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最新动态 品牌安徽 入编年鉴 徽商老字号 优秀徽企 徽商风采 文件通知 徽商文化 商会信息 联系我们
思良同志笔下有座乡土文化博物馆|徽商老字号|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 徽商发展年鉴编委会
天气预报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安徽省首季进出口总值... 4-26
推进复工复产:安徽创... 4-26
安徽:定制化人才培养... 4-26
定制金融产品助青年创... 4-26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 4-26
国家下达22.4亿元... 4-26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5
14条举措推动江北、... 4-15
安徽将组织实施一批科... 4-15
安徽加速打造“装配式... 4-15
安徽宣城—优化结构 ... 4-15
多部门联合印发若干意... 4-10
安徽出台意见 助力传... 4-10
安徽省“四送一服”平... 4-10
全面贯彻中央“六稳”... 4-10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4-10
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 4-10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0
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 4-10
【复工复产进行时】“... 4-1
品牌安徽 更多>>
顶格支持,构建赋能体... 3-21
“稳企增效 为民办实... 2-14
2021年安徽省发明... 2-9
华为发布六大数据存储... 12-30
第二届安徽省青年厨师... 12-16
“药材之乡”忙种药 12-9
安徽拟打造 “双招双... 12-3
安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 11-23
六安氢能公交“抢眼”... 11-22
合肥:“智”造赋能“... 11-22
“爱在初冬,暖心相伴... 11-15
纪念“和平将军”张治... 10-29
合肥皇冠假日酒店即将... 10-12
康宁第十子落户合肥 10-9
看安徽这些企业上榜“... 9-27
安徽省真招实措援企减... 9-15
安徽开展惠企政策知识... 9-13
直通服贸会 畅游新蓝... 9-7
“安徽智造”乘坐中欧... 9-3
宣城力推绿色食品产业... 8-30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网  址:www.hsyj.org

邮  箱:hsnjbwh@163.com

办公室地址: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徽商老字号  
思良同志笔下有座乡土文化博物馆
日期:2016/4/5 11:13:38    来源:站内发布   点击:313次

-—品赏《郪丘风土实录》书稿

       看到南方出版社将出版思良同志的 《阜阳风情》(乡土卷)—— 《郪丘风土实录》书稿, 我为之振奋,也为之欣慰。思良同志笔下有座乡土文化博物馆!

