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最新动态 品牌安徽 入编年鉴 徽商老字号 优秀徽企 徽商风采 文件通知 徽商文化 商会信息 联系我们
“我为连战家族写传记”|徽商文化|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 徽商发展年鉴编委会
天气预报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安徽省首季进出口总值... 4-26
推进复工复产:安徽创... 4-26
安徽:定制化人才培养... 4-26
定制金融产品助青年创... 4-26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 4-26
国家下达22.4亿元... 4-26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5
14条举措推动江北、... 4-15
安徽将组织实施一批科... 4-15
安徽加速打造“装配式... 4-15
安徽宣城—优化结构 ... 4-15
多部门联合印发若干意... 4-10
安徽出台意见 助力传... 4-10
安徽省“四送一服”平... 4-10
全面贯彻中央“六稳”... 4-10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4-10
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 4-10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0
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 4-10
【复工复产进行时】“... 4-1
品牌安徽 更多>>
顶格支持,构建赋能体... 3-21
“稳企增效 为民办实... 2-14
2021年安徽省发明... 2-9
华为发布六大数据存储... 12-30
第二届安徽省青年厨师... 12-16
“药材之乡”忙种药 12-9
安徽拟打造 “双招双... 12-3
安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 11-23
六安氢能公交“抢眼”... 11-22
合肥:“智”造赋能“... 11-22
“爱在初冬,暖心相伴... 11-15
纪念“和平将军”张治... 10-29
合肥皇冠假日酒店即将... 10-12
康宁第十子落户合肥 10-9
看安徽这些企业上榜“... 9-27
安徽省真招实措援企减... 9-15
安徽开展惠企政策知识... 9-13
直通服贸会 畅游新蓝... 9-7
“安徽智造”乘坐中欧... 9-3
宣城力推绿色食品产业... 8-30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网  址:www.hsyj.org

邮  箱:hsnjbwh@163.com

办公室地址: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徽商文化  
“我为连战家族写传记”
日期:2014/12/3 10:01:36    来源:站内发布   点击:193次

本刊上期“口述历史”刊出了《我与“口述史”鼻祖唐德刚的交往》一文,肥西县原地方志办公室主任马骐先生为我们讲述了他与“口述史”鼻祖唐德刚博士两次交往的故事。随后,有读者向我们爆料,马骐先生还是前些年出版的海峡两岸第一本连氏家族传记《连战家族》的作者。而此时正逢台湾2014年地方公职人员选举进行中,作为台北市市长参选者之一,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之子连胜文也引起不少人的关注。于是,马老又为我们讲述了历经10多年终于完成34万字的《连战家族》传记的过程。

刘铭传“敲开”连战家族传大门

因我长期在地方志工作,1982年起,我就开始了对肥西籍历史名人刘铭传的研究,我采用实地探访的研究方式,走到乡间地头开展乡土调查、抄家谱、抄碑文、查文集,掌握了丰富的刘铭传历史记载、史实。或许是无巧不成书吧,恰恰是对刘铭传的研究,敲开了我另一扇史学研究的大门,那就是对连战家族的研究。

刘铭传被称为台湾近代化之父,刘铭传在台湾的记载,主要由《台湾通史》、《台湾文献》记载,而这两本书的作者就是台湾的平民文化名人、连战的祖父连横。在研究期间,我对连横先生之学识人品及爱国精神十分钦敬。于是也同时收集连横先生及其子连震东“资政”、其孙连战博士的有关资料。

1998年连横先生诞辰120周年及《台湾通史》成书80周年之际,我曾在安徽报刊发表两篇文章《青山青史各千年》、《连横佚事》以为纪念。此外还在上海《新民晚报》发表了《连横与上海》一文,引起不少人的关注。他们鼓励我多写连横这位台湾历史名人,使我产生写作连横先生传记的念头。因为这位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海峡两岸都颇负盛名的文化巨匠,大陆至今未有一本关于他的传记,现今的人们更是对他知之甚少。这是不应该的。例如,连横青年时代也曾来大陆办报宣传反清、反封建、反袁(世凯)革命的事迹。在1914年1月,连横怀着回归祖国的坚定信念,专程赶赴北京,向当时的“中华民国国务院内务部”申请办理了恢复福建龙溪县原籍的手续(南京中国第二档案馆仍保存着这份档案)。这一爱国举动实际上代表了当时千千万万台湾人民的心愿。

