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最新动态 品牌安徽 入编年鉴 徽商老字号 优秀徽企 徽商风采 文件通知 徽商文化 商会信息 联系我们
习近平决心激活传统文化以解困局|徽商文化|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 徽商发展年鉴编委会
天气预报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安徽省首季进出口总值... 4-26
推进复工复产:安徽创... 4-26
安徽:定制化人才培养... 4-26
定制金融产品助青年创... 4-26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 4-26
国家下达22.4亿元... 4-26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5
14条举措推动江北、... 4-15
安徽将组织实施一批科... 4-15
安徽加速打造“装配式... 4-15
安徽宣城—优化结构 ... 4-15
多部门联合印发若干意... 4-10
安徽出台意见 助力传... 4-10
安徽省“四送一服”平... 4-10
全面贯彻中央“六稳”... 4-10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4-10
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 4-10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0
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 4-10
【复工复产进行时】“... 4-1
品牌安徽 更多>>
顶格支持,构建赋能体... 3-21
“稳企增效 为民办实... 2-14
2021年安徽省发明... 2-9
华为发布六大数据存储... 12-30
第二届安徽省青年厨师... 12-16
“药材之乡”忙种药 12-9
安徽拟打造 “双招双... 12-3
安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 11-23
六安氢能公交“抢眼”... 11-22
合肥:“智”造赋能“... 11-22
“爱在初冬,暖心相伴... 11-15
纪念“和平将军”张治... 10-29
合肥皇冠假日酒店即将... 10-12
康宁第十子落户合肥 10-9
看安徽这些企业上榜“... 9-27
安徽省真招实措援企减... 9-15
安徽开展惠企政策知识... 9-13
直通服贸会 畅游新蓝... 9-7
“安徽智造”乘坐中欧... 9-3
宣城力推绿色食品产业... 8-30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网  址:www.hsyj.org

邮  箱:hsnjbwh@163.com

办公室地址: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徽商文化  
习近平决心激活传统文化以解困局
日期:2014/10/29 9:46:56    来源:站内发布   点击:265次
图1


核心提示: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朝气蓬勃,并不断发展壮大,始终屹立在世界民族之

林,就因为有如此丰厚的精神家园,如此强大的精神支撑。这是一个伟大民族几千年传承着的集体记忆、

集体呼唤,远比西方文化中“创世者”的一个“神召”来得强大。激活这些精神基因,有助于去建立现代

市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市场伦理”,把“资本”的冲动与“诚信”的建构成功结合,形成勤勉做事、平

实做人,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图2


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围绕的中心议题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

德。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讲话,他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找回道德约束和慎终追远的定力

   基因,是内在成因,是根脉,是抗体。正如人长得像自己的父母是有遗传基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

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基因,从而形成不同于他国、他民族的人文性格和文化习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文

化根脉在哪里?


图3



在传统文化里。千百年来,中华文化中凝聚、积淀、总结了许多优秀、精辟、独特的思想精华,已经融入

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之中,为一代代中华儿女所敬仰、认知、学习、传承。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

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富滋养。文化是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崛起或复兴,常常

以民族文化的复兴和民族精神的崛起为先导。一个民族的衰落或覆灭,则往往以民族文化的颓废和民族精

神的萎靡为先兆。精神是民族的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在现代化的艰难进程中实现,现代化则要靠

民族精神的坚实支撑和强力推动。传统是民族的本。时代精神强调时代的理性认同,而民族精神却立足于

民族的情感认同。民族认同不是逻辑推理或理性构造的结果,而是民族传统中长期的历史和文化积淀的产

物。但毕竟,传统文化、传统道德过去没有、现在也不能把我们带进现代化。现代化呼唤时代精神,民族

复兴呼唤民族精神。时代精神要在全民族中张扬,民族精神就要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重铸。


    中华“文化传统”能薪火相传,就因为活在我们的基因里,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中。重视安身立命,就

是我们一个重要的文化基因。从这个基因,发展出三条定律:一是热爱生命,追求幸福;二是尊重生命,

道德约束;三是敬畏生命,终极关切。改革开放尚未到位的转型期满足着安身立命的第一条定律,不断洗

刷甚至消解第二、三条定律。于是,近利远亲、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的道德失范现象,反而在

促进生活提高、人类进步的现代化浪潮中沉渣泛起。我们要从民族优秀的文化基因中,去找回和强化道德

约束和慎终追远的定力,去增强我们民族在现代化浪潮中强身壮体的抗体,特别是增强在各种物质诱惑中

的免疫机能。

    中国历史上,很多人主张“儒法并用”、“德刑相辅”,用现在的话来说,也就是主张思想教育手段

要和法制处治手段并用。法是他律,德是自律。治理国家和社会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全面

规划。我们党提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古人这方面的治理思想与经验。以德

治国,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之一,是中华民族应该认真继承,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用好的

