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最新动态 品牌安徽 入编年鉴 徽商老字号 优秀徽企 徽商风采 文件通知 徽商文化 商会信息 联系我们
“潜川”考|徽商文化|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 徽商发展年鉴编委会
天气预报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安徽省首季进出口总值... 4-26
推进复工复产:安徽创... 4-26
安徽:定制化人才培养... 4-26
定制金融产品助青年创... 4-26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 4-26
国家下达22.4亿元... 4-26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5
14条举措推动江北、... 4-15
安徽将组织实施一批科... 4-15
安徽加速打造“装配式... 4-15
安徽宣城—优化结构 ... 4-15
多部门联合印发若干意... 4-10
安徽出台意见 助力传... 4-10
安徽省“四送一服”平... 4-10
全面贯彻中央“六稳”... 4-10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4-10
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 4-10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0
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 4-10
【复工复产进行时】“... 4-1
品牌安徽 更多>>
顶格支持,构建赋能体... 3-21
“稳企增效 为民办实... 2-14
2021年安徽省发明... 2-9
华为发布六大数据存储... 12-30
第二届安徽省青年厨师... 12-16
“药材之乡”忙种药 12-9
安徽拟打造 “双招双... 12-3
安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 11-23
六安氢能公交“抢眼”... 11-22
合肥:“智”造赋能“... 11-22
“爱在初冬,暖心相伴... 11-15
纪念“和平将军”张治... 10-29
合肥皇冠假日酒店即将... 10-12
康宁第十子落户合肥 10-9
看安徽这些企业上榜“... 9-27
安徽省真招实措援企减... 9-15
安徽开展惠企政策知识... 9-13
直通服贸会 畅游新蓝... 9-7
“安徽智造”乘坐中欧... 9-3
宣城力推绿色食品产业... 8-30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网  址:www.hsyj.org

邮  箱:hsnjbwh@163.com

办公室地址: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徽商文化  
“潜川”考
日期:2014/8/27 9:37:33    来源:站内发布   点击:195次
 庐江,别名“潜川”。
     何谓“潜川”?光绪十一年(1885)《庐江县志》卷十五·艺文篇,载清雍正元年进士、庐江知县陈庆门撰《沿革五辩》邑号‘潜川’,或以为古之潜县。
    “古之潜县”,考地不一:自秦汉至南北朝,安徽境内有六安之潜,有庐江之潜。另有皖国之潜”一说,实为误读。皖国,古部落方国。两汉为皖县(治今潜山县梅城镇),境内有潜山。元至治三年(1323),以潜山为名,置潜山县。皖国无潜县。
     关于“六安之潜”和“庐江之潜”,《安徽省志·建置沿革志》详述于下:
     潜县,以古楚邑为名,西汉因六安之旧潜地置潜县。考其故址,今霍山县南岳乡上元街村。东汉仍之。东晋孝武年间(373~396),移庐江郡治至潜县。南朝·宋,撤龙舒县并入舒县(时庐江县境为舒县,治今庐江县柯坦镇城池村大城坂),改治今舒城县城关镇。因庐江郡治于潜县交通不便,一度迁址舒县。后又因舒城不便隐蔽,宋·泰始二年(466)九月,将潜县迁往今庐江县境设置,治今庐城镇南郊1公里。兼庐江郡治。
    梁武帝天监年末(519),改潜县为庐江县(仍治今庐城镇南郊1公里)。增置湘州,领庐江郡(均治庐江县),增析南、北始新县。郡、县同名,庐江县名始此。
    太清二年(548)八月,侯景反寿阳南下,今县境于三年(549)入东魏,仍为庐江郡,改庐江县为潜县,改属合州(治汝阴,今合肥市)。武定八年(550)五月,今县境属北齐,初仍旧制,设潜县、南始新县、北始新县,属合州庐江郡(治潜县)。陈太建五年(573)五月,伐北齐。复改潜县为庐江县。时庐江郡仅领庐江一个县,属合州(治汝阴,今合肥市)。
    在整个南北朝时期,舒县、潜县、庐江县,时废时置,时并时析,变更无常。直至大定元年(581)二月,隋代北周,于隋开皇三年(583),废庐江郡,以州统县,州名以境内原有庐江郡、庐江县的首字为名,改合州名庐州。为保存旧名,正式改旧郡治舒县(灊县)为庐江县。至此,历史上安徽境内的“舒县”、“潜县” 消失,庐江县定名不变。
    《魏书》“志第六·地形二”:“庐江郡,领县三:潜、南、北始新。潜有野父山(今冶父山)”;《路史》(南宋):“庐江南二里有潜城,即潜所迁居,今庐江之潜也。”
    由此确认:邑号‘潜川’,或以为古之潜县。此“古之潜县”,即宋·泰始二年所置“庐江之潜”,沿革清晰,史实确凿。
古之潜县,简称为“潜”。可“潜川”一词,其“川”字何解?
邑人、明初诗人潘谧作“庐江八咏”,其中《钓鱼台》有“巨石几千古,乃在潜溪曲”之句。钓鱼台乃东汉末著名方士、魔术鼻祖左慈钓鱼之处,此台位于庐城南门县河畔玉虚观旁,“潜溪”所指乃庐城南门县河。
    邑人、明末学者王永年,其脍炙人口的《周公瑾墓》诗:“墓木如经劫火烧,今时潜水旧吴朝。凄凄两冢依城廓,一是周郎一小乔。” 诗中“潜水”亦为庐城南门县河。
    “潜,涉水也。《说文》。按:没水以涉曰潜。)但诗人潘谧、王永年诗句中的潜溪”、“潜水”之“潜”,应与字本义无涉。其潜溪”、“潜水”,当为“潜县之溪”、“潜城之水”。