而且,在研究刘铭传的过程中,我翻阅了大量的台湾、香港等各地历史资料,发现很多史料对于连氏家族的记载比较混乱,而且很多地方出现错误。连横曾给后人留言,要将连氏家谱考证清楚,然而后人始终没有人能完成连横的志愿。因此,我实际是为连横完成未遂遗志。作为文史后学之我辈,实有责任来弥补这一缺憾。

连氏家族的“江淮情”

其实,连氏家族和安徽是有历史渊源的。而说到连战家族的“江淮缘”,最早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

在连横先生的不朽著作《台湾通史》及其他诗文中,非常突出地记述了一千多年来众多安徽人物开发、治理和保卫台湾的事迹。如:隋朝大将、庐江郡襄安(今安徽无为)人陈棱,被连横称作台湾的“开山之祖”;明末宁靖王朱术桂,是连横着力记述并在诗文中歌颂的又一重要安徽人物,他坚持气节,誓不降清,自尽而死,郑成功收复台湾时仍尊朱述桂为明王室代表,成为台湾历史上级别最高的安徽人……去台人物之外,连横在诗文中写到的安徽名人还很多。如肥东人李鸿章、肥西人段祺瑞等,连横都有诗文给以客观的评价。

更为重要的是,千年来连战家族有多人在安徽做过官;百年来连横、连震东、连战以及他们的夫人祖孙三代人都到过安徽。连战家族与很多安徽人有过友好交往的历史或千丝万缕的渊缘、友谊关系。

例如,宋代的著名清官连庶(湖北应山人),曾任寿春令。“兴学尊礼,开频淮田千顷,县大治”。他还极力保护淮南王墓等古迹;连庶侄孙、福建龙溪连氏开基祖连南夫考中进士后,首任颍州(今阜阳)司理参军。后又任职濠州(今凤阳)刺史。他在濠州沿淮岸边大量开辟稻田,凤阳古镇“临淮关”,就是连南夫为抗拒金兵南侵及引淮水灌溉农田,在淮河筑坝、驻军所形成的。

而生于1878年的连横在民国初年的“大陆行”中,曾两次路过安徽,踏上江淮大地。第一次从南京北上,第二次从武汉东归上海。路过滁州、临淮关和安庆、芜湖等地。还曾登岸参观繁华的米市芜湖。连横《大陆游记》中写到了对安徽风光人物的观感。连横“大陆行”到上海时,拜访了同盟会元老、安徽舒城人王仁峰,建立深厚友谊。后来王仁峰之子王国璠担任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副主任、台北市志主编,也是研究刘铭传、连横的专家。对于连横先生来说,这又是一段“江淮缘”。

1931年至1946年期间,连震东、连战父子从西安、重庆东去上海,也曾多次路过安徽。而连战先生在作为国民党主席、国民党荣誉主席的三年五次“大陆行”中,多次和安徽有着联系,例如,连战首次大陆行到上海时,专门拜会了大陆海协会会长、两岸同胞友好关系开创者之一、安徽明光人汪道涵先生;他在第四次“大陆行”时亲临黄山,畅叙连战家人与安徽的渊缘关系。并游览了皖南秀丽山水和著名的徽州文化胜迹。

还有一点不少人不知道,连战先生从政,得益于安徽滁州人杭立武的识拔。连战博士毕业后,先后任美国和台湾大学教授。治学严谨,很有成就。被评为台湾“十大杰出青年”,时任台湾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留美英政治学博士杭立武慧眼识珠,聘请连战为该所外交研究小组成员。这个小组直接向蒋经国负责,因此连战得以经常见到蒋经国,后来被选调政界,成为台湾政坛新星。