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用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执政,党的干部既然做了官,就得有官德。要严格以为官之德来自律。只重“官品”轻“官德”,就

会追逐“官品”不择手段,抛弃“官德”恬不知耻;就难免苍蝇滋生,甚至养虎为患。官者,君子也。中

国有推崇君子人格的传统。诸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谆谆告诫,“终日乾乾,夕惕若厉”的慎

惕之虑,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顽强意志,修齐治平、治国安民的政治

理想,“载舟”“覆舟”、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精神境界,“安得广厦千万

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百姓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坦荡胸襟,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君子之德”,与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共产主义前赴后继的远大理想,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宗旨,是一脉相承的。共产党的各级干部,不妨从传统的君子之德中获得精神

鼓舞,升华思想境界,陶冶道德情操,完善优良品格,培养浩然正气。这样的官员,才能“譬如北辰,众

星共之”。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正在接受现代市场经济考验和洗礼

的中华民族,不会离别自己的精神家园。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可以使之变成我们内心

的源泉动力,做到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经世致用。

    韦伯的“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的支撑,就是一个“神召”(圣经中Calling),以这种立足此岸

、面向彼岸的价值观对来世灵魂归宿的关注,来为资本主义精神提供终极价值,弥补资本主义精神的缺陷



     我们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家园中可用的东西,就比一个“神召”丰富得多。比如,“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精神境界,“为天地立

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道义担当,“见贤思齐”、“见义勇为”、“知行合

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省吾身”、“君子慎独”的修身之方,“百善孝为先”、“孝悌忠

顺”、“家和万事兴”的齐家之略,“水能载舟、亦能复舟”、“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的理政之道,“

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致中和”的经世方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舍身取义”的爱国情

怀,“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凛然正气,“仁义礼智信”的基本价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奋进态度,等等。

    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历经磨难而生生不息、朝气蓬勃,并不断发展壮大,始终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就

因为有如此丰厚的精神家园,如此强大的精神支撑。这是一个伟大民族几千年传承着的集体记忆、集体呼

唤,远比西方文化中“创世者”的一个“神召”来得强大。激活这些精神基因,有助于去建立现代市场经

济发展所需要的“市场伦理”,把“资本”的冲动与“诚信”的建构成功结合,形成勤勉做事、平实做人

,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氛围,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



图4


今天,当我们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时候,不要轻看了另一个“决定性作用”——具有突

出优势、深厚软实力和重要精神支撑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基因一旦激活,不断生长和放大,就可以形

成百病不侵的抗体,百折不挠的动力,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伦理和新精神。
    附:中共中央政治局2013年12月30日下午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

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在讲话中重点谈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如何弘扬。他指出:

1. 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

新性发展,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让13亿人的每一分子都成为传播中华美

德、中华文化的主体。

2.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

大精深的灿烂文化,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 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

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

神弘扬起 来,把继承传统优秀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

去。

3.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 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

活起来。要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提高对外文化交流水平,完善人文交流机制,创新人文交流

方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4.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通过学校教育、理论研究、历史

研究、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多种方式,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

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图5


省直单位  
             
省编办 省发改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省农科院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地震局 省国土资源厅
省环境保护厅 省统计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委员会 省水利厅 省林业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厅 省卫生厅 安徽行政学院 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侨办)
省国资委 省地税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工商局 省新闻出版局
省质监局 省安监局 省旅游局 省粮食局 省直机关事务局 省法制办 省金融办
省人防办 省信访局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省国防工办 省档案局 省招标局 省地矿局
省参事室 省地方志办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物价局 省能源局 省供销社 省国税局
安徽煤矿安监局 省气象局   省烟草专卖局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    
   
友情链接  
联商在线 安徽省企业经营与管理研究会 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 安徽省工业经济联合会 安徽省汽车经销商商会 浙江大学EMBA精英班 安徽省餐饮行业协会
嘉兴市安徽商会 贵州省安徽商会 云南省安徽商会 天津市安徽商会 南京市安庆商会 安徽省江苏商会 安徽省山东商会
安徽省上海商会 安徽省北京商会 山东安徽商会 安徽湖南商会 中山市安徽商会 四川省安徽商会 连云港市安徽商会
宁波市安徽商会 福建省安徽商会 宁夏安徽商会 上海市安徽商会 河南省安徽商会 沈阳安徽商会 昆山安徽商会
广西安徽商会 常州市安徽商会 杭州市安徽商会 安徽省广东商会 惠州安徽商会 镇江安徽商会 内蒙古安徽商会
义乌市安徽商会 江西省安徽商会 安徽省浙江商会 苏州市安徽商会 无锡安徽商会 温州市安徽商会 江苏省安徽商会
工商导报 徽商发展研究院 中国安徽 中安在线 中国新徽商 安徽省工商联

版权所有: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企业服务中心   皖ICP备2021009424号-1 技术支持:合肥网络推广
电话:0551-62607458 

邮箱:hsnjbwh@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