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农村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建设试点纪实
“五一”假期,金寨县城金江实验中学的丁轶同学回到位于桃岭乡高湾村的奶奶家,他准备到村里的农家书屋里借两本喜爱的书籍来看,但是担心假期结束书没看完就要还了。当地书屋的管理员告诉他,没有看完可以带回县城看,图书可以在县图书馆归还,也可以就近在任何一个乡镇图书馆归还。丁轶同学喜出望外,高兴地说:“这也太方便了,农村也有这样的图书室太好了!”,这种方便的图书借阅形式在金寨已全面展开。
2013年,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曹征海多次深入金寨县南溪镇调研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访民情,听民意,与群众促膝谈心,与基层文化干部座谈,探讨如何发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真正解民忧,办实事。通过调研了解到,金寨县基层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原来存在分散管理的问题,县图书馆存书9万册,电子图书40万册,仅满足县城新区的群众借阅;各乡镇综合文化站设立的书刊阅览室,存书仅3000余册,各村农家书屋1500余册,各自保管流动面小,内容得不到及时更新,通过一段时间的借阅就因内容陈旧就失去了很多读者,变成了一潭死水。基层群众盼好书、盼新书的愿望日益高涨,为将现有资源流转起来,流动起来,盘活县乡村三级公共图书资源,让好书、新书转起来,提高基层文化资源利用率,我省正式开展了农村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建设试点工作。
金寨县作为全省首批农村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建设6个试点县之一,自2013年6月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得到了金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把该项工作作为1号文化民生工程来抓,安排了文化专项资金,购买了图书流转车一台,由县图书馆负责全县文献资源的采购、编目、分类、标引、加工,为2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备了先进的图书室管理设备,新编码图书800册、20种以上的报刊和1TB数字资源,226个行政村、5个社区农家书屋各配备新书200册。将全县231个农家书屋分为58个流转、交换组,每4个村为一个文献流转交换组,半年流转、交换1次,2年为一个流转交换周期,这样每个村每年至少可以看到800种新书,20种以上报刊杂志及通过网络获得大量的数字文献资源。并做好县乡村三家的分馆和农家书屋的日常管理、维护和读者借阅、文献服务工作,以图书流动服务车为补充的图书馆一体化网络,形成覆盖全县、均等便捷、使用高效的公共图书服务体系,实行书刊借阅“一卡通”,在全县范围内实行“通借通还”,打破“各自为阵”的服务模式,提高图书管理一体化配套服务效能和服务覆盖率,方便读者,共建、共享各类资型数字资源,激活全县现有文化资源存量,实现图书馆资源的优化组合与共享,实现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免费注册、免费上网、免费查询、免费借阅,县乡村三级联动共同保障服务,实现公共图书馆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服务,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增强了全县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家住桃岭乡综合文化站附近的村民冯纪定由衷的说:“现在党的政策真是好,想农民之所想,办农民之所需,这样的文化场所原来我们农民想也没敢想过,就是到城里消费还要钱,现在在家门口就有这样的免费开放文化场所,农闲之余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唱唱歌,看看书,上上网,俺们农民的日子真的越过越好!”像冯纪定所说的这样的文化场馆在金寨县以县图书馆为总馆,23个乡镇为分馆,231个农家书屋为一体的县乡村三级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已覆盖全县,60万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看到新书,有效的缓解了农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这种把文化触角延伸到乡村,与农民群众零距离接触,为培养全民阅读习惯,增强民族文化素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卷里流淌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血脉,书卷里流淌是文化的韵味和智慧的火花。如今,公共图书服务一体化建设在金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到处播撒文化的种子,浓浓书香传递在老区的大地上,丰富的精神食粮滋润着60万老区人民的心田。(刘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