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汪华画像在青阳五里桥 |
日期:2014/7/30 9:58:23 来源:站内发布 点击:234次 |
最近有幸拜祭、瞻仰了一幅唐代越国公汪世华的画像。虽然年代久远,画面破旧,但汪公像仍栩栩如生,炯炯有神。越国公名叫汪世华,字英发,又名国辅。汪姓第四十四代孙。公元586年生于新安登源里(绩溪县瀛川大庙汪村)。公元605年,二十岁时应征剿寇,因功获任新安州副将,后任新安州刺史。618年,公三十三岁,隋末时,与弟汪铁佛一道,一举平定了歙、宣、杭、睦、婺、饶等六州动乱,甲兵十万,威镇江南,建吴国称王号,仍奉隋。后来汪世华响应秦王李世民诏布,于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主动向唐王朝称臣。为避唐太宗名讳,改名汪华。武德四年,唐高祖授于歙州刺史,嘉封为上柱国、越国公,官居一品。汪公历事两朝三十余年,公元649年三月初三病卒于长安,享年六十四岁。652年,诸子护柩回故里,葬于歙邑北七云岚桥。唐太宗闻知汪华去世,非常痛惜。念其建唐有功,保唐有绩,特頒诏曰:门下第一越国公汪华也,词翰如流,才兼文武,从征天下,为国而死,敕封忠烈昭惠侯柱国士大夫,列昭忠广仁英圣王。并下诏礼部,召集画师绘制越国公汪华彩色画像三幅。帝曰:一幅在朝,寡人如见左右,一幅付凌烟阁,一幅与汪华长子荣归。 现传,三幅御赐画像一幅存浙江省衢州开化县苏庄镇富产村;一幅存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高溪乡;一幅存安徽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