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天下浙商家乡行”活动主要对接浙江省的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两大平台,浙商代表在舟山、丽水、衢州三地分别考察投资环境和招商项目。据统计,这次在三地签约的项目共77个,协议投资金额480.73亿元。
8月4日,由浙江省经合办等主办的“天下浙商家乡行”活动正式启航。420余名来自省内外及海外的浙商齐聚一堂,分三路奔赴舟山、衢州和丽水考察。
用手机随时随地轻松炒股!某些股割肉出逃肯定会后悔突发暴涨很可能不期而至股民福音:套牢股票有救了! “天下浙商家乡行”活动旨在组织引导省外、海外浙商关注家乡、反哺家乡,参与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战略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这次的“天下浙商家乡行”活动主要对接浙江省的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两大平台,浙商代表在三地分别考察投资环境和招商项目,并举行“天下浙商家乡行经济合作洽谈会暨项目签约仪式”。除了签约经济合作项目,11家省内外浙江商会还与三市政府签署了长期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据统计,这次在三地签约的项目共77个,协议投资金额480.73亿元。
海洋经济备受青睐
刚刚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舟山群岛新区是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层面新区。当车队驶过舟山连岛工程的跨海大桥时,很多浙商都站了起来,边感慨边留影。山西省浙江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吴立波本身就是舟山沈家门人,这次回家乡考察项目,他显得特别兴奋。车队还开在跨海大桥上,他就开始向身边的浙商介绍起舟山的发展情况来。
随后,浙商代表参加了海洋经济合作洽谈会暨投资项目签约仪式。浙江省经济合作交流办公室主任姚少平、舟山市市长周国辉等出席了洽谈会。会议上,浙商们表现出了对参与海洋经济开发的极大热情。上海、天津、重庆等8省市浙江商会、上海舟山商会还与舟山市政府签署了“共同推进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
《浙商》记者获知,本次全省(舟杭甬温台嘉等六市)在舟山共签约项目41个,协议总投资343.69亿元;舟山市参加签约的项目有21个,协议总投资282.02亿元,分别占全省签约项目总数与协议投资额的50%和83.04%,项目产业涉及海岛开发、物流、商贸、酒店等。舟山市参加签约的项目投资规模较大,协议投资1亿元以上的大项目有16个。其中最大的项目为金塘大鹏岛整岛开发项目,协议投资额180亿元,计划将大鹏岛打造成为长三角沿海首席休闲功能旅游区、国际化旅游度假商业会务基地。据了解,在岛上有舟山群岛最后的浙东古民居建筑群。
上海浙江商会执行副会长、上海舟山商会会长陈建铭告诉《浙商》记者,上海舟山商会这次带来了“百亿回乡投资计划”,浙商看好舟山经济的发展,热切地盼望能为舟山建设添砖加瓦。这次,陈建铭投资了舟山普陀东港五星级酒店建造等项目。
情感回归助力衢州经济
当“天下浙商家乡行”衢州组的车队,开过新兴的经济开发区和衢江新区时,车上许多浙商都瞩目观望,纷纷感慨故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而当车队行至老城区、孔氏南宗家庙时,这些在外闯荡多年的游子,忍不住自动担起了讲解员,儿时的记忆与眼前的情景交融,依依眷恋之情溢于言表。
“衢州是孔氏南庙正宗,我小时候的老师有十几个姓孔,虽然现在我在上海创业,但无论我走到哪里,衢州人骨子里那分‘耕读传家’、‘修身、齐家、平天下’的情怀不会变。”上海浙江商会副会长、上海米岚城市奥莱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罗欣,正是一名衢州籍浙商,眼见着家乡的青山绿水,不禁触动“商情”:“我们的企业文化追求的是绿色、环保、可持续,这和衢州优美的环境是非常契合的,是衢州的优势所在。”
与罗欣略有不同,衢州是安徽浙江商会会长何建国的第二故乡,十几年前在衢州江山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何建国,谈起江山的风土人情,甚至可以具体到哪条小巷、哪条小河:“我对这里有感情,衢州民风淳朴,生态优美。而且衢州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之前的江山水泥就曾经享誉全国。趁此机会我要好好考察,进行调研,寻找合适的项目,这既是在商言商,也是我情感上的一种期望。”
