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鹰接受记者采访
中安在线8月27日讯 “大湖之约——艺术名家大讲堂”今天迎来合肥老乡——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王晓鹰。“我是合肥人,可能在座的很多年轻人,还没有我合肥话讲的好吧。”一开场,王晓鹰就以纯正的合肥方言轻松地打开了场面,“不管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自己是合肥人。感谢这次活动让我有机会回家。”。

王晓鹰作客“大湖之约——艺术名家大讲堂”
“话剧是小众的艺术,更有欣赏快感”
在本次大讲堂中,与合肥父老乡亲共同分享的话题是“话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王晓鹰直言话剧的魅力则在于即时直接的现场反馈,是观演、创作、欣赏合体的过程。
“话剧演员在现场的演出就是艺术创作的过程,他们只能演给场内的数百位观众看,要想扩大受众面,就要再演,增加演出场次,从这一点来说它永远是小众的。话剧演员的每一次演出都是重新的艺术创作过程,与大众电影、电视剧可以重播、拷贝放映完全不同,话剧演出是观众与演员面对面,应该是欣赏快感更强吧。”王晓鹰说。

王晓鹰作客“大湖之约——艺术名家大讲堂”
话剧不能只提供“哈哈一乐”应是“深刻的娱乐”
王晓鹰认为,话剧艺术具有“深刻的娱乐性”,“话剧艺术是有娱乐功能的,但绝不仅仅是‘哈哈一乐’,而是会给观众带来多样性的艺术体验,如深层次的思考、复杂微妙的感情、撼动人心的感动和启发等等,这才是话剧这门艺术更能做到的,这些东西也是一种娱乐效果,但不是停留在简单的快乐上,所以我把它叫做深刻的娱乐。”
王晓鹰喜爱的戏剧是那种在近乎极端和残酷的人生境遇中,灵魂受到逼迫,生命遭遇窘困,人物不得不在这样特殊的情境之下做特殊的挣扎和选择的戏剧,这个时候“人格释放出特殊的力量,人性焕发出特殊的光彩,灵魂在特殊的关注和拷问中呈现出特殊的品质和意义”。这样的话剧理念使得王晓鹰的话剧有了自己的特色,他能够很深地体会人物的情感,并且将这种感受讲解给演员听,让他们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出来。
对待任何作品,对艺术的尊重不可或缺
2009年6月,由王晓鹰导演的话剧《简·爱》作为国家话剧院原创话剧的开山之作首度亮相国家大剧院,获得观众一致好评。近期该剧重登国家大剧院舞台再获热评。《简·爱》的表现形式是在传统戏剧表现形式基础上注入了新的因子,以“舞台蒙太奇”的表现手法演绎了简·爱追求平等、自由、爱情、尊严的全过程。
“中国的话剧艺术一直从戏曲艺术中汲取营养,如舞台多样化呈现、诗画意象的美学精髓等等,借此来表达现代戏剧所要表达的现代思想情感、现代人生感悟。这两个艺术门类相通,但各自不同。话剧导演去导戏剧作品,了解是根本前提,尊重不可或缺。”王晓鹰说。(记者 宋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