       几年前,思良同志编著的《阜阳风情》(太和卷)、著作的《阜阳风情》(民俗卷)——《阜阳人说阜阳人》还放在案头,今天知其《郪丘风土实录》成书时间之快、分量之重,怎不令人惊喜?这部书稿又是六十几万言,文图并茂,内容丰富,所反映的是皖西北地区、原阜阳地区(今阜阳、亳州二市区域)乡土文化包括历史渊源、风土人情、民俗事象、社会风貌等的一个缩影,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体现乡土文化独特的魅力,谈古话今,雅俗共赏。
       我认识思良同志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 当时,我任中共阜阳地委书记  (当代诗人贺羡泉、万文义谑称“当今太守”)。 思良是一位才人,言行举止不俗。当地人曾称其为“四大才子”之一。我先是发现思良同志确实有一定的文才,后又了解他在机关工作方面也有突出的才干。调离阜阳到省城合肥后,我继续关注思良的情况,知道他在职读安徽大学中文系时供职在太和县宣传部门,从事新闻报道、对外宣传工作,是全区全省拔尖的新闻宣传干部,省里和地区新闻机构都要调动他,县里却不放人,他无怨无悔。“用心苦劳作,掩口休叫嚣。”“虽无心大任,但有意小为。”(思良座右銘) 思良同志继续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不间断在文化艺术方面加强学习和独立创作,还琢磨经济社会、人文社会。因为当今官场人所共知的原因,思良在仕途上虽没有大“进步”,但他总怀平民意识,持亲民心理,视自己为乡曲百姓,在为人和治学方面一直扎实修炼、雕琢,成为一名学者型作家,还擅长书画艺术鉴赏、文学艺术评论,其创作水平和文化研究成果为大家瞩目、敬佩。记得在1994年春夏,正在上海财经大学进修的思良与另一位同志代表太和县几次到省城为当地申报省级开发区事宜,请我牵线搭桥。我离开了阜阳,但在省城各方面还能够讲话,就欣然答应了。那段时日,我通过他起草的那份省级开发区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对专家论证活动的具体组织再次看到思良的文才和较高的工作协调能力。“身外难寻清净地,心中常念苦寒人。”(思良七绝《暮春一日,与贾德丰先生共话世事人生》二首其一》)  我听说思良曾为家乡贫困儿童捐资助学,义务献血几千毫升,自己的日子虽清苦,但依然乐善好施、恤贫解困等善举,对他为人处事有了更好更深的了解。后来,思良与我保持联系,因事来省城不是打个电话,就是上门谈谈有关社会世象、文化研究方面的话题。两年前,我因事去阜阳还约见了他。近年,思良同志立足阜阳,实现自己的“战略转移”,几乎全身心地从事淮河文化、乡土文化以及阜阳地区民俗文化研究和创作工作,并且成绩卓著。对此,我身为一个忘年交朋友感到由衷高兴!
       乡土文化,中国文化的根源和基因。她由广大乡村滋生出来,并培育发展起来,即使那里形成城镇,但她的文化依然根源于周边的一方本土和乡村,那里的乡村和城镇始终同属一个乡土文化。乡土文化久远、博大、精深、丰富,五颜六色,千姿百态,她的形式有文化遗存(包括物质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口头传承,有人们的思想、习俗、生存方式、行为表现等。“乡人化其风,薰如兰在林。”(白居易古风《丘中有一士》二首其二)      乡土文化的遗存已经证实,现实表现也正在表明,她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智慧结晶和精神支柱,是区别于任何其他文明的特征表现,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进取心的真正动因。
       思良同志认为:“乡土文化乡而不俗,土而不粗。乡土文化以及一个地方的历史、风情、社会花絮、人文页码有大有小,有长有短,有厚有薄,有俗有雅,不论大小、长短、厚薄、俗雅,但她都由一个个‘方块’或者至少是沉淀下来的一个个‘碎片’积聚而成,所有块块、片片都具有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我知道《郪丘风土实录》书稿里,思良挖掘、搜集、捡拾、清理、记录、鉴定、表述、破解了不少“碎片”,如对郪丘地名的考证,对倪宽减课恤民史料及其文化的考查,对苏轼阻开八丈沟(河)的客观治水和体恤民情的研究,对家乡常用俚语的解析,对本土各类习俗事象的描述等无一不是对那里乡土文化、社会状态以及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研究所作的具体实践。思良同志精心编著《郪丘风土实录》的实践,充分验证了他上述史学和文化观点的独到、精确,值得肯定和褒扬。
       看了《郪丘风土实录》书稿,我得到三点感想和认识:
       一、记录和研究乡土文化,需要文化人立足本土,扎根泥土,积极作为。
       思良同志说:“一个地方,并非只有名人、胜景才有文化,只要有人的地方,即有文化,有人文精神。”(《郪丘风土实录》跋语一《乡情结帙愧惊人》)
       我觉得,文化人(文痞除外)的目光应该注视所在地的乡土文化,笔锋坚守所在地的乡土文化,远离甚至脱离本土文化的研究和创作是没有根基的,没有源泉的,也是缺乏创作活力的。换一句话说,文化人注视以至坚守、弘扬所在地的乡土文化,是一种乡土情结,是一种社会责任。思良同志热爱家乡,钟情故土,熟悉所在地的乡土文化,又有新思想、大情怀、原动力,可以说,其情感是真挚的,感恩故土、抒发乡情的责任行为显然自觉,同时积极表现。“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困厄而改节。”  (《孔子家语 •.在厄》) “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道德经》)      他要为家乡做一部风土实录,有困难,自己战胜,有坷绊,自己排除,不屈不挠,一如既往,终成鸿篇。正如思良在《郪丘风土实录》跋语二《倾心乡土写生民》里所说:“对于故土民风、家园习俗,我一直倾情钟爱••••••倾情于她,钟爱于她,即为感恩、回报,即叫‘乡情反哺’、‘人文再植’。”
        据了解,有些地方文化人的目光总习惯盯在名山胜水,而鄙视所在地的乡土文化,这种舍近求远、贪大求洋的研究和创作有失中华民族的文化本源、精神基础。因此,我建议各地文化人要认真读一读思良同志的《郪丘风土实录》,做一个立足本土、扎根泥土、热爱并且积极弘扬所在地的乡土文化的有民族文化含量的文化人。
        二、记录和研究乡土文化,需要文化人脚踏实地,乐于奉献,倾心投身。
        在《郪丘风土实录》成书期间,思良同志始终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风里雨里,颠东簸西,数九三伏,挑灯伏案,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一点一滴地做,不叫不嚷地将自己家乡的历史精华、文化亮点、人文精神用文字和图片五光十色地编织成一个美丽耀眼的花篮呈现在人们面前。
        一般说来,做文化事业需要经费,需要交通工具,需要这样那样的条件。可是,思良同志凭着一腔热血,一身劲头,一双腿脚,一支笔杆,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不论荣辱,不图名利,征服困难,硕果盈枝。《阜阳风情》(太和卷)、《阜阳风情》(民俗卷)——《阜阳人说阜阳人》、 《阜阳风情》(乡土卷)——《郪丘风土实录》等,可谓鸿篇连连。古人说:“百事之败,在于慢也;百事之成,在于敬也。”没有耕耘,哪有收获?没有投入,哪有成果?思良同志的所作所为证明了这一点。据说,思良同志还有一部乡土文化方面的大作正在编著。我衷心期待着早日读到思良同志的新作。这里,我还想再说两句:“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白居易古风《洞庭松》)    看人,识人,不能以“码头”大小论英雄。这“劳模”,那“劳模”,这“楷模”,那“楷模”,像思良同志这样的文化人才是真正的“劳模”、“楷模”,起码是真正的“文化劳模”、“精神楷模”!
       三、重视和加强乡土文化建设,需要各级领导者亲近、关心、支持文化人,帮助他们解决研究和创作方面的实际问题。这既是一种社会责任,也是一种时代需要。
       我先后在砀山县、固镇县、宿县(今宿州市)、阜阳地区担任过县委书记和地委书记。在每一个地方任职,我总爱与那里的文化人交朋友,尊重他们,亲近他们,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真正的文化人有知识,有思想,有见解,有能力,领导者尊重、亲近、关心、支持、帮助他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取其长,补己短。文化人不光有文化,更有思想,并且善于思想。文化人不光了解当地社会,并且深谙当地人文状态,能够提炼那个地方的思想和精神,给领导机关和领导者决策提供智囊作用。我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以文会友,笔墨情缘》,说的就是我在各地工作期间结交文化人以及新闻界人士的经历和感受。我在阜阳工作八九年,文化上的事,文化人的事,我都关心和支持,并且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1985年9月22至29日,我和地委“一班人”支持第四届淮河乡土文学笔会在阜阳地区举办。一百二十几位诗人、作家、文化学者聚集阜阳,说文化,道创作,还组织他们分别到临泉、太和、界首、蒙城、利辛、亳县(今亳州市谯城区)等地采风赋文,场面热烈,情景交融,影响广泛。领导者、官员们不傍大款得清白,不攀富贵免“下水”,而亲近、关心、支持、帮助文化人,则有益于领导者、官员们的身心健康和道德修养。
       一个不知道自己来路的人是没有明天的,一个失去记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文化,正是民族的血脉、民族的记忆、人类前行的灯塔、社会前进的动力。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炎黄文化(其中乡土文化占有重要的分量)培育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激发着中华民族的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生存的基因和壮大的根本。然而,今天的人们欲望贪求过旺,精神崇尚不足。在经济火热的社会环境里,在众人纷纷向“钱”看,甚至漠视文化和人文精神的利益纷争氛围里,中华民族热切地期望像思良同志这样一心坚守乡土文化,并且能够痴心从事研究和创作的作家、学者、乡土文化爱好者捧给读者更多充满乡土文化气息的精妙读本。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诗 • 周南 • 樛木》)   多么快乐的君子,福禄双全成就你。我不想用“福禄双全”祝福思良同志,他也不追求“福禄双全”,只想记录和研究乡土文化,成就和弘扬一方乡土文化。兹借此句祝福思良同志,祝福他身笔两健,精神抖擞地行走在阜阳大地上,色彩缤纷地耕耘在淮北大地上!                                                                                                                                                                                                                                              
      陈复东(公元1928-      ):   江苏盱眙县人。初读“四书”、“五经”,后从教乡村文化识字班。少年时代即投身淮北地区农村工作。曾从事治淮工作,后历任中共砀山、固镇县委书记,宿县地委副书记、阜阳地委书记。终从安徽省发展研究中心离休。晚年从事老子研究、炎黄文化研究。业余爱好摄影。    著有《望颍楼诗集》《农业经济研究》《阜阳经济模式探讨》《往事留痕——陈复东自选集》等。
 