若说罗欣和何建国是“少小离家老大回”,那么陕西浙江商会副会长裘利兴则是“有朋自远方来”:“我之前从来没有到过衢州,了解也比较少,但这次衢州市政府留给了我非常深刻的印象,之前与我联络是‘一对一’的服务,采取的是‘紧迫盯人’的战略,这让我看到了衢州市政府服务浙商、引导浙商回归的诚意。此次天下浙商家乡行活动,收获很大。来之前我并没有投资意向,但在整个考察过程中,我也从中发现了一个商机,只是暂时还不能透露。”
正如衢州市市长尚清在投资环境推介会上所展示的那样,衢州“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国家生态示范区,是优秀旅游城市”,将为广大前来考察的浙商提供无限商机。在本次活动中,衢州市政府与北京浙江企业商会、上海浙江商会、江苏浙江商会、重庆浙江商会、湖南浙江商会、四川浙江商会分别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产业集群、商贸物流、人才科技、社会民生等方面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并达成19个签约项目,协议总投资61.82亿元,协议引进市外资金57.85亿元。
回归丽水首签56亿
出征丽水的浙商们同样收获满满。在当地的签约仪式上,22个项目当即签约,其中16个为投资项目,总投资额达到56.35亿元。《浙商》记者从签约仪式现场了解到,汽配、光伏新能源、生态旅游、金属加工、装备制造等行业成为了省外、海外浙商的投资热点。
“其实现在国内的投资环境比国外还好,家乡政府推出那么多优惠政策迎接我们回归,我们当然非常愿意回来。”意大利华侨夏明在签约仪式现场与龙泉市塔山金岗工业园签订了投资意向,“前期准备先投资1.2亿元,主要进行不锈钢管材生产,看中的还是龙泉塔石金岗工业园不锈钢产业的基础良好,配套比较完善,政策也比较优惠。”
在这些省外、海外浙商眼中,地处浙西南的丽水其实优势很多。“丽水电力供应充足,水利资源丰富,土地相对充裕,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均为全省最低地区之一。”准备在丽水投资20多亿元,年产80万吨汽车板材及20万吨精密带材项目的浙商常鹏举,非常看好他们在丽水后续的发展。
丽水市相关负责人表示,丽水未来将全力培育机械装备制造和不锈钢制品两大千亿级产业,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两大新兴产业,日用化工和皮革制品两大传统特色产业,农林产品加工和文化创意两个传统优势产业,希望将来能有更多省外、海外浙商到丽水来考察投资。
天下浙商反哺家乡倡议书
盛夏8月,我们来自省内外、海内外的浙商代表齐聚一堂,参加“天下浙商家乡行”活动。游子返乡、满目皆情;流连忘返、感慨系之。
我们乘着时代的大潮落脚在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五洲四海;我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财富、构筑了实力、赢得了地位。但我们的根在浙江,我们不能忘怀家乡山水的哺育和文化的滋养;不能忘怀父老的期待和乡情的召唤。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关注浙江、心系家乡,倾情反哺家乡。在浙江省“十二五”规划宏伟蓝图绘就、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之际,我们再次感受到了新形势下省委省政府对我们的新要求;再次感受到了家乡的发展机遇和对我们的殷切期望。我们要以更高的热情、更大的力度积极投身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事业。为此,我们向天下浙商发出倡议如下:
一、产业回归、助推发展。如今,浙江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掀开发展海洋经济的广阔画卷;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擂响了经济转型发展的阵阵战鼓;十四个产业集聚区将成为大企业、大产业、大项目、大平台建设的重要载体。我们在外浙商是市场经济的弄潮儿,是新兴产业的先行者,是抱团合作的行家里手。把我们的智慧激发出来,把我们的资本集聚起来,抓住家乡发展的大好机遇,投入海洋经济和欠发达地区发展,共创浙江人经济与浙江经济融合发展的新局面!
