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最新动态 品牌安徽 入编年鉴 徽商老字号 优秀徽企 徽商风采 文件通知 徽商文化 商会信息 联系我们
寿州窑——开启淮南工业之门|徽商老字号|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 徽商发展年鉴编委会
天气预报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安徽省首季进出口总值... 4-26
推进复工复产:安徽创... 4-26
安徽:定制化人才培养... 4-26
定制金融产品助青年创... 4-26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 4-26
国家下达22.4亿元... 4-26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5
14条举措推动江北、... 4-15
安徽将组织实施一批科... 4-15
安徽加速打造“装配式... 4-15
安徽宣城—优化结构 ... 4-15
多部门联合印发若干意... 4-10
安徽出台意见 助力传... 4-10
安徽省“四送一服”平... 4-10
全面贯彻中央“六稳”... 4-10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4-10
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 4-10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0
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 4-10
【复工复产进行时】“... 4-1
品牌安徽 更多>>
顶格支持,构建赋能体... 3-21
“稳企增效 为民办实... 2-14
2021年安徽省发明... 2-9
华为发布六大数据存储... 12-30
第二届安徽省青年厨师... 12-16
“药材之乡”忙种药 12-9
安徽拟打造 “双招双... 12-3
安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 11-23
六安氢能公交“抢眼”... 11-22
合肥:“智”造赋能“... 11-22
“爱在初冬,暖心相伴... 11-15
纪念“和平将军”张治... 10-29
合肥皇冠假日酒店即将... 10-12
康宁第十子落户合肥 10-9
看安徽这些企业上榜“... 9-27
安徽省真招实措援企减... 9-15
安徽开展惠企政策知识... 9-13
直通服贸会 畅游新蓝... 9-7
“安徽智造”乘坐中欧... 9-3
宣城力推绿色食品产业... 8-30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网  址:www.hsyj.org

邮  箱:hsnjbwh@163.com

办公室地址: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徽商老字号  
寿州窑——开启淮南工业之门
日期:2012/5/11 11:03:39    来源:站内发布   点击:1042次
      淮南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其工业追根溯源应该到何时?

  淮南是战国晚期楚国故地,境内分布有众多古墓葬,历年来出土有大量青铜器,仅朱家集李三孤堆楚幽王墓出土青铜器就达800余件。那么,淮南的早期工业是青铜冶铸吗?遗憾的是至今尚未在淮南地境发现青铜冶炼遗址和青铜残渣,使这一猜想无法得到证实。但是,多年的野外考古资料反复证明,在淮南境内分布有众多瓷窑遗址。这说明淮南工业的起源,应该可以追溯到六朝中晚期、唐代名窑——寿州窑的窑火熊熊燃起的那一刻。

  “千年工业史,百年煤炭史”,抑或这才是淮南工业文明发展脉络的准确定论?

  寿州窑,为唐代七大瓷窑之一。最早见于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的记载,“寿州瓷黄,茶色紫。”又:“碗,越州上,鼎州次,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次,洪州次。”可见,陆羽在对饮茶用具的比较研究中,认为寿州窑瓷器是在全国瓷器工业生产中名列前茅的,是列于著名的洪州(位于现南昌市)窑之上、全国排名第五的瓷窑。

  说到寿州窑,不得不说到上窑镇。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淮水》记:“洛涧北历秦墟下注淮”,秦墟即为古上窑镇。由此可知,在秦国攻伐楚国或秦始皇灭楚以后,即把上窑当作一个战略要地。而实际上,上窑在春秋战国时为楚地,上窑有大量人口聚集在应在更早的楚国时期。上窑之所以史上有名,皆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上窑北扼淮河,西依高塘湖,东拥群山,自古为军事要津,历史上发生过多次战役。从寿县,经安城镇、国庆路,穿上窑镇,入怀远境,沿着淮河水道自西南向东北,自古以来就是古都长安、洛阳联系东方的重要通道。1957年,安徽寿县邱家花园出土了5件鄂君启金节,是楚怀王颁发给鄂君启运输货物的免税通行凭证。据车节记载:“为鄂君启之府就铸金节。……自鄂市,就阳丘、就方城、就象禾、就柳棼、就繁阳、就高丘、就下蔡、就居巢、就(至)郢。”从这段话里可以看出,鄂君启持有此节从鄂市、到阳丘、到方城、到象禾、到柳棼、到繁阳、到高丘、到下蔡、到居巢、再回到郢都,都可以享受免税通行的政策。而下蔡的地望,正是现今的寿县、上窑一带。可以想见在2300年前,此地已是重要集镇,来往商旅汇聚于此,货物堆积如山。

