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 24日至28日,在池州市老龄办的大力支持下,万里学院建筑系郑禹城,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系郑禹地俩大学生兄弟在家乡池州市池阳街道古舜社区、南馨园社区,秋浦街道湖心社社区联袂举办“大学生养老研究展”。共展出他们搜集的古今中外养老模式图片及他们创制的养老研究规划图片60余幅。
哥哥郑禹城,出生于1993年,万里学院建筑系大五学生,弟弟郑禹地出生于1994年,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系大三学生,兄弟二人中学时期就对养老方面的课题感兴趣,大学二人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把养老研究列入了专业课题进行研究,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果。
他们指出:我们之前居住区的规划建设疏忽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适老规划。规划设计过多地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模式,其模式与我们的传统文化、老龄化成因、老龄化增速以及生活习惯都不相符,以至于直到今天人们才感受到了中国老人很不适应。以至于社区居家养老叫好不叫座。人们在户型布局上找不出有什么问题,事实上适老问题远不止这个范畴。可以预见现今的城市居住区为适应居家养老必然会出现一次大的变革。中国人始终在探索和实践最适合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策略,已有连续几千年的经验累积。相信我们这个充满智慧的民族在应对当今老龄化问题上会有极佳的表现。总之,我们要遵循传统习惯和敬畏自然规律。
中国老龄化状况最需要年轻这一代人认知和关注,要加大对年轻人的宣传力度。老龄化核心问题是:如何解决人口规模庞大的工薪阶层退休之后空巢的生存方式问题和劳动力问题,即老龄化核心问题是“空巢问题”。
两位同学研究后认定“居家养老”是不可替代的主流养老模式,同时又分析得出目前居住格局人口流动等原因造成难以适应“居家养老”的结论。
万里学院建筑系郑禹城同学主张:将现有住宅小区进行改造变为适应“居家养老”的硬件环境是成本最小的措施。政府应将安置房廉租房在规划上进行适老调整,把政策资金在适应“居家养老”上发挥出更有效的作用。同时还强调适老环境规划和适老建筑设计将在今后应对老龄化中起到重要作用。
沈阳师范旅游系的郑禹地同学主张:将城市规划按人口结构适当调整。劳动力住城区从事生产,老人带儿童安排到城乡结合部养老养育,形成养老卫星城。空巢老人和孙辈可随迁到子女就业城市的养老卫星城中生活,方便子女随时照料。
“研究展”还展示了古今中外的养老制度和养老模式图文60余幅。让观展者感叹我国古代养老制度的慎密,展现了全国各地应对老龄化的探索风采。
两位学生提出在池州建造养老展览馆、筹建养老模式体验馆、筹建大健康产业链博览园等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养老意愿调查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