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大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力度。我省代表委员紧密结合安徽发展实际,就优化区域发展布局、统筹协调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注重“三化”协调,抢抓皖北振兴新机遇
皖北振兴事关安徽发展大局。多年来,省委、省政府把加快皖北发展摆上战略位置,举全省之力支持皖北发展,这一地区的比较优势日益显现,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但由于历史原因,皖北地区人口多、负担重,经济社会发展依然相对滞后,仍是我省区域发展的难点和重点。
2011年9月,国务院颁布实施指导意见支持河南省建设中原经济区,这是国家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大举措。全国政协委员吴春梅说,淮北、淮南、宿州、阜阳、亳州、蚌埠均在中原经济区覆盖及辐射范围内,这为加快皖北振兴提供了难得机遇。
“皖北地区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已经具备‘三化’协调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吴春梅委员建议,要将皖北地区设立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并列入国家编制的中原经济区规划,享受国家赋予中原经济区的先行先试权,探索建设工农城乡利益协调机制、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和农村人口有序转移机制,积极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全国同类地区发展探索新路、积累经验。
致力科学承接,打造皖江集成发展平台
“两年的实践证明,皖江示范区建设,不仅有利于安徽探索建立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探索产业承接新途径,也有利于为东部地区腾出更大发展空间,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全国人大代表姚玉舟表示,皖江示范区自2010年获批开建以来,承接转移规模不断扩大、质量不断提高,先后有2900多个大项目落户示范区,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立足新起点,要有新突破。姚玉舟建议,全面提升皖江示范区建设水平,要坚持科学承接、绿色承接和创新承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集成发展的重要平台,打造具有较高规模经济效益、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项目载体建设是重中之重。姚玉舟表示,要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提高入区项目质量和投入强度,瞄准主导产业、领军企业发展和产业链拓展需求,加强与境内外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对接,带动配套企业快速跟进。
立足生态文明,探索老区发展新思路
“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到,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让我们对安徽省尤其是大别山革命老区的发展增添了信心。 ”全国政协委员赵韩欣喜地表示。
大别山区横跨鄂豫皖三省,是集中连片的革命老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又是我国中部重要生态屏障和战略通道,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大别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沿海发达地区、与周边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短板”。
“为促进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建议国家支持我省设立大别山生态文明示范区,重点支持发展旅游、林业、特色农业和林产品加工等。”赵韩委员表示,大别山生态文明示范区将大力实施生态环境资源产业化和生态移民,努力形成点状开发、面上保护的空间结构和环境友好型产业结构,着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为生态功能地区和革命老区探索低碳环保、扶贫开发、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