  正因为其地处要冲、交通发达,使其逐步成为古代通商通邮的官道和商品的汇聚地。南北朝中晚期时,北方避战乱而来的制瓷工匠们一路逃难,在上窑镇发现蕴藏丰富的高岭土,由此落户定居生产,不但成就了一个传奇的寿州窑,更促进了上窑镇的发展和兴盛。

  寿州窑的寻找过程是比较曲折的。解放初期,在治淮和淮北河网化的水利工程中,曾发现数以万计的唐代黄釉瓷器,形式瑰丽,釉色莹润,引起了文物工作者的高度关注。1960年2月,安徽省博物馆馆长胡悦谦来淮,得悉此消息之后,在田家庵区上窑镇的南郊和北郊、高塘湖和窑河的东岸、老鸪山的西麓等地进行考古调查,采集到14件完整器和大量瓷器残片。这些瓷器与文献记载的寿州窑产品十分吻合,他认为淮南就是以黄釉为主的唐代寿州窑瓷窑址。1988年10月至11月,省博物馆再次会同市博物馆,对上窑镇地区的上窑镇医院住院部窑址、高窑窑址、管嘴孜窑址进行了发掘,获得了一大批珍贵的寿州窑瓷器。通过后期的资料整理、器型比对,赫赫有名的寿州窑终于揭开神秘的面纱,以明艳亮丽的姿态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从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淮南市博物馆对寿州窑长期的考古勘测结果看,在上窑镇的管家咀、余家沟、上窑镇医院住院部、外窑村、马家岗、泉山、三座窑以及凤阳县武店区的临泉寺、上刘庄、大刘庄等地都分布有寿州窑,窑址自东向西迤逦伸展开来,地跨古寿、濠两州,长约80公里,集中分布于高塘湖、窑河两岸。自1960年2月以来考古工作者共发现窑址70多座,老百姓中传说淮南有“72座窑”,并不为妄言。从窑址上收集到的遗物来看,烧造年代较早的管家咀地区以青釉瓷器为主,时代为六朝中晚期至隋代,保守估计也有1400多年的高龄。时代较晚一些的有上窑镇医院住院部、余家沟等地,主要生产黄釉和黑釉瓷器。这一时期的窑址分布点多,收集到的遗物量大,是寿州窑全盛期。

  寿州窑的产品种类很全,有碗、盏、杯、钵、注子、枕、玩具、瓦当等;装饰方法多样,有印花、贴花、刺花、刻花等;釉色有青釉、黄釉、蜡黄釉、鳝鱼黄、黄绿、酱釉、黑釉等,尤以黄釉最有特色,成就最大。虽然寿州窑瓷器器物胎体普遍较为厚重,但是聪明的制瓷工匠们较早地使用白色化妆土,在釉下施白瓷衣,既遮盖瓷胎的粗糙又衬托了釉色的美观。同时,寿州窑工匠创造性地改变窑炉里的还原气氛为氧化气氛,烧造出吉祥富贵的黄釉瓷,一改当时瓷器生产“南青北白”、釉色较为单一的现状,成就了寿州窑独步天下的喜人釉色,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要知道纯正明亮的黄釉瓷烧造技术直到明清时期才真正被工匠们掌握,寿州窑整整提前了400多年,为中国黄釉瓷首创!

