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一个人从他父母赋予他生命开始,不学习,不阅读,那么他的人生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他只会消耗五谷和酒肉,他长得或许很彪悍,她或许很美丽,但他们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躯壳,他们只具有简单的满足吃喝打斗的简单生活技能,却不具备人类进步文明行为,更没有精神上的美好追求,这种生活多么可悲。但一个爱学习,爱阅读的人,生活就会完全不一样,一个爱阅读的人一定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个读书人与不读书人气质上便可看出,读书人的气质是长期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得来的,是由内到外的一种精神升华的外在表现。
今日有幸生在这个年代,我不仅有书读,而且还在从事传播文化引导大众参与阅读的工作,我感到无尚光荣和幸运,自从2013年金寨在全省率先实施了公共图书一体化管理工作,县级设立了图书总管,23个乡镇设立了图书分馆,226个行政村和社区设立了农家书屋,均实行对外免费开放,并且实行了一卡通全县通借通还,更是方便吸引了读者,也激活了全县文献资料的大流通和资源共享。
每当想到自己小的时候渴望有书读的心境,回想那是的艰难岁月,把父母给的一角、两角的零花钱攒着舍不得花,等待星期天去县城新华书店买自己喜爱的小画书,回来如饥似渴的阅读,从小就梦想拥有很多书籍是多么美好,以至于我后来在城里买房装修时,专门留了一个房间的整面墙壁都打上了书架,有很多人都说我的这个装修很不时尚,但我的心里在想,我不要时尚我要书架,那是我爱书的房间。阅读伴随我走过了40多个春秋,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快乐,让我明白了很多事理,让我忘却了烦恼,增强了自信。特别是2014年我作为一名借调人员从县城被返岗回乡镇,有的单位借调人员以各种方式通过照顾又回了县城,而我在县城工作近十年,没有任何交代就被返回了乡镇,工作、生活环境的落差让我心情郁闷,心里一直想不开,甚至心生怨恨,悲观消极,经常在乡镇夜不能寐,辗转反侧,想回到县城离家近点上班,眷恋家庭的生活环境,想到80多岁年迈的父母,想到大学放假回家的儿子,他们想吃一口我做的菜饭,可我做不到,一想到他们期盼的眼神和无人照料的境况,我忍不住一次次流泪。就在我伤心彷徨之际,我走进了乡镇图书馆,一头扎进了阅读的世界里,在那里我找到了心灵的鸡汤,是阅读抚慰了我那不平静的心灵。从古到今,我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其中西汉史学家——史马迁忍辱负重,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8年时间,在他60岁时,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字的辉煌巨著--《史记》,这部前无古人的著作,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现代作家王思渔的《杜拉拉式职场变身秘诀》、《学会放弃》等,读完这些书籍让我感到自己有以上的想法而羞愧万分,让我明白职场沉浮是很正常的事,调整心态,正确地对待工作、生活环境的变化,把工作摆上第一位,做好当下工作,业余时间读书阅读,办公桌上、床头上都堆满了书籍,当我心烦时拿起书,让阅读伴随我忘却烦恼,当我夜不能寐时拿起书,让阅读伴随我度过乡下那寂寞的长夜,阅读让我心胸开阔,阅读让我学会忍让宽容,阅读让我坦然面对一切......
当我看到乡下留守的部分青年、妇女、儿童他们的生活情形,大白天和晚上都围坐在麻将桌上以赌钱为乐,孩子们竟然也在旁边观看,小小年纪就认得麻将和骰子时,让我感到心里特别难过,更让我感受到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任重而道远,践行十八大提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是喊喊口号,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引导群众爱上读书阅读,不仅是自己要读书阅读,更多的是要宣传引导大家都来参与读书阅读,提升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大家都知道全球最优秀、最聪明的犹太人,他们就是一个特别爱读书阅读的种族,他们是一个“宁可变卖所有的东西,也要把女儿嫁给学者”的民族,马克思、爱因斯坦等一大批令世人瞩目的天才都是犹太人,一个民族的素质是读书阅读决定的,提升一个地方的人员素质也是靠读书阅读来完成的。改变广大农村群众的生活方式,让他们走进图书馆,走进农家书屋,引导他们看书阅读,增长知识,增强本领,丰富精神文化生活。为乡村种养殖业大户送技术书籍上门,为企业送上经营管理书籍,为老年人送上几册健身书籍,为孕妇送上孕期保健书籍,为儿童送上几册漫画、经典书籍,为留守青年、妇女送上几本小说,让他们知晓谁是“巴金”,谁是“莫言”,让他们远离陋习,养成读书阅读的好习惯,一代一代的传承,让他们爱读书爱阅读,让他们的孩子爱读书爱阅读,一代一代的影响和传承;只要我们文化工作者坚持自己的信念,持之以恒,不厌其烦地做工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村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一定会得到不断的提升和改变,这一切的提升和改变一定会带来一个全新的、富有内涵的新农村。
金寨县桃岭乡政府 刘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