修养好,专业鉴赏水平高,当然是比一般没有专业基础的人学得快。但是甘老师也有他的忧虑,他说:“就怕他们高不成,低不就,这是他们的致命弱点。他们一看到这个东西(手中的漆器)就想学,如果说东西很一般,他们就不想学,但是要做这样一个东西是要付出多少艰辛与努力,他们很有可能是一时冲动。不管怎么讲,他们想学了,还是非常好的,只要他们坚持,肯定能学好!”是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而关于这样一门技艺的传承,甘老师也是坚持中国最传统的传承方式——家族式的传承。关于这个,甘老师也和我们分享了一段他的经历:“我出国了几回以后,到那个罗马、瑞士和法国,特别是在瑞士和罗马,他们的传承都是100多年来,一个家族就做这么一件事,做到底。做陶瓷就是陶瓷,做表的就是做表,做漆器就是漆器。其实我们中国啊,缺乏的就是这种东西(坚持)。”好在甘老师还是很欣慰的,据他介绍已经有弟弟、侄儿、侄女和一些孙辈在学习这么技艺。甘老师很满意的说:“我们已经初步的完成了家族式的传承,就是不管我们做不做了,这门技艺都是在了。”
至于发扬光大,更显著的现象是目前全国在做菠萝漆的人也有很多了。甘老师双目含笑着说起以前:“想过去我参加很多展出的时候,连很多工艺美术大师都没有见过这种漆器,他也只是听说过。我们那时在北京展出,很多大师都没有来关注。当我吃饭回来,发现很多人都围着柜台在看,后来又有人递名片给我说‘这种漆器以前都是听说过,没见过,现在终于见到了,这漆器啊,做得这么好……’后来推荐我当第六届工艺美术大师。”“第一,他们有真才实学也非常热心;第二,我用我的努力证明了一点,你只要付出了,就会有收获。12年的努力付出,得到这门技艺,也被认可,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甘老师总结道。的确,同过去的情景比,现在的漆器行业正勃发盎然生机。
其实不仅是这种活态性传承,甘老师表示自己今后也会出书,而这门技艺也会在书中出现,而对于影像记录甘老师也不反对。和他提及技艺外传问题是,甘老师也只是笑笑表示,“没关系,传来传去也还在中国嘛”。甘老师的这份社会责任感,已经深深地埋在了心里。
我们随着甘老师参观了而可工作室的展厅,那里摆放着十多件精美的漆器工艺品,各有千秋。有的大气简约,有的匠心独运,有的玲珑剔透,有的精巧别致。目不暇接中甘老师的声音顾盼耳际,“‘好’只是相对的,你喜欢就好,符合你的要求就好,随缘就好。”“好”的定义其实就在我们心里。伴随着清扬洒脱的音乐,我们的访谈缓缓地结束了。中正儒雅,温文可亲的甘老师为我们解说漆器的画面却永远的定格了。他和他的“漆”彩世界,我们路过,窥得一方天地,便已受益终生。心有一种灵“犀”,手中数件“漆”货,闲适又从容的人生。
【人物简介】甘而可,男,汉族,1955年生,安徽黄山人,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州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2010年,被聘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工艺美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主要作品有:《歙州漆砂砚》、《菠萝漆盏托》、《流彩漆茶叶罐》、《菠萝漆茶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