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最合肥》 探秘之造甲乡 |
日期:2014/8/8 10:42:22 来源:站内发布 点击:299次 |
造甲乡是安徽省农民运动委员会的发源地,1926年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的崔筱斋等同志受党的指派,到家乡合肥一带开展农民运动。农协在斗争中不断壮大,领导广大农民进行政治、经济斗争,对军阀豪绅的统治构成了威慑,变成红色之乡的代表。
“绿色乡镇、生态造甲”,打造宜居宜游、宜投资宜兴业的美好环境,如今的造甲,一片绿意盎然、一派和谐优美。全乡绿化覆盖率达51% ,共完成成片造林550亩。
沿新蚌埠路行驶5公里,进入县道006行驶600米后,过新店进入新蚌埠路,沿县道006行驶14.2公里,进入县道017,行驶310米,到达终点。
我是造甲乡人
有故事就有文化,有文化就有历史,这句话在造甲这片土地上,有了很好的体现。
在乡政府我们遇见了李迺荣,李老如今已有73岁,曾是造甲乡的党委书记,现任乡老年大学的校长。本有些害羞的李老,回忆起造甲的过去,却是一脸骄傲。
“造甲乡在清朝时期属于合肥的东乡,民国属于肥东县青龙乡,新中国成立之后,又归于肥东县青龙区。1958年10月成立了造甲公社,1968年5月改名为反修公社,1972年2月又改名为造甲公社委员会,1976年2月划归朱巷区公所,1983年,造甲公社委员会正式改名为造甲乡人民政府。1997年,肥东县青龙乡4个自然村划归造甲乡管辖。”
“我们小的时候,整个造甲乡只有唯一的一条街道,叫做造甲店,整个街道只有200米长,当时的老街全是土墙建造的房子,房子也都是稻草搭建的,老街上只有一些基本的店铺,造甲的街道上那时最好的房子就属供销社,其余我们居住的都是草顶的老房子,虽然我们那时很穷,却还是有很有乐趣的童年,印象最深的就是当时我们这里唯一的澡堂,就在老街上,我们童年记忆中,经常会和小伙伴们一起去洗澡,一起在洗澡的路上嬉戏打闹,总觉得这段时光是最无忧无虑,令人幸福的。每逢二、五、七、十的日子,是造甲乡最热闹的日子,在这个日子里我们会迎来赶集日,当时的路都是泥巴路,非常不好走,但一点都不影响农户的心情,每逢赶集,每家每户的人都会上街购买他们需要的东西,在这里尽情地挑选,也是我们印象非常深刻的一段回忆。”
说起童年,李老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现在,造甲乡已经发展得很好,不论是街道还是住户,基本都住上二层楼房,道路建设得也很宽敞,目前造甲乡也在进行新农村建设,努力把造甲乡打造成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农村典范是我们近期的目标。”
造甲的地名传说
走进造甲乡,对造甲这个地名总是充满好奇,在当地人的口中我们得知造甲这个地名的传说,这可是在当地家喻户晓的故事。
相传在公元215年,张辽受曹操派遣驻守合肥,孙权乘曹操进兵汉中之机率领十万大军来取安徽,双方在合肥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厮杀。张辽率手下强兵将士800人冲锋陷阵,连杀敌兵无数,直冲到孙权帅旗之下,差点活捉孙权。曹操闻讯,非常赞赏张辽的谋略和胆识,遂封他为征东将军。
三国后期,曹操暗中指使张辽在合肥地区建立魏国大本营,借机巩固势力,培养亲信。张辽一边加紧合肥的战斗防御建设,一边在合肥以北加强兵马粮草供给渠道。相传他骑马跑了一个时辰来到一处山岗,看到这儿的地势不错,决定把这作为练兵屯粮的地方。从此,这个地方就成为曹军兵马练习、收集粮草的集散地。两年后,曹操在安徽一带巡查,特意来到合肥察看,转了合肥城后,在张辽的带领下查看肥北练兵场,他先后看到了:各路人马在有秩序地真刀真枪地练习兵马,一排排的铁匠铺全部在打造刀枪、盔甲,一座座粮草仓房拔地而起,上千匹战马膘肥体壮。曹操观后大喜连声说:这是个好地方,我要在这儿休整一段时间。张辽随即安排手下连天加夜搭起了楼房,供曹操及环夫人等家眷居住。
在这里,曹操整天花天酒地、吟诗作赋,一晃两个月过去了,曹操没有走的意思,因而急坏了远在洛阳的卞皇后等夫人,于是卞皇后带着一大帮家眷赶往肥北,就留下了凤登顶、凤楼、土楼、凤群等地名,曹操在此制造盔甲,这个地方故名为“造甲”。
但在史书中记载,却还有着另外一个版本的解释:因黄得功在此打仗,制造兵器,得名造甲店。据嘉庆年间《合肥县志》记载,《聊斋志异》里最精妙的一篇《黄将军》就是这样记载道,黄得功还未成名之前,一次,与孝廉一起去往北京,途中不幸遇到了强盗。孝廉十分害怕,连忙给强嫂跪下,把自己的财务交给盗贼。黄靖南大怒,但又手无寸铁,只得徒手抓住骡子的腿,把骡子举起来,然后扔向盗贼。盗贼猝不及防,被打得人仰马翻。黄得功又上去,一拳击断了盗贼的臂膀,奖盗贼抢夺的钱物交回了孝廉。孝廉见他如此神勇,赞助他去投军。后来,黄得功在战场上屡建奇功,最终成为了腰系蟒玉带的将军。也是因为造甲这个地方造就了黄得功。
□陈燕 罗晓薇 本报记者 李云胜 王晓峰/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