二、智力回归,广纳英才。我们的足迹遍及天下,我们的目光遍视寰宇;见识广、交往多、信息灵是我们在外浙商的强项。要充分发挥天下浙商的网络优势,为家乡发展引进优秀人才,牵线优质项目,提供优良信息,贡献优化建议。
三、资源回归,增添动力。浙商是最具战略眼光的商人群体,许多在外浙商早已向资源开发领域进军并胜券在握。我们知道,浙江是个陆域资源小省,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系于资源的充分供给。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家乡发展分忧解难,因而我们在开发能源资源之时,要心系家乡,尽可能地整合省外资源为浙江所用,为浙江发展增添动力。
四、财富回归,造福桑梓。多年的奋斗使浙商成了财富的象征。致富思源,富而思报,我们应该引导财富之泉灌溉家乡的土壤。我们可以对优质的产业项目参股注资,帮助解决企业资金困局;我们可以把企业总部迁回浙江,为政府增加税源;我们可以把盈利汇回家乡储蓄,支持家乡建设。我们应该像地瓜藤那样,在外吸收阳光雨露,滋养地瓜不断长大。
五、爱心回归,惠及民生。爱心使者,几乎成了浙商的代名词;爱心回归,是反哺家乡最直接的途径。我们要拿出自己的一部分财富,转化成感恩回报的善行,回家乡扶贫济困、修桥筑路;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捐助社会公益事业,为家乡的公共服务发展略尽绵薄之力。
各位同仁,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孝。家乡永远是我们的精神文化之源、情感寄托之地。天下浙商,反哺家乡,义不容辞。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为浙江建设添砖加瓦,为家乡发展再立新功,为浙商形象增光添彩!
【会长圆桌】
浙商回归机遇期到了吗
受制于土地、人力等因素,浙商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大规模外迁,创造的经济总量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浙江。然而,随着舟山新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获批等利好信息的发布,是否能够迎来浙商回归的机遇期?
天津浙江商会会长连良桂
这次我代表商会和舟山市政府签署了“共同推进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希望能建立天津浙商与舟山之间的长期联系和紧密合作。我们已经连续7年组织天津浙商代表团参加浙江省举办的各项活动,组织浙商回乡考察。天津浙商对于家乡的感情特别浓厚,对于家乡的发展特别支持,此次商会积极组织企业家参加“天下浙商家乡行”活动,全力搭建在津浙商与省内合作的桥梁。今后商会将进一步做好引进和回归工作,助推浙商回归,促进浙江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
安徽省浙江商会会长何建国
作为商人,利益是我们的第一驱动力,考察项目,实地走走看看,才能谈论是否能够“回归”。每个地方发展产业都需要历史的积淀,有好的基础就有好的发展方向。比如衢州之前的工业基础就不错,江山就有很多做水泥行业的;比如温州地区,它的电器行业从小打小闹开始,发展到今天世界瞩目的规模。浙江省的优势是产业多样化,处处都有商机,这样我们浙商走出去学到的经验,回来能够形成资源优势的互补,这对引导浙商回归很有利。另一方面,情感的因素当然也是很重要的考量,比如10多年前,我在江山生活过,对那里的青山绿水非常怀念,我就愿意前去考察,希望能在那里发现合意的项目。
江苏省浙江商会副会长陈晓明
浙江的投资环境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的,政府的服务意识强、诚信度高,政务公开透明,流程提倡“一站式服务”,对于企业来说,能够有效降低风险。尤其是在现在这种世界经济大气候逐步回暖的环境下,从当年的“跳出浙江、发展浙江”战略转向“发展浙江、反哺浙江”是一种趋势,在外的浙江人回乡投资迎来了最好的发展时机。
辽宁省浙江商会会长曾昌飚
浙商已经成为一个品牌,走出去的浙商是浙江的财富。现在,浙商回归已经迎来了很好的时机。过去,浙商走出去,为浙江带来了很好的影响力。现在,在外浙商已经有了资本积累、技术基础。浙江的政府也重视在外浙商,我觉得在外浙商应该考虑回归,在浙江整合起来,再输送出去。
上海浙江商会执行副会长陈建铭
作为舟山人,我认为目前是投资舟山的最佳时机。自从舟山群岛新区被写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特别是6月30日国务院批准同意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之后,世人已经认识到舟山将是一块投资的热土。舟山处于长三角这个全国经济最活跃的区域,港口资源优势明显。新区的建设意味着这里未来几年将飞速发展,潜力巨大。
我们浙商天生就有对商机的敏锐嗅觉,这次上海浙江商会带着“百亿回乡投资计划”来到舟山,是因为我们都看好舟山海洋经济的前景。
广东浙江商会副会长庞钢志
浙江正在转型升级之时,这对我们而言意味着无数的机遇,也是我们在外浙商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最近我正在思考怎样“回归”。经过多方的考察和走访,我想在舟山投资高端养老项目,建立爱晚中心,这在当地是个空白。过段时间我还要再回来走走,看看项目用地、城市发展规划、经济政策、土地状况等情况,争取能和有关方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