  从考古挖掘看,寿州窑产品有着不同年代的鲜明特色。隋代产品主要为青瓷,胎质坚硬,胎体较厚,胎色青灰;断面较粗,有大小不等的气孔和铁质斑点。釉色青中带黄或带绿,光泽很好。器物一般只施半釉,釉面常有小开片。装饰方法有印花、划花、贴花三种。划花有莲瓣纹、单弦纹、复弦纹、波浪纹等;贴花仅见卷草纹。图案的组成常采用带状或团花状。器形主要有四系瓶、高足盘、小口罐等。

  唐代产品胎体比较厚重,胎色白中泛黄;釉色以黄为主,釉面光润,开小片纹,表层有透明的玻璃质感。大多施用化妆土,但釉与化妆土结合不牢,有剥落现象:采用3足支钉或托珠叠烧,碗、盘内心和底足留有3个支钉或托珠痕:器形有碗、盏、杯、钵、注子、枕、玩具等,器多数平底,有的底心微凹。碗、盏一类器足的边棱用刀削去。注子有多角形短流,枕为小长方形,都具有典型唐代风格。

  寿州窑从六朝中晚期创兴,经过隋代发展,到唐代达到鼎盛,历经350余年,产品畅销江淮各地,甚至输往国外。考古发掘的成果也证实,在西起河南东至扬州的江淮、沿江各地都出土有寿州窑产品,可以想象寿州窑全盛时期,淮南地区,窑炉比比皆是,窑火彻夜不息;淮河岸边,碗盏瓶罐堆集,白帆往来穿梭;南北驿道,车如飞鱼游龙,往返转运瓷器。淮南俨然成为江淮地区制瓷工业的中心。寿州窑全盛时期,也是上窑镇发展的高峰期。那时的上窑镇以东西路为短轴,沿高塘湖的上窑山南北为长轴,形成十字架的城镇建设格局,南北绵延至少3公里。那时的上窑镇人口众多,商贾云集,六业繁盛。

  但是到了唐代末期,寿州窑因无节制地生产,造成蕴藏的瓷土逐渐枯竭;加上社会动乱,南北政权在此你争我夺,战火纷飞,导致寿州窑产品质量不断下降,失去了市场竞争力,寿州窑日趋衰落,直至停烧。

  宋、元、明、清,上窑镇陆续有小规模的陶瓷器具的烧造,但与唐代盛极一时的景象不可同日而语。民国时期一直到建国80年代初,上窑镇还有缸厂生产各类生活用具,淮南八公山瓷器厂仍在生产。到80年代末,上窑缸厂、八公山瓷器厂停产。

  淮南地区盛极一时的制瓷工业虽然沉寂于历史的长河中,但它却以独创的黄釉色在“南青北白”的古代陶瓷业中笑傲江湖,独步天下,它是中国古代陶瓷工业成熟的标志,它开启了淮南工业文明之门!

省直单位  
             
省编办 省发改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省农科院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地震局 省国土资源厅
省环境保护厅 省统计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委员会 省水利厅 省林业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厅 省卫生厅 安徽行政学院 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侨办)
省国资委 省地税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工商局 省新闻出版局
省质监局 省安监局 省旅游局 省粮食局 省直机关事务局 省法制办 省金融办
省人防办 省信访局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省国防工办 省档案局 省招标局 省地矿局
省参事室 省地方志办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物价局 省能源局 省供销社 省国税局
安徽煤矿安监局 省气象局   省烟草专卖局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    
   
友情链接  
联商在线 安徽省企业经营与管理研究会 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 安徽省工业经济联合会 安徽省汽车经销商商会 浙江大学EMBA精英班 安徽省餐饮行业协会
嘉兴市安徽商会 贵州省安徽商会 云南省安徽商会 天津市安徽商会 南京市安庆商会 安徽省江苏商会 安徽省山东商会
安徽省上海商会 安徽省北京商会 山东安徽商会 安徽湖南商会 中山市安徽商会 四川省安徽商会 连云港市安徽商会
宁波市安徽商会 福建省安徽商会 宁夏安徽商会 上海市安徽商会 河南省安徽商会 沈阳安徽商会 昆山安徽商会
广西安徽商会 常州市安徽商会 杭州市安徽商会 安徽省广东商会 惠州安徽商会 镇江安徽商会 内蒙古安徽商会
义乌市安徽商会 江西省安徽商会 安徽省浙江商会 苏州市安徽商会 无锡安徽商会 温州市安徽商会 江苏省安徽商会
工商导报 徽商发展研究院 中国安徽 中安在线 中国新徽商 安徽省工商联

版权所有: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企业服务中心   皖ICP备2021009424号-1 技术支持:合肥网络推广
电话:0551-62607458 

邮箱:hsnjbwh@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