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最新动态 品牌安徽 入编年鉴 徽商老字号 优秀徽企 徽商风采 文件通知 徽商文化 商会信息 联系我们
香泉“四宝”传奇|徽商文化|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 徽商发展年鉴编委会
天气预报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安徽省首季进出口总值... 4-26
推进复工复产:安徽创... 4-26
安徽:定制化人才培养... 4-26
定制金融产品助青年创... 4-26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 4-26
国家下达22.4亿元... 4-26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5
14条举措推动江北、... 4-15
安徽将组织实施一批科... 4-15
安徽加速打造“装配式... 4-15
安徽宣城—优化结构 ... 4-15
多部门联合印发若干意... 4-10
安徽出台意见 助力传... 4-10
安徽省“四送一服”平... 4-10
全面贯彻中央“六稳”... 4-10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4-10
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 4-10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0
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 4-10
【复工复产进行时】“... 4-1
品牌安徽 更多>>
顶格支持,构建赋能体... 3-21
“稳企增效 为民办实... 2-14
2021年安徽省发明... 2-9
华为发布六大数据存储... 12-30
第二届安徽省青年厨师... 12-16
“药材之乡”忙种药 12-9
安徽拟打造 “双招双... 12-3
安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 11-23
六安氢能公交“抢眼”... 11-22
合肥:“智”造赋能“... 11-22
“爱在初冬,暖心相伴... 11-15
纪念“和平将军”张治... 10-29
合肥皇冠假日酒店即将... 10-12
康宁第十子落户合肥 10-9
看安徽这些企业上榜“... 9-27
安徽省真招实措援企减... 9-15
安徽开展惠企政策知识... 9-13
直通服贸会 畅游新蓝... 9-7
“安徽智造”乘坐中欧... 9-3
宣城力推绿色食品产业... 8-30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网  址:www.hsyj.org

邮  箱:hsnjbwh@163.com

办公室地址: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徽商文化  
香泉“四宝”传奇
日期:2014/10/23 10:15:27    来源:站内发布   点击:245次
当地有谚语曰:“羊肉面,锅贴饺,剃个头,洗把澡。”这句话形象地表达了香泉的地方特色与特产。

  (一)羊肉面

  羊肉面雄距四宝之首,这是香泉餐饮的拳头产品,具有相当的知名度。

  香泉羊肉面有百年历史,上世纪二十年代初,香泉本街人张元和就开了一爿(音:pán)羊肉馆,店主就是大师傅,家人就是服务人员。铺面不大,前店后作坊,几张桌子,十来条长条凳,以方便顾客就餐。

  张元和的羊肉馆生意还不错,因此一直沿续下去。自己老了,儿子张维志就子承父业,虽然铺面几经变动,羊肉馆一直开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工商业公私合营运动中,张家因为是农业户口,只能退出,具有城镇户口的原来的饮食业人员,也曾一度开办过羊肉馆,可是由于种种原因几起几落。特别是三年困难时期和整个文化大革命期间,香泉镇上专门经营羊肉的餐馆不见踪影。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乘着改革开放而放宽政策的春风,年近花甲的张维志重操旧业,身为农业户口的他又开了一爿小饭店,除了烹调香泉当地的菜肴外,还附带着经营羊肉面。此时,羊肉面虽然再露头角,但仍然处在从属的地位。张维志仍既是老板,又是大厨,他家几个孩子就是服务员,在营业中,也从父亲那里学会了制作羊肉食品的技术。

  石传海外号“毛笔”,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商业人员,具有城镇户口,原来是香泉镇上唯一一家染坊的学徒,后来成了工人。由于染坊倒闭,就转到合作商店。后来,集体经营的商店解散了,精明的他就开起了羊肉馆。石传海经营羊肉馆的渊源有两个:其一,他的岳父陈昌林是当年集体羊肉馆的人员,有一定的加工羊肉的技术。其二,他家就是集体羊肉馆的原址,他的家属也熟悉羊肉馆的经营。

