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古建筑艺术,向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安徽皖南泾县境内星罗棋布般的徽派民居建筑群,理应在皖南徽派建筑长河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位,但多年由于交通的闭塞、旅游开发起步较晚,加之媒体鲜有报导,至今尚未完全撩开自己的“面纱”,向大多世人展露出民间建筑的古朴韵味。
泾县,李白赋诗赞:“泾川三百里,若耶羞见之”。《元和郡县志》曰:泾县“因泾水以为名”,亦名泾川,黄山余脉,盘亘全境,层峦叠嶂,景物绚丽。不仅描述出泾川的地貌气势,也定位泾川与徽文化地域上的一脉相承关系。
泾县古民居资源相当丰富,不仅仅是分布面广,且数量众多。仅在泾县文管部门登记在册的古民居,就多达1000多处。横贯境内的青弋江水承载着她两千多年的沧桑。存世的相当数量古民居中,为数最多的是明清时代的古民居。无论从其外观还是内部构造上,这些民居与古徽州的徽派建筑都大体相似,一如皖南其他的徽派建筑一样,泾县的古民居也有着它自身的重要文化价值。先哲有曰:“建筑是首哲理诗”,千百年来,泾县古民居以其绚丽非凡的手笔,写就了民间建筑史上辉煌的诗篇。
在距县城西南青弋江畔的章渡乡即为古民居群之一,境内万家园曾为唐初古猷州城旧址,瑶庄有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萧村有明代建筑“进士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