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谢熹先生(聂圣哲)编剧、韩再芬主演的大型经典黄梅戏《徽州往事》中,述及女主人公舒香(程秋月)的背井离乡外出经商的丈夫汪言骅,于十年后的腊月返乡与家人团聚的途中,不幸遭遇匪乱,反而被官府诬为匪党而遭到通缉追捕,被迫隐姓埋名来到离家乡月潭近百里的万安镇,给一家罗盘店打工维持生计。剧中言及的万安镇,是安徽省重点文化名镇,明清两代是它的鼎盛时期,商业和文化教育特别发达,其中罗盘的生产与工艺以及销售,堪称名冠全球,至今仍然闻名海内外,是中国一枝独秀的罗盘生产基地。
罗盘,又名地罗、地螺、针盘、子午盘、定针盘和罗经盘,是利用磁针在地磁作用下保持在磁子午线平面内的原理而制成的一种能够指示方位的测向仪。罗盘定型于南宋时期,随着我国航海事业的不断发展,罗盘的用途日趋广泛,因此制作的技术与工艺,在明代更见高明精致,到清代趋于鼎盛。在明、清两代至民国初年的近600年里,安徽省休宁县万安镇一直是全国唯一的罗盘生产基地,产品不仅畅销全国各地,而且远销到海外尤其是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堪称全球闻名。在万安罗盘的诸多生产店铺中,尤以吴鲁衡、方秀水两家的产品最为上乘。在清末民初,吴鲁衡的后人以其先祖名讳作为品牌名,制作的“万安吴鲁衡罗盘”,工艺质量无人可比,曾于1915年作为工艺参展作品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并且荣获金质奖章。现在这枚获金奖的“万安吴鲁衡罗盘”,仍然作为我国科技工艺精品珍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内而名垂千古。
罗盘不仅是科技产品,具有测向等实用价值,而且由于完全是手工制作,外观考究,造型精巧,内质运用十分深奥的易卦知识,饱含传统文化内涵,所以更是文化工艺精品,具有极高的观赏摆设和收藏保存价值。虽然因为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而使罗盘的实用价值逐渐缩小,但是作为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工艺精品,它在国内外的市场越来越广,如今万安罗盘的生产和销售,已经形成网络,全世界的消费者都是通过店家的销售网络进行采购,生意十分火爆。同时,因为现在的黄山市即原来的徽州地区是旅游胜地,游客到黄山市旅游,绝大多数都要购买一到几枚罗盘回去,因此万安罗盘对促进黄山市旅游业的发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后,为安罗盘的生产再一次繁荣昌盛,不仅罗盘产家的数量剧增,出现了很多罗盘生产新秀,而且出于市场竞争,工艺上面更加不断改进,罗盘的质量越来越高,研制出许多更加精美优质的罗盘新品种,已经成为当地的经典拳头旅游产品,使万安罗盘更加锦上添花,焕发出新的光彩。
万安罗盘走天下,《徽州往事》剧中的悲剧人物汪言骅的不幸遭遇,当然也就一去不复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