  石家是专门经营羊肉食品的,他家有三间门面,两进房屋,在当时的香泉镇上,算是有相当的规模,到八十年代后期,生意逐渐红火,也有了一定的名气。由于全镇不只是一家馆子,生意就有了竞争,在竞争中,各家都为吸引顾客而注意钻研技术,提高质量,所以香泉羊肉面的名气就远播各地,吸引得外地到香泉的人指名要吃羊肉面。

  自九十年代以后,张家的后人分立门户,他们多数也专门经营羊肉馆,石家也有分号,到上个世纪末,香泉羊肉面达到鼎盛时期。这种情形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向外地的辐射。现在,和县城、马鞍山、南京、巢湖都有香泉羊肉面的字号。二是经营的规模。现在的经营者远不是张石二姓,仅仅香泉近二十家餐馆,家家都有羊肉面供应。和县城内具有相当规模的香泉羊肉馆就有好几家。所有羊肉馆的从业人员保守估计有百把人,每年的营业额在千万元左右。

  羊肉馆门脸外有一个醒目的标志,就是大门旁挂着宰杀后,剥了皮,掏尽内脏的一腔整羊。店内最显眼处,有一口“闷子锅”,还有一个小灶台。门外的整羊是一个招牌,用来吸引顾客。“闷子锅”是一口特制的锅,它以一张大铁锅为基础,在锅沿上再由箍桶匠箍上一圈桶,桶板高约一米,以便增加锅内的容积,一般来说,“闷子锅”的容积是原来铁锅容积的2~3倍。它是用来煮羊肉的,一次可煮两三只整羊。小灶台是用来煮小锅羊肉面的,顾客要吃羊肉面,大厨就在这个小灶台上用特制的小锅,舀上羊汤下面条,服务人员会在桌上放一个小铁圈,面煮好后,就连锅端来放在桌子上供客人食用。

  羊肉面的制作是颇为讲究的。作为主要原料的羊,要的是和县当地的土山羊,山羊宰杀后要剥皮,羊的脂肪主要在皮肤上,所以,香泉羊肉面里,几乎看不到肥肉。剥去皮的羊被大卸几块后,放到“闷子锅”里煮,一锅可以煮上几只羊。煮的过程十分讲究“汤头”,就是要恰到好处。煮好后要剔去骨头,剔出的羊肉要能够切成薄薄的细片。汤则是煮羊肉面的主要原料,香泉羊肉面质量的优劣全在于汤,原汁原味才是上品。面条也有讲究,它是羊肉面的主体,当初,有用水面条,也有用干面条,最后,厨师们几经钻研,用的是当地的精品挂面。羊肉面的佐料有若干种,最重要的是盐、醋、蒜与辣椒,经验丰富的厨师才能够做出地道的口味。

  羊肉馆的营业方式也颇具时令和地方特色。羊肉馆一年之中只经营3~4个月,以冬天为主,至于提前与延后,则要看具体的情况。即使在冬天,也是以晚餐为主,夜间的营业时间比较长,近来也有通宵营业的。早年,街上的人喜欢“喝羊汤”,喝羊汤是不吃面,只喝煮羊肉的汤。他们自己带上一点锅巴,到羊肉馆里花几个小钱,买一碗汤来泡锅巴,碗里只要放一点盐和葱花就可以了。另一种方式就是吃羊肉面。如果是几个朋友一道下羊肉馆,最常见也是最有特色的菜肴是盐水板鸭与炒羊杂,或者再加一道红烧羊肉,这三道菜是羊肉馆的招牌菜,外加一锅羊肉面。一锅羊肉面端上桌,服务人员会把切好的羊肉当着客人的面放进锅中,最后放入切好的大蒜。客人吃羊肉面是分食的,一人一份餐具,捞面、舀汤或是夹肉,由客人自便。羊肉面拖酒也是香泉的一个特色,即是人们可以从小锅里捞上面条来当作下酒菜。如果是三两个人,只要一锅面就行了,他们就将羊肉面当作下酒菜,不要其它任何菜肴,酒尽面完,吃饱喝足,满意而去。

