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霜落犹闻墨菊香 |
日期:2014/8/19 9:42:13 来源:站内发布 点击:229次 |
孙开湜,字斌文,号石仙,安徽怀远人,清光绪十七年(1892年)出生于怀远沙沟前圩村,民国廿年(1931年)迁入怀远城关居住,卒于1997年,享年105岁。 孙开湜自幼读私塾,酷爱诗、书、画,且无师自通,功底深厚。民国初年,先后在怀远和蚌埠等地教书(私塾)并兼作画。由于他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对生活中的自然景物观察细致,所以他的作品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深厚的生活底蕴,他精于山水、花鸟、人物,尤擅墨菊。在蚌埠教书期间,他的墨菊和高慰农的兰草、杨立婉的工笔花鸟,就已经很受江淮一带人的喜爱和推崇。1985版的怀远县志记载:“清末民初,怀远上洪人高慰农客居上海,以画兰草闻名画坛,上海文华美术名片印刷公司出版了《高慰农先生画兰》画册两集,嗣后,杨立婉的工笔花鸟、孙斌文的墨菊一时为邑人所推崇。” 解放后,他先后参加了省、地(市)书画协会,每次省、地(市)画展,都有他的作品参展。1962年,著名书画大师(时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赖少其先生来怀视察,专程登门看望了他,当时孙开湜正在作画,赖少其先生看了以后,对随行的人说:“孙先生功底深厚,五日作一幅,三日画一笔,勿视为慢,不要催他。”临行时并赠画一幅。龙城画派代表人物、国画大师肖龙士来怀,曾到孙开湜家与他合画一幅墨菊,肖画枝叶,孙画花瓣,画成后,被另一国画大师郑正收藏,后郑回赠孙开湜一幅《西瓜图》,以孙钟种瓜遇仙的典故,祝“孙老心红多子,合家甜美”。此画至今仍保存在孙家。 孙开湜是迄今怀远孙氏族中最长寿的“老寿星”,平时很注重生活规律并坚持锻炼。他八十五岁时,仍旧每日早起,到淮河岸边做“吞日”、“五禽戏”等锻炼,日日如此,风雨无阻。他曾作诗一首:八十五岁一老翁,走路依然脚生风;保健何须问妙计,坚持锻炼见奇功。”他更重视“情绪平衡”,他常说:人一生中不顺心的事经常遇到,自己要注意克制烦躁冲动,随着年岁增长,心理也有所变化,伤感、忧虑,随时都可以对自己有所干扰,这时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一定要保持平衡,不然对身体有损无益。他一生画作千幅,直到一百岁那年才搁笔停画。寓乐于画,其乐无穷。作画不仅是他一生的挚爱,也是收心养性、寻找乐趣的最好举措。这也是他长寿的重要因素吧。 在他一百零二岁那年,其好友,著名书法家江允恭在某处见到他的一幅画,认为他已不在人世,写了一首吊唁他的诗:君自作画我题诗,情同手足旅蚌时,今日见画人已去,老泪纵横吊故知。后来他知道了,捧腹大笑说:“老江啊老江!你真荒唐,明年春暖花开之时,我一定到你府上,叫你好酒好菜,好好的活祭我一番。”次年,他确到江府拜访,不料江已去世数月,他感叹凭吊一番,并留诗一首:你吊我来我健在,我访你时你归西,他日泉下如相见,定问江兄何早归?此事早已传为佳话,至今广为传颂。 孙开湜一生视宦途、名利如云烟,洁身自好,忠厚诚朴,爱憎分明,刚正不阿。他逝世后,怀远各界纷纷前往吊唁,县文联主席、书法家邵华杰亲手书写挽联一幅:百龄晋五岁丹青朱墨称妙手,四世同一堂子孝孙贤皆楷模。著名学者葛士静前往吊唁时,也送挽联一幅:百年能几许四代同堂儿孙托燕翼,一笑意长归随身杖履赴龙华。孙开湜是怀远的骄傲,堪为怀远人学习的典范,怀远人民永远都会怀念这位德高望重的寿星画家。
(摄影:知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