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天长民间传说:孝四庄的由来 |
日期:2014/10/28 10:04:35 来源:站内发布 点击:341次 |
安乐镇东北五里远处有一村庄叫孝四庄。提起孝四庄人们便会向你讲述一个媳妇孝敬公婆的感人故事。 很早以前,这里叫高庄,庄上有户人家叫高仁德,生有四个儿子,依次为文忠、文孝、文节、文义。老大、老二、老三婚后不合处,嫌家贫,各自分开过。老俩口只得与憨厚忠实的老儿子文义生活在一起。文义媳妇刘翠平家住东庄,是庄上出了名的贤良姑娘,和文义是青梅竹马,早在两小无猜之时,他们就跌打玩闹在一起,吃起东西来也不分你我,他爱她的贤良,她喜他的忠实,由此渐生恋情,双双发誓非她不娶,莫他不嫁。两家的大人们也早已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在他们成人之时便成全了他们。婚后的小俩口更是互相敬慕。他们对父母更是十二分的孝顺。一家人团团圆圆,美美满满。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文义同翠平结婚不到一年,文义就不幸暴病逝世,苦命的翠平哪里经受过如此的打击,哭天喊地,伤感得死去活来,又有什么用呢?人死不能复生。在庄人的好心劝说下才哭哭啼啼地将丈夫的灵柩于心不忍地安葬好,祈盼魂魄得以早日升天。 文义撒手西去给翠平带来的不仅仅是失夫之痛,而一蓝子的大小事皆落到她这个年轻女子的肩头。她冒风雨顶烈日辛勤劳作,整理家务,起早带晚不辞劳苦地孝敬公婆。天长日久,她也慢慢地学得强干起来,家庭倒也运转自如。其间她的亲生父母兄弟也没少劝她趁年轻时改嫁,不作苦命鬼,对此公婆也是个宽宏大量的人,可每次她总是付之一笑,自言道:“自我嫁给文义来到他家,他便是我的魂,我便是他的魄,我岂能有背叛离脱之心?生是他家人,死是他家的鬼,这个命我认了。” 常言道:家无主骨遭人欺。公婆对翠平的忠贞贤惠自是欢欣不已。而她的三个鬼精大伯则就不这么达理了,对翠平留在高家恨之入骨。四处散言说:这个狐狸精将来肯定会嫁人,现在之所以不离开高家,一是弟弟刚死,面子上撕不开,二是舍不得高家的财产。他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到处扬言洒泼辱没着翠平。翠平很是愤怒,也曾想以牙还牙,但她一想到尸骨未寒的丈夫和年迈仍需照顾的公婆,一下子又妥协了,独自儿潸然泪下,苦闷一番便作罢了。孰是孰非,天日昭昭。此时此刻只得忍辱负重,做到尽职尽力。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只是她比以前更为吃苦忙碌了。她放下扁担,操镰刀,既当女来又当男,硬是凭自已的双手支撑着这个家。 就这样拼死拼活地干还不落好。文义的三个哥哥还有事没事地寻着翠平找茬刁难。有一天三人来到翠平家狐言狗语直言提出你不嫁人可以,老四的家产要拿出来分给我们。公婆得悉后坚决不同意,气得直跺脚,但没心肝的三弟兄却就此闹将起来。翠平到底是女儿心,菩萨心肠,她见他们把家闹得鬼神不安,担心公婆被惹成三长两短,反劝公婆,将老四一半家产分给了他们,这勉强安息下来。家产小,收入就少,直逼得翠平靠些粗饭野菜度日。天远不济,祸不单行。翠平公公由于文忠三兄弟的蛮横忏逆,加之人老体弱,不久便生了病,卧床不起,婆婆也因长期服侍老伴又累得痨病发作,这对收入微薄的翠平来说纵有三头六臂也难以维计。一筹莫展的翠平,只得找三个哥哥协商通融通融,何况照顾老人也是他们应尽之职。哪知翠平找到时,他们三人却似同出一气地说:父母跟你过,就由你负责,我们一概不问,与我们无关。翠平无法,只好卖了田地得些钱来给公婆治病,但事与愿违,二老还是含恨离世。发丧那天,三兄弟倒是来了,不是为了资助办丧,而是兴师问罪刘翠平。大骂她不孝,未将父母侍养好,才使他们早早升天,还逼翠平将唯一的栖身之地房屋变卖,才将公婆安葬好。 先前翠平还能靠粗粮野菜度日,而现在只落得逃荒的份了。由于长期受苦受累,加之失去亲人的悲痛,生活艰难,时隔不久,她更离世了。 翠平死了,左邻右舍无不痛哭失声,她的亲朋好邻们集聚在一起隆重安葬了她。地方上知道她的生世后便奏明皇上,皇上听了也很受感动便赦易“孝节碑”,同时没收了文忠、文孝、文节家产一半以供看守翠平牌坊费用。因文义排行老四,大家便称高庄为“孝四庄”。当人们提到“孝四庄”,便会夸赞刘翠平为夫孝顺公婆守节的美德,谴责兄弟三个不忠不孝忤逆子孙的猪狗人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