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11月6日从合肥出发,然后直接来到阜阳市太和县的乡镇的。”昨天,我省千名文艺家下基层采风活动的一支小分队的联络人闫学洋告诉记者,6日晚他们就住在太和县倪邱镇,并且送戏到村口,到农家去创作。
喝粥吃饭拉家常
“我们从合肥出来,直接来到太和县的乡镇农家。”昨天,闫学洋告诉记者,他们由村干部带着,走进群众家门,感觉非常亲切。他们这支小分队有20多名队员,12名男队员全部住在农民家里,和群众同吃同住,有小农活他们也跟着干,特别接地气。
“粥香菜鲜,农家饭非常地道。”闫学洋告诉记者,粥是今年秋季刚收获的玉米做的,菜是村民在村前屋后的田里种的,从田里采摘后,立即拿到厨房,非常新鲜可口。
村口现场写中堂
“大家吃了早饭,一起在村中走走,和村里的乡亲聊聊天。”昨天,记者在现场看到,五六名文艺工作者一边走,一边和早起的村民打着招呼,不时还被热心村民招呼到家里坐坐。
“听说太和是有名的书法之乡,好多村民家里都挂着字画。”赴太和采风的文艺小分队领队、省文联副主席吴雪说,这次他们也将为村民写点作品。
“听村干部说,你们都是省城来的书法大家,俺家的中堂前段时间挂坏了,来给俺写幅中堂吧。”面对村民邀请,吴雪当场答应。于是,有人搬来桌子,有人拿来来纸笔,他立即写了起来。
随后,又有许多村民围了过来,纷纷要求给自己写一幅。一会儿,吴雪就写了五幅中堂,并全部送给了村民。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吴雪说,此次下基层,小分队主要做三件事:一是把文艺家的作品集、书画集带给乡亲们看看,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真正了解他们爱看什么、想看什么;二是送文化下基层,书画家将为农民兄弟现场创作书画作品,摄影家为当地留守儿童、老人拍摄生活照片并赠送留念,音乐、戏剧和曲艺家将为乡亲们举办一台小型文艺演出;三是深入采访、捕捉新农村建设的新风貌、新气象,在积累创作素材的同时,重点创作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地气、传得开的中堂和对联,为基层群众提供一份精神食粮。
摄影家免费拍照
11月7日,一批摄影家协会会员在太和县倪邱镇敬老院,为老人免费拍照并送上了精美的照片。
“太高兴了,自从住到敬老院,很多年没有这么高兴了。”昨天,太和县倪邱镇敬老院的一名老人告诉记者,摄影家不仅给老人们拍了个人照片,还组织大家一起拍了合影。
“大家坐好了,开心地笑一下。一二三,好好好。”摄影家协会会员王十庆的话音刚落,多部相机立即按下了快门。 “我来帮你整理下衣领子,这样会更好。”记者在现场看到,摄影家协会会员庄颍,看到一位老人领子不整齐,立即走上前帮老人整理好,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仿佛邻家女儿。
收到三幅好作品
“这么多书法大家,突然来到俺镇,太高兴了。”昨天,记者在太和县倪邱镇政府二楼会议室看到,站在门口的村民赵硕手里拿着一幅书法作品,腋下还夹着一幅。
赵硕说,村民们听说很多书法家来了,就提议请他们到会议室给村民写点作品。没想到这些省城来的书法家一听就答应了他们,在会议室现场泼墨,并将作品送给了村民们。
“今天真是收获大,一下子拿到了三位书法大家的作品。”昨天,村民张钦东告诉记者,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活动,有更多文艺家经常到村里来。
采访中,还有采风小分队走访了群众,倾听了群众的创作意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