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戴宗全、戴宗良兄弟清初迁寄松潭,至今已传了十四代。据戴氏年长人说,松潭戴氏字辈共有四言,十六个字:
宗应国志,尚德启新。
嘉声永振,万寿长春。
此十六字,原《松潭戴氏族谱》有记,可惜于民国初期失轶。因此,最后一句尚存争议,也有“万寿长青”之说。不过笔者出于对旧体诗叶韵的考虑,更倾向于前者。
村中现仍有“戴氏宗祠”旧址,已经随着宗族制度的衰落而为时间的尘埃所湮圮。
提起松潭戴氏,最显著的功绩自然是其对村围风水林的保护了。村人认为,风水林起保护“生气”的作用,禁止砍伐破坏,不然会“生气乎他方”。所谓“生气”一说,笔者以为是风水用语。郭璞《葬经》中说:“葬者,乘生气也。”并且注为:“生气即一元运行之气,在天则周流六虚,在地则发生万物。”“生气”即风水中所说的太初清气的某种形态。为了保护风水,风水林历来由戴氏公祠管理,每年均出告示加禁,不准携带刀斧进入,林内的枯柴只准孤寡老人徒手拾拣,违者按族规惩办。
在封建时代行政干预力度不够的情况下,家族权利的威严无疑是更为行之有效。也正基于这一点,我们才得以见到保护如此完善的大规模古风水林。
几百年前的戴氏先人,会不会在黄昏倚着参天林木眺望山梁的另一面?那边是否也会有一片同样的风水林村落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