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最新动态 品牌安徽 入编年鉴 徽商老字号 优秀徽企 徽商风采 文件通知 徽商文化 商会信息 联系我们
古徽州的“杠”上人生|徽商文化|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 徽商发展年鉴编委会
天气预报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安徽省首季进出口总值... 4-26
推进复工复产:安徽创... 4-26
安徽:定制化人才培养... 4-26
定制金融产品助青年创... 4-26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 4-26
国家下达22.4亿元... 4-26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5
14条举措推动江北、... 4-15
安徽将组织实施一批科... 4-15
安徽加速打造“装配式... 4-15
安徽宣城—优化结构 ... 4-15
多部门联合印发若干意... 4-10
安徽出台意见 助力传... 4-10
安徽省“四送一服”平... 4-10
全面贯彻中央“六稳”... 4-10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4-10
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 4-10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0
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 4-10
【复工复产进行时】“... 4-1
品牌安徽 更多>>
顶格支持,构建赋能体... 3-21
“稳企增效 为民办实... 2-14
2021年安徽省发明... 2-9
华为发布六大数据存储... 12-30
第二届安徽省青年厨师... 12-16
“药材之乡”忙种药 12-9
安徽拟打造 “双招双... 12-3
安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 11-23
六安氢能公交“抢眼”... 11-22
合肥:“智”造赋能“... 11-22
“爱在初冬,暖心相伴... 11-15
纪念“和平将军”张治... 10-29
合肥皇冠假日酒店即将... 10-12
康宁第十子落户合肥 10-9
看安徽这些企业上榜“... 9-27
安徽省真招实措援企减... 9-15
安徽开展惠企政策知识... 9-13
直通服贸会 畅游新蓝... 9-7
“安徽智造”乘坐中欧... 9-3
宣城力推绿色食品产业... 8-30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网  址:www.hsyj.org

邮  箱:hsnjbwh@163.com

办公室地址: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徽商文化  
古徽州的“杠”上人生
日期:2016/3/9 11:02:13    来源:站内发布   点击:317次

      杠——作为农耕时代的旧物,离现今的生活似乎已经很久远了,但在过去社会,杠却是徽州民间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搬运工具,一如扁担,但比扁担作用更大。使用杠的场面,不管是在生产劳动中,还是在婚丧喜庆中,都是不同凡响。在古徽州这块土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

       古徽州因千山重围地势不平,交通极为不便,搬运货物也就相对比较困难,特别是一些体大笨重的物体。在那科技不发达的农耕年代,又不具备良好的机械设备,许多繁重的体力活全靠人工合力来完成,而光靠徒手操持又难行其事,得借助牲畜以及一些简易的器具方可胜任。在车马运行或肩挑背负的运输过程中,一种比较原始的工具起到了无以替代的作用。这就是前人常提及的“杠”。

       比较而言,总觉得徽州的杠很有特色。兴许与徽州古老的历史有关,这里的人聪慧明理,处事待物都比较讲究,因而这杠也不同一般。这看似普通的杠,却是一套既符合力学原理又很实用的劳动工具。

       说复杂也不复杂,这全套工具,无非是由大杠、中杠、小杠、四尺、挽络、绳索等组成。杠料定然是就地取材,这不难。徽州山多树众,有的是上好的木料。但取杠料还是比较讲究的,得用上好的杉木或柏木,特别是大中型的杠,则需树身直溜粗细均匀,还得有一定年岁,最好是向阳的上半山取得,这样的树有着密结的树纹,牢实而不易磨损。小杠四尺之类则取坚实而有韧性的杂木为佳。所有的杠都必须是完整的圆木,不可对开,否则吃重易断裂。

      杠料经手艺高强的木匠细细加工,致使大杠通直圆络,正中铆上一个小铁片作为中键,以防子络前后滑动。中杠下方略平上方呈圆弧状,整体则是半圆体,而两头留有相对的肩托防脱肩。在后端不到三尺处的上方安插了一段细圆的木把柄,供后人手执以稳固杠身。小杠则如梭状,中间方两头扁,粗看似扁担,但比扁担饱满,中间也安插小键。大中杠其长一丈有余,小杠则不足五尺。四尺固然在四尺见长,圆身杂木,去皮,两端削有凹痕,便于绳索拴系,不使滑脱。