所有这些,都让我觉得应该为连氏家族写一部传记。

10年跋山涉水 寻连氏踪迹

想要著书立传,我深知,仅凭手中些许资料还远远不够。首先就是关于连横家族的祖居地和祖先,几十年来在海峡两岸都存在着一些误传,学术界众说纷纭,有福建龙海、长泰县江都、福州、泉州、惠安等说法。为了求得史料的真实性,在写书之前,除了依靠文献资料记载,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前往这些地方进行实地考察。

从最初开始关注连横搜集连氏家族资料到成书,有10多年时间。这中间我先后赴福州、厦门、龙海、漳州以及上海进行实地考察。每次外出考察,人生地不熟等诸多困难自不必说,但我还是凭着一种执着和热情坚持了下来,所到之处也得到不少当地人的热情帮助。寻访的具体过程有些已无法清晰记起,但有几件事还是让我印象深刻。

2002年4月,我只身前行福建龙海考察,这里是传说中的连横家族祖居地之一。我到后,当地人一听我的名字叫马骐,都惊讶不已,因为龙海当地有一座马崎山,龙海的连氏宗族被称为“马崎连氏”,而马崎的读音与我名字马骐读音相同,这种巧合让我觉得冥冥之中是不是上天的一种特意安排。因此当地人一听说我是来寻访连氏家族的,都很热情地帮助我。在龙海期间,我四处走访,收集到大量文字资料,还拍摄了很多珍贵照片。

2006年2月,我应福建省台办的邀请,去龙海为连战先生回祖籍地寻根问祖准备资料。不料在漳州和龙海的讨论会上,有人对龙海连氏始祖连南夫的有关史实有一番争论。我遂于4月7日到湖北广水考察,收集了连南夫及其家人的大量原始资料,并和广水市地方志办公室人员一道,到位于广水市南部的陈巷镇辅弼冲村蔽山实地考察,发现了连南夫曾祖、当地历史文化名人连舜宾的墓园遗迹。我们根据村民口碑和史志资料考证:连舜宾处士陵园系北宋古迹,原有欧阳修所撰的墓表碑。这是连战家族在大陆现存的有据可考的最早的一座祖墓,连战是其嫡传三十代孙。全程跟踪拍摄的广水电视台做了一个专题片,先后在广水及湖北电视台多次播放,中国新闻网等网站也刊发了相关报导。引起广水市委、市政府领导重视,经过论证规划和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终于在后来修复了连舜宾陵园,重刻了欧阳修撰《连处士墓表》,特请连战先生为墓园题写门额和楹联,并邀请他到广水作寻根之旅。

这期间,为了传记内容的充实、可信,我还两次去上海寻访连横先生晚年故居“公园坊”。由于旧城改造和上海突飞猛进的发展,几经周折才发现了完好无缺旧貌仍存的公园坊。我访问了多家老住户,在他们的热情帮助下,研究了此地内外环境的变迁,确认了这里就是连横先生故居和终老之所。我拍了一组珍贵照片,把有关情况写了一段文字补入书中。

经过几年的寻访和进一步查阅研究资料,我对连氏家族各种误说进行了考辨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厘清了连氏家族世系:连横家族上至黄帝及湖北广水齐大夫连称、中至入闽始祖连南夫和连佛保、下至迁台始祖连兴位及连横、连震东、连战、连惠心连胜文等后裔,世系分明。

在考察成果的基础上,我开始写作此书。框架结构上,决定写成以连横、连战为主,上下千年整个连氏家族的传记。体裁文史结合,以史为骨,以文为肉,力求“亦文亦史,亦庄亦谐”的风格。也就是说,尝试一种史实严谨、情节生动、文笔优美的风格。而我长年累月的研究和考察,仿佛传染了全家人,首先是女儿参与到资料搜集当中,成为我的助手。最后老伴看到我还使用着古老的方式靠手抄资料,于是将自己积攒多年的退休工资也拿出来,给我买了笔记本电脑,使得我研究的效率大大提高。

