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秋种”方能“夏粮丰”
当前,在夏粮主产区的皖北,秋种已进入关键时期。数据显示,截至10月15日,安徽省夏粮播种面积2268万亩,已超计划面积一半。
“七分种,三分管”。只有高质量地完成秋种,才能为明年夏粮丰收打好基础。安徽省明确提出力保今年小麦播种面积3600万亩以上;力保明年小麦单产达到350公斤,增加10公斤。
“实现这个目标,安徽省拥有许多有利条件。 ”据省农委负责人介绍,目前,中央财政已预拨了今年良种推广、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政策资金,支持秋种。安徽省也已全面完成小麦良种补贴省级政府采购,小麦良种保质保量供种到户。同时,明年小麦最低收购价大幅上调,这无疑将调动农民积极性。
粮食夺高产,种植技术是关键。通过多年攻关实践,安徽省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日前,记者在濉溪县和涡阳县看到,深耕、镇压、施肥、灭虫等秋种关键技术,都已在夏粮主产区广泛应用。
多年聚力抓粮食生产,安徽省已建立了一整套服务粮食生产的良好机制。各地围绕集成技术推广、抗灾救灾和重大病虫害防控,形成了促进粮食发展的有效机制。
值得重视的是,与河南相比,安徽省小麦生产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省农委负责人介绍,目前安徽省小麦单产仍比河南低,表明安徽省秋种仍有短板,增产潜力有待挖掘。
农田灌溉条件差是差距形成的重要原因。农业专家指出,安徽省淮北主产区麦田不平整、沟渠设施不配套,遇到干旱性天气,浇灌效果差。特别是秋种期间,土壤墒情变化快,难以保证足墒播种,易造成缺苗断垄。
同时,化肥、农药、劳动力等农业生产成本逐年增加,造成种粮比较效益降低,会伤及农民积极性。这些都要求我们将既有优势充分挥发,弥补存在的短板,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才能确保秋种质量。
推广关键技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才能提高秋种质量
近日,界首市田营镇高产创建示范田里,农业专家正检查整地质量。“整地深度30厘米,完全达到了小麦生长需求整地质量标准。 ”农业专家韩民实地检验后说,这对保证小麦生长及为有利。
“今年秋种,就是要强化良田、良种、良法、良制等‘四良’配套,这是提高秋种质量的根本保证。 ”省农委负责人强调。
强化良田建设,是筑牢农业生产基础之举。最近,因为水利基础设施少,加上年久失修用不上水,宿州市顺河乡鹤山村村民只能半夜就起身睡在机井旁等着用水。 “墒情不好,麦种可能出苗不齐、缺苗断垄,甚至压根儿出不了苗。 ”当地农民说。
因此,各地要整合各方资源,围绕打井配套、桥涵建设、沟渠治理等,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改善农田灌排条件。同时以土地整治、土壤改良等为手段,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多建旱涝保收的高标准良田。
推行良种,是近年来夏粮增产的成功经验。今年,中央支持我省约4.6亿元资金,实行小麦良种补贴,推广良种。目前,种子的采购已经完成,各地要通过发布主导品种、品种展示观摩等多种形式,引导农民使用优质、高产小麦品种。
记者注意到,今年秋种,安徽省第一次对土地深松整地进行补贴,面积达500万亩,每亩补贴标25元。深松可以打土壤破犁底层,增强蓄水保墒能力,提高土壤肥力等,是增产的好途径。这充分说明我省对秋种良法运用的重视。
应当看到,与良种相比,安徽省秋种良法推广仍相对滞后。这就尤其需要各地优化改善农机装备结构,加强新型农民和农机手培训,集成推广科学播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统防统治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实现良种良法的配套。
强化良制构建,才能为农业生产提供完善的服务。秋种中,各地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探索新型体制机制。大力培育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规模生产经营主体,提高小麦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为科技兴粮提供有效支撑。
强化服务支撑,鼓励农技人员进村入户,才能筑牢丰产基础
近期,记者先后到濉溪、涡阳、凤台等地走访农户,发现无论是只种几亩地的普通农民,还是经营数千亩的种粮大户,都异口同声地说,现在是国家扶持粮食生产政策最好的时期,也是最重视粮食生产的时期。但“政策”和“重视”如何落地,推动农民生产?专家表示,这就需要为农民种粮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以秋种的“四良”核心要求为例,很多都超出普通农民传统种植经验。这样的要求能否落实到位,关键依赖技术服务支撑是否到位。
最近,亳州组织了600多名技术人员划片包干,驻点指导,为农民提供秋种技术服务。 “到了田头才知道,很多我们觉得平常的技术,农民一点不了解。不服务到田头,秋种质量不可能提高。 ”一位农技人员告诉记者。
强化技术服务支撑,需要各级政府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农业部门要加强农情调度,特别是要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分片包干。农机部门要扩大机械作业范围,提高农机作业水平。财政部门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为秋种和小麦高产攻关活动顺利开展提供保障。此外,还要强化秋种生产各项物资供应,加强市场监管,确保农资供应充足、价格稳定。
惠农政策是提高农民积极性的重要支撑。秋种生产的关键时期,尤其需要加大各项惠农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力度。记者了解到,涡阳县财政已从粮食大县奖励资金中列支1490万元,用于重点核心示范区提高播种质量、秸秆还田补贴、土壤深松配套补贴、极端灾害性天气避灾应急等,这必然有力推动秋种。
专家强调,调动农民积极性,需要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直接补贴政策及时兑现,力争在第一时间把补贴资金发放到农民手上。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核心示范区良种良法配套补贴等物化补贴政策要务求实效,才能发挥政策在科技转化上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增产千万条,不误农时最重要。 ”当前,秋种正紧张进行,贴近农民,及时周到地为农民解决秋种中的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才能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秋种,为明年农业生产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