      络  ,以尺寸长短和用处的不同,可分长络和子络。这络普遍由一种叫“芦树”(学名是什么尚不清楚)的皮编织而成。据说这种树皮韧性极强,耐磨,很能吃重,也不易打滑(旧时徽州许多器物都用到它),也有用棕毛苎麻纺成,不管用什么都是取自于自然。使用时一般都是长络挽子络,长络兜实物,子络套在杠上。这样共同作用,抬杠前行时就不会晃悠。

       绳索无需多说,只是绳索得由专门的工匠纺制,密结牢靠方可使用,所取材料同样来自天然,绝非现今所谓的尼龙塑料之类。

       以上所说的构件往往用于生产劳动,具体使用要看情形而定。超大的物件就需全副配备。根据人数来分,大抵可分2人杠,4人杠、8人杠,16人杠,32人杠。平常以2人、4人为多,8人以上较少,那往往是特殊情况才使用。据乡村的一些老人回忆说,抬大杠只适用特别的搬运,像建筑所需的粗大石木料,如石柱、石板、磨盘、大梁油坊木榨等。

2

       另一类的杠似乎更值得一提,那就是用于逢丧喜庆的生活场面所用的杠。这类杠都是特制专用的。徽州一向重礼俗,所谓的大事都讲究排场。这些都少不了七人杠八人抬的。特别是丧事,一村一俗,家家随从,人人中规,因而,凡出殡就得大杠小杠一起上。

       自古有言:吃在广州,生在杭州,死在徽州。此言极是,单是徽州的丧葬仪式就充斥着各种繁文缛节,这也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表述的。撇开那场面不说,单那杠就值得大书特书。这抬棺的杠与生产劳动的杠是有所区别的,用料和做工都极为考究。在徽州的各个村落,每个宗族似乎都备有完整的这样一套设备。这设备定然是存放于宗祠保管,为众家所用,使用与保管几成乡规。那名称都冠以“龙”字,曰:龙杠,龙索。龙杠全身浑圆有致,涂漆上彩,油光发亮。两头包有青铜箍,有圆洞穿箍而过,那便是“龙眼”,活隼穿眼而过,再用小木楔楔紧,便可拴住横担,以横担分杠,前后各四人,合为八人同抬。

        粗壮的“龙索”似游龙一般将杠与棺柩捆于一起,有这龙身附柩,一切稳稳当当。那仙逝的人便也随八人齐开步而附着龙身安然升到西天佛陀。

        喜事用杠则在于一个“巧”字,较为特殊的就是轿杠。轿杠细长圆溜,便于轻弹,既减少了分量,又使新人舒畅。那杠一般与轿连为一体,分置两边。也有分身的,那则叫加杠了,常言所说的“八抬大轿”便属此列。官府老爷出行可享受此等待遇。至于抬嫁妆所用的杠似乎没什么特别的,但都得朱红描漆以体现应有的喜气和贵重。

       不管怎样,这抬人的杠是挺特殊,毕竟人比物贵重,但抬杠的人却无需花死力气,也没什么技巧可言,毕竟只是“孤家寡人”也,只要中规中矩就行。也有特例,要是遇上路远体重的,得许诺加银或另给什么好处方可顺风顺水。偶有抬断轿杠的事端在徽地古道上发生。这虽不怎么吉利,但娶方总认为得了一个“结实货”很能传宗接代,划算,不吃亏,私底下还是能接受的,不过这一切与杠本身无关。从对方来说也是体面的,家旺才能养肥“猪”嘛。

        生产劳动中的杠就不可与此同日而语了,那得使尽吃奶的力气,还需懂技巧,更需全体精诚协作。否则因力不从心或步调不一致会祸及他人乃至酿成事故。

        比较难扎难抬的就属石磨石盘之类原石料,不能再减,径长几乎于人等高,弄不好要出人命的。而超长的石柱石板地垘大梁之类的(主要用于祠堂庙宇豪宅等)还需顺地势定夺,有的得从外县区运来。所以有不同的扎法,一般分平地杠、进山杠和出坞杠三种扎法。扎法不同,物身有作摆平或前倾后昂或前昂后倾状,倾到什么程度,以低处不沾地为准,只要利于行进。同时人员分布也有讲究,关键是摇头摆尾的,需身高马大者方能胜任,腰杠比较省事。

