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眼里,他什么都好,唯有一个缺点——“太抠门”;在妻子眼里,他踏实、稳重,但却“不会过日子”;在父亲眼里,他是一个文化人,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对文化的喜爱与守护。而在邓淼自己眼中,作为一个民间艺术的收藏者和文化的守护者,他的理想与坚守并不容易。
“挖”出来的兴趣
邓淼的民间艺术收藏馆,偏居谯城区城父镇政府一隅,50平方米左右的三间平房里,陈列着主人精心收藏的260多件珍品。有人慕名前来观看,邓淼就打开展厅的灯,临时充当一下解说员,向别人讲述每个藏品背后的历史与故事。
今年年初开馆以来,这里一直少有人问津。最热闹的时候,不过是过节时,临近的村民,或周边集镇、市区的人,前来看看。“来的大部分还都是自己的朋友,很多村民根本看不懂,也不了解它们蕴藏的文化和历史。”36岁的邓淼,头发稀疏,微卷,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不停地在藏品之间转悠着。
邓淼家就住城父镇上,父亲原是谯城区文化局的局长,喜欢书画。从小受父亲的熏陶,考大学时,邓淼没有犹豫就报考了安徽省艺术学院的国画学。1999年,他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城父镇计生办工作。回到家乡,他发现很多人正在到处施工盖房,而工地上不时会挖出一些古物,其中陶器最多。
“城父在古代被称为‘夷’,是春秋时期楚王‘陪都’,是个千年的历史文化名镇。地下的文物特别多。”邓淼介绍,以前,农民在自家的宅基地下或者田里,随便扒扒就能扒出点“东西”(古物),但很多人却看不到它的价值。而且,在当地还有“死人的东西会妨人(对活着的人不利)”的封建说法。
所以,很多老百姓不敢把这些古物带回家,而是随意的扔掉、毁坏,或者廉价卖给外地的商贩。学习国画的邓淼,上学时接触到古陶器的知识,他模模糊糊能够看到这些古物的价值,而且村民的举动也让他感到很可惜。于是,他买来书籍研究城父及古陶文化,没事就跑到工地上转转,并从农民手里购买一些捡来的陶器。慢慢地他不但了解了很多古陶文化,收藏的劲头也一发不可收拾。
“抠”出来的藏品
除了购买,邓淼的藏品也有他从工地上捡来或者朋友赠送的。这些东西到邓淼手上时,往往都已残缺不全,或者已经成碎片。这就需要他花上几十分钟甚至几小时、几天的时间去修补。邓淼藏品展厅前方一间不足5平方米的房间,是他的工作室,里面的桌子上摆满了各种陶瓷碎片和修补工具、材料。
邓淼说,刚开始很多人不会在意这些从地底下,甚至墓葬里挖出来的“旧东西”。随便给俩钱,塞包烟,甚至什么都不给,他们就会把东西给你。但后来,收藏的人渐渐多了,一些人开始意识到它们的价值,要高价的,不愿意买的人开始多起来。
2000年,上班不到两年的邓淼下岗了,没有收入来源,他自身的日常生活陷入了困境,更没有多余的钱可供他拿来买这些只能看不能吃的“旧东西”。因此,他一度不得不放弃收藏。2001年,新婚后的邓淼在家人的帮助下,在镇上开了一家烟酒店;2002年,他又通过市里统一招聘考试,考取了城父镇河西元小学的一名美术老师。
经济条件稍微好转以后,邓淼又重新开始收藏,而在“门外汉”的妻子看来,一件不起眼的东西,往往要花上几百甚至上千块钱,的确不便宜。一向节俭持家的她实在不能理解丈夫,为此他们生气、争吵也时有发生,妻子甚至经常指责邓淼“不会过日子”。
“我一个月也就一两千块钱的工资,根本就不够我这样买的。”邓淼不好意思地说,碰到“好东西”(有价值),没有钱,我就背着妻子用家里的烟、酒和别人偷偷地换。
由于钱都用来收藏文物,邓淼和朋友交往时也显得比较“小气”,这也让他赢得了一个“抠门”的名声。“一起吃饭的时候,一般都是他们付钱,所以,他们就经常开我玩笑,‘你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有点抠,你弄的钱,都干什么了?’”
“藏”出来的厚重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邓淼现在已经收藏了260多件文物,其中,多是汉代、商代的古陶器。他的收藏也慢慢引起了艺术界和学术界的注意,3年前,湖北监利县一个寻找伍子胥(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的民间组织曾找到邓淼,愿意出高价来买他的藏品,但被他坚决地拒绝了。
“有些人收藏这些,然后来回倒卖,的确能挣钱,甚至发财。但这并不是我的目的,我只想保护我们城父的文化,展示她厚重的历史。”时至今日,邓淼的民间艺术收藏馆已经积累了一笔不菲的财富。但由于“只买不卖”这些收藏并不能给他带来收益,相反,维护这些藏品,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这也是他收藏中遇到的最大难题。
今年年初,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向公众展览这些藏品,邓淼用他爸留给他的一套家属院换了现在的藏馆。“这以前是老财政所,财政所搬走后,就空下来了。我看这里更适合展览就换来了。”邓淼说,换来后,他又花了5万多块钱对其进行了装修。邓淼的父亲为了鼓励儿子的工作,还特意为其题了一块“保护城父历史遗存,彰显城父厚重历史文化”的匾额。
邓淼也曾悄悄算过一笔账,他每个月收藏文物花个几千块钱是常事,修护和保存也需要钱,仅靠他个人的工资远远不能维持其正常运转。他只能靠妻子经营的烟酒店来补贴收藏馆的经费。妻子拿他没办法,虽至今不能理解,但也只能默许。
“城父厚重的历史就在这些盆盆罐罐之中。”邓淼从玻璃柜中小心翼翼的捧出一个瓿(盛酒器和盛水器,亦用于盛酱,流行于商代至战国。),“这个是我从一个农民手中买来的,它应该是陶器向瓷器过渡中制作的,是我最喜欢的藏品之一,现在非常的珍贵,很难见到。”
“虽然我没有钱,但我不卖藏品,也从没想过依靠这个赚钱。只要有人能够更好地保护它们,或者是政府需要,我可以免费全部赠送。但是条件只有一个,受赠之人一定要好好保护它们,公开展览,要让别人能够从中感受到我们城父的文化与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