  (二)剃头

  剃头即是理发,旧时,乡下男人都是剃包头,街上理发店极少。能够在街上开理发店,至少在手艺上必须是第一流的,只有如此,才能在街上站住脚。香泉理发店就开在浴池的旁边,便于客人剃过头就去洗澡,而且店内备有毛巾,给客人洗澡以方便,这也是香泉理发店的一项特色服务。

  新中国成立前,晓山村成姓人家在香泉镇开了一爿理发店,这爿店一直延续下来,由成家的后人与徒弟经营,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理发店基本上都是个体经济,只有工商业改造后是集体经营,其中的理发师还是那些人。

  香泉理发师的手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刮脸。过去,人们对于发型是不大讲究的,但是对刮脸却十分注意,比如剃和尚头,刮胡子。老辈的理发师说,刮胡子之前要用热水认真地焐,根据不同的胡须,决定焐的时间的长短,必须要焐透。焐好以后再下刀,下刀有三道工序:一是刮。就是要看准胡须在脸面上方向,从反向下刀,刮净所有胡须。二是戗(音qiang)。理发师为顾客第一次刮好脸后,就会给他洗把脸,再第二次下刀。这时,运刀的方向是与刮正好相反,因为第一次刮脸后总会让反方向留下胡楂,戗的用意正在此处。三是“顺”。两次刮脸后,理发师还会在刮好的上下嘴唇仔细摸,然后,在刮和戗下刀的侧面认真地修刮,直到从任何方向都摸不到一点胡楂为止。刮脸时,客人躺在理发椅子上,理发师则坐在一个高凳子上,给半睡半醒的客人一刀一刀地慢慢刮,由此也可见刮脸工作的细致。

  二是掏耳朵。掏耳朵有一套规定的工具和程序:先是用耳刀绞耳孔里的毛,所谓耳刀,就是一把很细的但又极锋利的剃刀,其宽度大约只有耳孔的一半,如果过宽,刀还未插进去,就会先把耳孔割破了。理发师用耳刀将外耳道的体毛绞得干干净净,绞耳毛时,顾客会听到清晰的“嗞嗞”声,心里非常受用。绞尽了耳毛,理发师就用耳扒子将耳孔里的散毛与碎耳屎轻轻扒出。接着,就用起子来撬开紧贴着耳壁的“大耳屎”(一种耳朵内壁的分泌物),这是一种细致的剥离工作,等到全部起好了,就用夹子来把大片的耳屎夹出来,有时,夹出来的耳屎竟是一个完整的小圆筒。所有的耳屎都掏出来后,还要用“耳缫子”(一种用鹅毛绒扎在细长篾棒上的小掸子)轻轻地来回反复转动,它的作用既可以按摩耳壁,又可以掸尽耳孔中碎耳屎。最后,理发师用力地挤压一下外耳面,这是整个工作结束的信号,也有一点按摩作用。

  手艺精湛的理发师掏耳朵讲究的是轻和净,这也是顾客评价理发师的一个重要尺度。所谓轻,就是要在掏耳朵的全过程中,不能让顾客有一点疼痛的感觉。所谓净,就是要把耳屎掏得干净,不留一点残余,特别不能让碎耳屎留在耳道中轰轰响。

  旧时的理发店中还有一道奇特的景观,这就是人力风扇。那时,根本就意想不到还会有电风扇。但是,热天人们还是要剃头的。于是,聪明的理发师就想出了这个人力风扇的办法。这个大扇子是篾编的框子,呈长方形,其长宽视店堂房间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都长约2米,宽约1米有余,两面都糊上纸,把它吊在理发椅头上的房梁上,下面有绳子牵引,由人牵动绳子,让它来回运动而产生风。牵引绳子的工作极其单调,大多由店里的学徒来做。天气炎热时,店里的小徒弟总是一边打瞌睡,一边牵绳打扇子,有时扇子停下,就会遭到师傅的呵斥。有时还会闹出坐在板凳上跌到地下的笑话,一旦出现这种情形,小徒弟的瞌睡就会跑到爪洼国去了。

