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任翔)庐江,一座美丽的江淮小城,自汉武帝元狩二年建县以来,已有两千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个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县城,保留着大量的文化遗产。相对于人们所熟知的周瑜墓、何氏陵园等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那些依赖于人自身而存在,以口耳相授为传承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则更能够反映出庐江最基层的文化气息。
历经千百年历史,庐江还保留着哪些有当地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的现状是怎样的?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该怎样保护和开发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带着这些问题,安徽大学历史系史学研究会暑期调研团队在队长任翔的带领下来到庐江,去探寻这座千年小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现状。
自力更生,多种渠道探索非遗传承
调研伊始,队员们从主管文化工作的县文广新局和文化馆了解到,庐江自2006年正式启动非遗保护工作以来,经过长期艰苦的田野调查,共普查出180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传统钾明矾制作工艺为省级非遗项目,庐江小红头制作技艺、孔明惠手撕书法技艺、朱三卤鹅制作技艺等六项为市县级非遗项目。
然而,在几天的采访过程中,团队观察到这些市县级的非遗项目在传承上面临较大困难:技艺大部分靠家传,很少有师徒传承。一旦这些技艺人的子女们有了新的追求,传承就成了问题。有的即使传给了子女,也只是作为一门技艺掌握,无法深入开发。如何扩大传承范围,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技艺,孔明惠的做法给予了人们一些有益的启发。
针对队员提到的手撕书法的传承问题,孔明惠表示:“手撕书法并非一朝一夕能够练成,需要有深厚的书法功底,字在心中才能运用自如,所以对传承人有一定的要求。现在我已经让自己的孩子参与到传承中来,先习书法,然后钻研手撕”。同时,孔明惠也在每个周末去附近的小学、文化站等地方举办义务培训班,向中小学生、教师以及有一定功底的书法爱好者传授手撕书法。除此之外,他也积极参加如《中国达人秀》、《中国梦想秀》等节目,尤其是他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表演手撕书法,更是反响强烈。
最近,孔明惠也在酝酿一幅更大的作品,这是用真、草、隶、篆、行五种字体,以《唐诗三百首》为内容的500米手撕书法,预计在明年完成,并且会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申请吉尼斯纪录不是目的,通过它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关注手撕书法,更多的人来练习才是我的初衷”,孔明惠说道。
在对庐江县文广新局局长王友鹏的采访中,他向队员们陈述了非遗保护工作的现状,“现在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但是那些区域性非遗项目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虽然申请成功了一些非遗项目,但是由于获得的保护资金较少,所以非遗项目的后续开发进展不是很顺利,我们正在积极制定相应对策,让更多非遗项目传承下来”。
在随后对县文化馆馆长高明的采访中,他也说到非遗保护的困难:“现在非遗的传承主要是靠传承人自身的努力。我们的工作只能从事前期的调查和记录,暂时没有力量去帮助他们”。
品质保证,做有良心的非遗食品
在庐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中,小红头、朱三卤鹅这两项传统食品的制作技艺也赫然在列。民以食为天,近年来食品安全已经越来越成为国家和普通民众所关心的问题。传统食品既承载着历史记忆和文化特色,又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如何在保证食品质量的同时改进制作,扩大自己的产量和品牌,是传统非遗食品面临的一大挑战。
小红头又名油糖烧卖,晚清时期淮军将领吴长庆麾下厨师陈长宽以庐江原有的油糖烧卖为基础加以改进,制作有家乡口味的食品来提高士兵食欲,振奋军心,因糕点顶端点一红点,便冠以“小红头”之名。据其传承人吴江介绍,“我们对小红头的制作有严格的要求,从选料、制作、储存都有一整套的工序。尤其是小红头现在还较为油腻,气温过高就容易坏,所以对它的饮食卫生相当重视。在食品行业保障质量是头等大事,食品出了问题砸的是我们的招牌,损害的是顾客的健康”。为了扩大小红头的影响,吴江设想将小红头从现在的家庭作坊改进为机器制作,提高产量。但是他也向队员们谈及了其中的瓶颈问题,“一旦进入批量生产,产品质量就很难保障。而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在保证食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小红头的产量”。
另一家传统食品朱三卤鹅也同样注重质量的保证。据这位传承人介绍,朱三卤鹅之所以能够传承下来,靠的就是按照祖传配方保证每一个卤菜的品质。“我们也想过改变这种作坊式的做法,但是产品数量一多就照顾不过来,质量就可能出问题。像卤菜这样的熟食,更要保证品质”。
市场导向,发掘传统技艺的潜力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而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要将它记录和保存下来,而且要充分挖掘它的潜力,使其在竞争中成熟起来,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计宝林,原是庐江美术瓷厂的一名工人,凭着对瓷器制作的热爱,一直钻研瓷器设计和雕塑工作。他早年曾跟随韩美林等工艺大师学习,历经多年的探索,终于成就了现在的计氏瓷器。
计老虽已头发花白,仍然思维敏捷,谈笑风生。“市场需要什么产品,我们就设计什么产品。像现在的瓷器制作,都是客户下订单,我们根据要求进行设计、烧铸、上色等。如果客户有特别的要求,我们也要在工艺上加以变化,适应市场的需求”。计氏现在的工作室以瓷器制作为主,同时兼顾铜雕及城市艺术雕塑等多种作品。
而将非遗项目投入市场竞争的不止计氏瓷器一家,吴江也提出将小红头推入更广阔的市场。“原先的小红头高糖重油,渐渐地不再适应现代人的饮食习惯。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我们在制作小红头时减少了用糖和用油量,并且改进了馅料使其更加营养健康”。同时他也设想将小红头做成速冻食品,以物流为网络推广出去,扩大其影响力,使得小红头为更多人所熟知和喜爱。
文化遗产,是祖先留下的珍贵财富,它溶于我们的血脉之中,镌刻在记忆深处。相对于有固定载体的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脆弱,它是以人的存在为生存前提,如果无法传承就只有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在庐江的几天调研中,一路走来,从主管非遗保护工作的领导、到普通的非遗传承人,他们的心中都涌动着一种对非遗项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虽然有着保护资金不足、传承人缺乏、市场竞争激烈等客观因素,但大家通过自力更生,保证传统品质,不断发掘自身潜力来保护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是有了他们的存在,庐江人生活的这片热土才能承载更多的文化记忆,才能让更多的人关注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