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国务院决定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为每名学生每天补助3元,用以给孩子加餐。安徽省确定了十二个县试点这一“营养补助计划”。昨天,除颍上县因营养餐招投标流标而推迟之外,其余试点的十一个县都已开始供餐。
看到班主任抱着一箱食品走进教室,黄鑫(化名)赶紧把桌子擦干净。在金寨县小南京学校,上午第二节课后是供营养餐的时间。昨天,黄鑫吃到的营养餐是一盒学生奶和一个苹果。
孩子们都吃了什么?
金寨县是2月28日开始供营养餐的。这三天,营养餐餐品分别是牛奶+鸡蛋、牛奶+面包、牛奶+苹果。“我们的供餐企业都是通过招投标确定的供货商。”金寨县教育局局长霍飞介绍,通过招投标,他们确定了三家供餐企业,分别负责该县287所中小学的营养餐配送。配送的餐品就是每天一盒牛奶加一个其他餐品。
同一天,金寨县梅山中心学校黄开慧同学吃到的营养餐却不是牛奶,而是一个鸡腿。从2月28日开始,梅山中心学校食堂专门开了营养餐窗口。在营养餐窗口边上的小黑板上,写着这一周的餐品:周二瘦肉圆子,周三牛奶蛋糕,周四米粉鸡腿,周五豆浆水果。
营养餐都怎么提供?
根据省政府的文件,一共提出了三种供餐模式:有食堂(伙房)的学校,实行食堂(伙房)供餐;目前没有食堂的,可向具备资质的餐饮企业、单位集体食堂购买供餐服务;偏远山区的学校或教学点,购买供餐服务不具备条件的,可在有关部门批准、严格规范准入的前提下实行个人或家庭托餐。
“我们当然最推荐‘鸡腿模式’了,这明显改善了孩子们的伙食。”省教育厅工作人员表示。不过,这种“鸡腿模式”并不受地方的欢迎。记者从省教育厅了解到,根据试点的十二个县上报的材料,大部分县都采取了“鸡蛋+牛奶”的供餐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