四次修改终成书

历经一年半时间,至2003年9月,我的连战家族传记已经初步成书。此后,我又先后四次对书稿进行了修改,2007年4月上旬,最终成书的《连战家族》正式由东方出版社出版,全书34万余字。传记以连横、连战为主,采用文学的手法,亦庄亦谐记叙了连氏家族上至“龙溪始祖”、宋代连南夫抗金,下至连战具有历史意义的多次大陆行。书中记载了连战家族多位爱国人士。这本书的出版,对我的研究大有帮助。现在只要是涉台资料,我都会注意收集,再坚持下去,虽然没去过台湾,我也能成个台湾通。

当然,在成书的过程中,让我最感动的还是连战赠书支持我的研究。

2005年5月连战大陆行之后,我又把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补写进书中。当时我国资深台湾研究专家李家泉来到肥西的刘老圩,他知道我多年来为这本书奔波,便关心地问起书的出版情况,并建议我要与身在台湾的连战取得联系,告知此书的情况,以便征求他们的意见。于是,在当年6月下旬,我把研究连氏家族的情况和书的内容写信告诉连战。令我没有想到的是,连战很快就来信了,对我私人自费考察出书表示了感谢和支持,并随信寄来了两锦函几十种珍贵书籍——《雅堂文集》、《连横年谱》、《连震东先生纪念文集》和《连震东年谱》等。连战希望这些书籍对我研究连氏家族能够起到参考作用。收到连战百忙中的回信,我也非常感动,参考连战邮寄的书籍资料,对书稿进行了充实。

《连战家族》于2007年4月顺利出版后,我就得知4月份连战在来大陆参加“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期间,将抽时间到黄山来参观。我很想这时候向连战赠送书籍,于是我便挑选了8本书,请广告公司专门设计了古色古香的包装盒,把书装进去。预备在4月21日连战来皖时交给他。不过,好事多磨,这书差点没能交到连战手中。原来这专门请人设计的盒子要做安全检查,但又不能打开包装,这当中费了很大的周折才由省台办领导交给来访的连战手中。确定书已交付时,我才松了一口气,这本书也是对连氏家族的一个交待吧。

□马骐/口述 程堂义 葛珺 李雨桐/文


省直单位  
             
省编办 省发改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省农科院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地震局 省国土资源厅
省环境保护厅 省统计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委员会 省水利厅 省林业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厅 省卫生厅 安徽行政学院 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侨办)
省国资委 省地税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工商局 省新闻出版局
省质监局 省安监局 省旅游局 省粮食局 省直机关事务局 省法制办 省金融办
省人防办 省信访局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省国防工办 省档案局 省招标局 省地矿局
省参事室 省地方志办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物价局 省能源局 省供销社 省国税局
安徽煤矿安监局 省气象局   省烟草专卖局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    
   
友情链接  
联商在线 安徽省企业经营与管理研究会 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 安徽省工业经济联合会 安徽省汽车经销商商会 浙江大学EMBA精英班 安徽省餐饮行业协会
嘉兴市安徽商会 贵州省安徽商会 云南省安徽商会 天津市安徽商会 南京市安庆商会 安徽省江苏商会 安徽省山东商会
安徽省上海商会 安徽省北京商会 山东安徽商会 安徽湖南商会 中山市安徽商会 四川省安徽商会 连云港市安徽商会
宁波市安徽商会 福建省安徽商会 宁夏安徽商会 上海市安徽商会 河南省安徽商会 沈阳安徽商会 昆山安徽商会
广西安徽商会 常州市安徽商会 杭州市安徽商会 安徽省广东商会 惠州安徽商会 镇江安徽商会 内蒙古安徽商会
义乌市安徽商会 江西省安徽商会 安徽省浙江商会 苏州市安徽商会 无锡安徽商会 温州市安徽商会 江苏省安徽商会
工商导报 徽商发展研究院 中国安徽 中安在线 中国新徽商 安徽省工商联

版权所有: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企业服务中心   皖ICP备2021009424号-1 技术支持:合肥网络推广
电话:0551-62607458 

邮箱:hsnjbwh@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