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生,1943年生于安徽蚌埠,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老子画院名誉院长,安徽省第九届、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现任陶行知教育基金会理事长。步入古稀之年,他的国画墨竹艺术,已抵达一种关乎自然的哲人境界,渗透出从容、高远和豪迈。
画竹者,古来有之。文同、石涛、朱耷、郑燮等皆为墨竹世界尖子生。然今人张春生取诸家之长,以独到技法书其形、写其神。他笔下墨竹,观之疑风而动。
张春生自幼喜竹,渊源颇深。他说,竹,因其忠贞气节,而超越百花,令人敬之、咏之、颂之,摹之,千年不绝。
说起与墨竹艺术的结缘,张春生快速闪回到他的学生时代——在一次画展上,少年张春生无意中看到了几幅墨竹作品,画中之竹刚柔并济、坚毅挺拔,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萌生画竹之决心。他先后买来《芥子园画谱》和几本名家竹谱,一有空闲便会画上几笔,开始了他的墨竹人生。
此后,张春生凭其丰厚的文学、美学和书法、绘画功底,以及对竹之精神的理解和对古人墨竹画的临摹和悟解,在学习和工作之余,一画就是几十年。
时间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面对繁忙的政务和鹊起的社会声誉,张春生埋藏于生命深处的竹缘如潮般撞击着心扉。眼前不断涌现出身历心藏的茂竹春笋和先贤大师们留下的那些意韵绵长形态雅致的墨竹雅图。一时间,情难自抑,不可遏止。为了提高自己的墨竹技艺,他数次南下北上,拜师卢坤峰、张立辰。这一画又是二十载。
“学术者,天下之公器。”古稀之年的张春生依然牢记着中国美院教授卢坤峰当年在西子湖畔的教诲。他对艺术亦始终秉承这种严谨的态度。
因此,张春生之墨竹,无论是玲珑抑或磅礴,总能进入一种尊重自然、关爱自然的哲人境界,其间又总是透着一种从容、高远,甚至豪迈。
墨竹始于唐,元代大盛。《墨竹叙论》言:“有以淡墨挥扫,整整斜斜,不专于形似,而独得于象外者,往往不出于画史,而多出于词人墨卿之所作。”张春生说,文人雅士,乐于画竹,借竹抒情,意趣别具。谈及自己的画竹体会时,他称自己不懈怠。
而他多年来专攻墨竹,足见其恒心与毅力。几十年来,他总是用浓浓淡淡的笔墨描绘出竹的清幽雅韵,点染出竹影婆娑。品味竹的品格,欣赏竹的气节,置身于由竹营造的空灵意境,喧嚣尘世渐渐远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