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坟台镇村级工作阵地建设纪实
从大队部到村部、从党员活动室到党群服务中心、从国策学校到幸福生活e站、从治保室到综治维稳信访中心、从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到便民服务室,这些称谓的变化沿革,体现了各级对最基层工作阵地的重视。目前,如何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做好服务群众工作的问题,摆在村党总支、村委会“两委”面前。最为关注这个问题的,还是乡镇党委政府。
太和县坟台镇是个拥有9万余人口的农业大镇,2006年末,该镇原有的46个村合并为17个新村,最大的村6千多人口、辖近20个自然村、离镇政府所在地达30华里。随着农村工作形势的变化,镇党委、政府负责人李永军、付强在调研中体会到,要抓好村级工作和为民服务,强化村级活动阵地建设是当务之急。于是,该镇从下半年开始,集中精力投入各村村室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9月26日,他们组织各包村指导组组长、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在坟台村举行村室建设现场会,通过经验介绍、现场观摩、座谈交流,推进全镇村室建设。
坟台村文化广场上,60余名与会人员听取了该村党总支书记蔡世龙的经验介绍。该村室建筑面积110平方米,融多功能于一体,集美好乡村建设于大成,还有健身广场、卫生室作配套,满足了全村党员活动、社会管理、系列服务的需要,是现代化的综合服务中心。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科学而合理的配置,实现村“两委”集中办公,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建成以来,深受群众好评。
笔者看到,在一楼综合服务大厅,各个窗口都在忙碌地为群众办事或者接受咨询。先锋在线站点里,很多村民坐在长椅上收看科技讲座。老年活动室里,有的在读报、有的在下棋。二楼文化室、图书室里,人们安静地上网、读书。温馨小屋里,年轻的妈妈们带着小宝贝在玩耍。
从该镇组织委员宫凯那里了解到,在坟台村的示范带动下,其他各村也都行动起来,紧锣密鼓,加快步伐,以积极的态度迎接镇里本月底组织的验收和评比。
该镇对村室建设定位准、要求严,各村行动快、效果好,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大手笔。在镇组织办公室的具体指导下,各村村室建设均具有前瞻性,尽量选址在整个村的地理中心。先因地制宜绘出蓝图,通过公示,征求群众意见,然后付诸实施。
二是高投入。村室建设资金来源有四个:争取上级组织部门村室建设专项补助、自筹资金、镇党委以奖代补、吸取成功人士的捐助。
三是精包装。镇党委负责人李永军在村室提升动员会上要求,各功能室尽量统一标识、统一制作、统一安装。如有因地制宜建设或改造的,也要按照基本标准,达到端庄、醒目的效果。
四是靓面容。通过这次集中建设和提升工程,各村村室焕然一新,使党建、计划生育、社会管理、便民服务、群团组织各有定位,各项工作都有平台。
五是真效果。不仅管用,还要真用。村室建好了,杜绝了村干部在家中办公的现象,整改了门难进、话难听、事难办的乱象,提升了以党总支为核心的各类组织的形象。
五个方面,为各村创建“五个好”党组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争先进位、各具特色,是检查指导工作的县领导给予的评价。该镇通过村室系统提升工程,推进了农村各项工作。有的村实行了值班制、首接负责制,村干部集中办公;有的村推行了例会制,每周一次例会,总结上周、安排下周工作;有的对村“两委”干部设岗定责,明确职责、任务和权限,将工作计划和预计目标在村务公开栏进行公开承诺,并制作行事历,挂牌明示,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一位正在办事的村民告诉笔者,他是坟台中心村的居民,村室建成后,他成了这里的常客。现在想办啥事儿,业务流程上墙了,一目了然;这个礼拜需要干啥,电子显示屏上都有农事安排和提示。
建一座堡垒,飨一方百姓。在坟台镇,村室俨然成为服务群众的主阵地,村干部则是这个阵地的勤务员。该镇分管党群工作的副书记李迎坡告诉笔者,经过建设或改造、整修和布置、巩固和提高,全镇17个村室,都将成为党员活动的阵地、便民服务的窗口、社会管理的平台、群众活动的场所、文化科技的课堂、阳光村务的晒场。
(闫健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