  (三)锅贴饺

  锅贴饺也是香泉的一个品牌食品,香泉锅贴饺大约产生于上个世纪六七年代。当时,各种商品相对匮乏,香泉镇上只有一家饭店和一家“小食业”(主要经营早点),都是集体小企业。饭店一直恪守老章程,做着传统的菜肴。小食业经营的品种也不多,而且人们如果要来购买食品,除了要钱以外,还要交粮票。由于业务量不大,工作比较轻松,店里的工人能够钻研食品加工的技巧。

  锅贴饺的制作与水饺制法大致一样,主要原料是面粉与肉。面粉有规定的标准,可是肉却有一点讲究,香泉锅贴饺对于肉的选择是比较苛刻的,不要下膪(音chuài,即囊膪),不要槽头,连五花肉也很少用,主要是半精半肥的腿子肉,而且肥肉瘦肉也有一定的比例。如果肥肉过多,就会太腻。瘦肉过多,则显得涩滞而不油润。与水饺不同的是,锅贴饺的馅芯是纯肉,水饺的馅却要有多种不同的素菜。

  香泉锅贴饺的主要特色在于加工,水饺包好以后,放在锅里用水煮好即可,锅贴饺的制作过程,主要在于“煎”。煎饺的炊具是一张平底锅,大师傅把食油放到锅里烧到一定的温度后,就将包好的饺子整齐地放进锅里煎。煎的火候是关键,师傅用钳子夹住平底锅沿不停地旋转,还不时地加一点开水,煎熟的锅贴饺色泽金黄,香气馥郁。与北方的锅贴饺相比,香泉锅贴饺不糊不硬,入口既韧又软,这是香泉锅贴饺极其显著的特点。因为锅贴饺是靠铁锅烙熟的,饺子接触锅底的部分总是给烤得又糊又硬,这几乎是外地锅贴的通病,由此更显示出香泉锅贴饺的特色。

  (四)洗澡

  香泉周围的乡里人常说,上(香泉)街不洗澡,等于没上街。可见当地人对于洗澡的重视。香泉以天然温泉而闻名,香泉人也因此获得老天的特殊眷顾,镇上的人更深荷自然之赐。

  宋人秦观(字少游)在《汤(香)泉赋》里写道:“以沐则发泽,以頮(音hùi,意为洗浴)则肤悦”。意思是说,在香泉温泉中洗头,头发就会油亮而发出光泽,在这里洗澡,全身皮肤轻松爽快。香泉人虽然说不出这样的话,但是他们的体会一定比秦观深得多。香泉人洗澡是与生俱来的习惯,也有一定的规矩。

  旧时代,在其他地方,人们多数只能在家里洗澡,因此,家家都有洗澡盆,而且是男女分用,有的人家还不止两个盆。可是,香泉镇上的人家,从来就没有洗澡盆,即便是大户人家也是如此,这就是拜温泉之赐。

  香泉人洗澡的时间之长也很特别。刚出生的婴儿,不几天,就有人(一般情况下是奶奶)把他抱到澡堂里去洗澡,就如同现在在医院里出生的婴儿一样。须知,在过去,婴儿不满月是不能洗澡的。镇上的老人,只要能动弹,就会去澡堂洗澡,即使行动不便,也会由家人子女搀扶着去洗。一个从未离开本镇的人,他一生所活的天数,远远没有洗澡的次数多。一般人洗澡的时间大多在午后或晚上,香泉人却并不如此。镇上有些人清晨起床就洗澡,对于他们,洗澡和洗脸是一回事。还有人起得绝早去洗澡,因为那时,澡堂里的水碧清见底,特别干净。

  一年四季,香泉人至少每天一把澡,即使是盛夏酷暑也是如此。香泉人说,夏天,下澡堂时固然有点热,但洗完后上来,出些汗后,特别凉爽,这大约就是香泉的“桑那浴”。冬天,洗澡又更有取暖的作用,早晨,一些人只穿着内衣,抱着外衣就进澡堂,待洗完澡后,才慢慢穿上外衣。晚上临睡觉前又进澡堂,洗完后,只穿内衣,抱着外衣回家上床。他们自豪地说,早不焐冷衣,晚不焐冷被。