    “川,贯川通流水也。”(《说文》。按,象水直达之形)。“潜溪”、“潜水”,经文人墨客之诗词唱和,逐渐演化,便成了“潜川”
“潜川”作为庐江别名,查阅相关史志典籍,最早亦始见于明朝——
    其一,明朝内阁首辅、文渊阁大学士、文学家、书法家李东阳(1447~1516)于弘治元年(1488)应邀为庐江黄铜山(今万山镇闸山)之半山亭作《半山亭铭》,开篇即写到:“庐之潜川,有山曰铜……群奇罗列,万象森朗……西望槽山(马槽山),魏武驻军……欧冶遗山,鸣金既跃……僧有伏虎,龙湫是拓……”,铭文所记均为今庐江境内之景观;
    其二,明礼部仪制司主事赵国琦(生卒不详,江西省南昌人,进士)万历二十五年(1597)任庐江知县。二十七年(1599),应邀为冶父山作《铸剑池碑记》,其文曰“余宰潜川,游冶父观铸剑池……”。宰:主管、主持。“宰潜川”,即主管“潜川”。显而易见,赵知县笔下“潜川”,即为庐江。
继而,清顺治十八年(1661),庐江知县祁文友离任时作《将发潜川赋作》,康熙三十七年(1698),庐江知县吴宾彦登冶父山即兴作《潜川春日郊行》,诸位知县大人均效仿前任,将其主政的庐江县,别称为“潜川”。
    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知县李天植、绅士吴崇诰、王昌喜捐资于庐城钟楼桥西街创建“潜川书院” ,清桐城学派代表人物马其昶等曾主讲于此。该书院咸丰年间毁。同治、光绪年间重建。(清末改潜川书院为潜川学堂,民国16年改为庐江中学校;建国后,原址改建为电影院和供销商场。)
    潜川书院,学子遍九州。著名淮军将领、福建巡抚吴赞诚,道光十三年癸巳科进士吴守仁等,就是从潜川书院走出庐江。知潜川者,知庐江也。
    “潜川”,庐江之别名,沿用至今。

省直单位  
             
省编办 省发改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省农科院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地震局 省国土资源厅
省环境保护厅 省统计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委员会 省水利厅 省林业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厅 省卫生厅 安徽行政学院 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侨办)
省国资委 省地税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工商局 省新闻出版局
省质监局 省安监局 省旅游局 省粮食局 省直机关事务局 省法制办 省金融办
省人防办 省信访局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省国防工办 省档案局 省招标局 省地矿局
省参事室 省地方志办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物价局 省能源局 省供销社 省国税局
安徽煤矿安监局 省气象局   省烟草专卖局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    
   
友情链接  
联商在线 安徽省企业经营与管理研究会 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 安徽省工业经济联合会 安徽省汽车经销商商会 浙江大学EMBA精英班 安徽省餐饮行业协会
嘉兴市安徽商会 贵州省安徽商会 云南省安徽商会 天津市安徽商会 南京市安庆商会 安徽省江苏商会 安徽省山东商会
安徽省上海商会 安徽省北京商会 山东安徽商会 安徽湖南商会 中山市安徽商会 四川省安徽商会 连云港市安徽商会
宁波市安徽商会 福建省安徽商会 宁夏安徽商会 上海市安徽商会 河南省安徽商会 沈阳安徽商会 昆山安徽商会
广西安徽商会 常州市安徽商会 杭州市安徽商会 安徽省广东商会 惠州安徽商会 镇江安徽商会 内蒙古安徽商会
义乌市安徽商会 江西省安徽商会 安徽省浙江商会 苏州市安徽商会 无锡安徽商会 温州市安徽商会 江苏省安徽商会
工商导报 徽商发展研究院 中国安徽 中安在线 中国新徽商 安徽省工商联

版权所有: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企业服务中心   皖ICP备2021009424号-1 技术支持:合肥网络推广
电话:0551-62607458 

邮箱:hsnjbwh@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