        无论抬什么,起身、开步或停歇都得有人领喊,也得相互招呼。行进时吆喝要有节奏,得起伏唱和。遇到路窄,转弯,过峭壁时,个个都得十二分小心,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听老人的介绍,我们的周身都泛起了一阵冷汗。这是多么艰难又多么危险的劳作。其中的细节和那雄浑的场面是无法用文字来详尽描述的,其高危度连影视也未必能一一再现。因时代久远,社会更进,一切都有现代器械可代替,再说现今的人哪还能承受得了这般极端的苦力活呢。过往抬杠的情境,我们只能凭老人的描述想象了。

3

       虽然这一切都成了过往云烟,但杠的使用在徽州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应该有不可或缺的一笔。从中我们可体会到他们所历尽的艰难人生。杠,在解放后一段时间内仍发挥着一定作用,特别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那场声势浩大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中又掀起了一阵用杠高潮。无数山村正是通过杠来诠释“人多力量大”那一宏伟真理的。只是,新社会新理念新生活,妇女已占半边天,杠上生活也不再是男人的专利。这时冒出了许多“铁姑娘”,即使抬着分量不重的物料,也要荡秋千一般地荡出“半边天”的气势。更有男女合杠,一天干到晚不喊累也不出汗。“夫妻杠”又另当别论了。正因为这样,那“战天斗地”的杠上生活也为徽州留下了一笔不小的财富。此时造就的梯田或水库之类的水利设施便是最好的见证。

       都说徽州文化博大精深,徽州建筑应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面对这卓尔不群的创建,他们很难想象,这爿钟灵毓秀的天地除天然造化外,有多少人文景观都是人为的绝唱。这绝唱有无数高人圣哲智慧和才干的结晶,也有来自于民间力量的融合。这融合是由数以万计又名不见传的工匠和什么都沾不上边却全靠“抬杠”卖苦力者所付出的才艺与血汗所汇成。也许正是由智者做好前续的各种铺垫再由无数苦力者肩扛背负,经通力协作后,才“负”出了一个颇具气势的人文徽州。试想,徽州那么多的祠宇庙堂,会堂馆所,亭台楼阁,以及大小不一的官邸商宅和普通民房,更有那卧波的长桥,连天的古道,其建造的过程又哪少得了那大杠小杠穿梭的身影?而每逢婚丧喜庆或生老病死,那各种场面又何曾离得了杠。从这个角度说,那无数“莽苍大汉”或“粗胚土人”正是凭这杠而立于人世,书写出别样的人生,才使自身能在这杠上开“花”,从而整个徽州也都跟着“杠上开花”了。


省直单位  
             
省编办 省发改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省农科院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地震局 省国土资源厅
省环境保护厅 省统计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委员会 省水利厅 省林业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厅 省卫生厅 安徽行政学院 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侨办)
省国资委 省地税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工商局 省新闻出版局
省质监局 省安监局 省旅游局 省粮食局 省直机关事务局 省法制办 省金融办
省人防办 省信访局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省国防工办 省档案局 省招标局 省地矿局
省参事室 省地方志办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物价局 省能源局 省供销社 省国税局
安徽煤矿安监局 省气象局   省烟草专卖局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    
   
友情链接  
联商在线 安徽省企业经营与管理研究会 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 安徽省工业经济联合会 安徽省汽车经销商商会 浙江大学EMBA精英班 安徽省餐饮行业协会
嘉兴市安徽商会 贵州省安徽商会 云南省安徽商会 天津市安徽商会 南京市安庆商会 安徽省江苏商会 安徽省山东商会
安徽省上海商会 安徽省北京商会 山东安徽商会 安徽湖南商会 中山市安徽商会 四川省安徽商会 连云港市安徽商会
宁波市安徽商会 福建省安徽商会 宁夏安徽商会 上海市安徽商会 河南省安徽商会 沈阳安徽商会 昆山安徽商会
广西安徽商会 常州市安徽商会 杭州市安徽商会 安徽省广东商会 惠州安徽商会 镇江安徽商会 内蒙古安徽商会
义乌市安徽商会 江西省安徽商会 安徽省浙江商会 苏州市安徽商会 无锡安徽商会 温州市安徽商会 江苏省安徽商会
工商导报 徽商发展研究院 中国安徽 中安在线 中国新徽商 安徽省工商联

版权所有: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企业服务中心   皖ICP备2021009424号-1 技术支持:合肥网络推广
电话:0551-62607458 

邮箱:hsnjbwh@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