  一年之中,进入澡堂洗澡的人数有很大变化。一般情况是,冬天比夏天多,冷天比热天多,洗澡人数最多的时候是春节前夕,当地有谚语:有钱无钱,洗把澡干干净净过年。入冬以后,洗澡的人渐多,到了腊月二十以后,从清晨到深夜,周围十乡八里的人都来洗澡,澡堂里因而拥拥挤挤,摩肩继踵,人头攒动。每逢这个时候,到浴池洗澡才会收钱。原来香泉的浴池是从不收钱的,但是,却有管理人员常年打扫卫生。他的收入主要有两部分:一份是街上常住人家,每年按惯例出一点份子。另一部分就是春节前在门口收的钱。此时收的钱也不多,大约只有外地浴池的十分之一。另外,他还可以在浴池里“卖手巾”,所谓卖手巾,实际上是出租毛巾。他在澡堂房子里拉一根铅丝,上面搭着十来条毛巾,外处来洗澡的人没有带毛巾需要就用它,洗完后给一点小钱,这样的收入非常微薄。解放以后的几十年,都是葛家银在管理,葛家的生活很贫苦,政府也给予一定的补助。几十年以来,他都尽职尽责地工作,给人们留下了极好的口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女浴池。香泉的妇女十分辛苦,家务田务都要干,上街洗把澡是难得的休息,她们也善于抓住这一机遇。她们上街洗澡的同时,还要绞脸(当地人读音为“lǎiliǎn”,规范的汉语中没有这个字)。从现在的观点看,绞脸是一种美容方式,能够拔除脸上的绒毛。妇女们洗浴后,就会到绞脸婆前坐下来,绞脸婆就给她涂上白粉,用一根线,一头含在嘴里,两手并用,一行行地在脸上滚过,有时还能听到轻微的咝咝声。绞完脸,掸去白粉,妇女们往往容光焕发艳丽如花。

  (张振祥口述 杨玉堂整理)

省直单位  
             
省编办 省发改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省农科院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地震局 省国土资源厅
省环境保护厅 省统计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委员会 省水利厅 省林业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厅 省卫生厅 安徽行政学院 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侨办)
省国资委 省地税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工商局 省新闻出版局
省质监局 省安监局 省旅游局 省粮食局 省直机关事务局 省法制办 省金融办
省人防办 省信访局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省国防工办 省档案局 省招标局 省地矿局
省参事室 省地方志办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物价局 省能源局 省供销社 省国税局
安徽煤矿安监局 省气象局   省烟草专卖局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    
   
友情链接  
联商在线 安徽省企业经营与管理研究会 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 安徽省工业经济联合会 安徽省汽车经销商商会 浙江大学EMBA精英班 安徽省餐饮行业协会
嘉兴市安徽商会 贵州省安徽商会 云南省安徽商会 天津市安徽商会 南京市安庆商会 安徽省江苏商会 安徽省山东商会
安徽省上海商会 安徽省北京商会 山东安徽商会 安徽湖南商会 中山市安徽商会 四川省安徽商会 连云港市安徽商会
宁波市安徽商会 福建省安徽商会 宁夏安徽商会 上海市安徽商会 河南省安徽商会 沈阳安徽商会 昆山安徽商会
广西安徽商会 常州市安徽商会 杭州市安徽商会 安徽省广东商会 惠州安徽商会 镇江安徽商会 内蒙古安徽商会
义乌市安徽商会 江西省安徽商会 安徽省浙江商会 苏州市安徽商会 无锡安徽商会 温州市安徽商会 江苏省安徽商会
工商导报 徽商发展研究院 中国安徽 中安在线 中国新徽商 安徽省工商联

版权所有: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企业服务中心   皖ICP备2021009424号-1 技术支持:合肥网络推广
电话:0551-62607458 

邮箱:hsnjbwh@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