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科教之城”再添“创新名片” |
日期:2012/2/9 14:10:35 来源:站内发布 点击:837次 |
2011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必将在我市自主创新产业发展史上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年,我市第七次获得了“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在年底的“2011中国自主创新年会”上,合肥与深圳、武汉、广州等城市一起,成功跻身“中国十大创新型城市”,使合肥这座跨越赶超中的“科教之城”再添“创新名片”。
名片一:入选“2011年中国十大创新型城市”
跻身原因:全年创新成果全国领先
武汉、深圳、南京、广州……这些城市论经济总量都超过合肥,能同它们站在同一“领奖台”上得益于亮丽的创新成果。2011年,我市坚持以创新推动工业化发展,重点突出新兴产业培育、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强力推进自主创新各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和显著成效。
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我市585辆纯电动乘用车和181辆纯电动公交车运营良好,累计运行里程分别达到480万和340万公里。去年,新推广实施52辆客车示范运行已交付使用,并将在本年内推进1000辆纯电动乘用车的示范工作。
去年以来,我市狠抓量子通信、芯硕光刻、四创北斗、龙讯半导体等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科研实力增强,为合肥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了坚强的人才和技术保证。为发挥合肥科技资源优势,我市以“高校、科研院所为主角,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支持服务”的原则,组建了公共安全、新能源汽车、语音信息、循环经济、家电技术、现代显示、光伏光热、节能、农产品加工、环境工程等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院,着力打造开放式专业技术研发服务体系,推进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
名片二:七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蝉联秘诀:“创新永动机”动力源源不绝
是什么原因让这座中部省会城市连续七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的荣誉称号?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持续增强的创新实力。持续增长的创新实力如同一台“永动机”源源不绝地发出“创新动力”。
“十一五”期间,我市高新技术产值由488亿元增长到2021亿元,年均增长32.9%;增加值由128亿元增长到620亿元,年均增长37.1%,占GDP的比重由13.8%提高到2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41%提高到50%,高新技术产业增速平均高于工业增速5~6个百分点,总量占全省的34%。
创新的步伐每一年都在大步迈进。合肥成为全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及首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城市。国家智能语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公共安全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家电产业基地获批,高新区成为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全国金太阳工程示范区。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在全国294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合肥综合竞争力居第22位,5年内前移15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