省直单位  
             
省编办 省发改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省农科院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地震局 省国土资源厅
省环境保护厅 省统计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委员会 省水利厅 省林业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厅 省卫生厅 安徽行政学院 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侨办)
省国资委 省地税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工商局 省新闻出版局
省质监局 省安监局 省旅游局 省粮食局 省直机关事务局 省法制办 省金融办
省人防办 省信访局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省国防工办 省档案局 省招标局 省地矿局
省参事室 省地方志办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物价局 省能源局 省供销社 省国税局
安徽煤矿安监局 省气象局   省烟草专卖局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    
   
友情链接  
联商在线 安徽省企业经营与管理研究会 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 安徽省工业经济联合会 安徽省汽车经销商商会 浙江大学EMBA精英班 安徽省餐饮行业协会
嘉兴市安徽商会 贵州省安徽商会 云南省安徽商会 天津市安徽商会 南京市安庆商会 安徽省江苏商会 安徽省山东商会
安徽省上海商会 安徽省北京商会 山东安徽商会 安徽湖南商会 中山市安徽商会 四川省安徽商会 连云港市安徽商会
宁波市安徽商会 福建省安徽商会 宁夏安徽商会 上海市安徽商会 河南省安徽商会 沈阳安徽商会 昆山安徽商会
广西安徽商会 常州市安徽商会 杭州市安徽商会 安徽省广东商会 惠州安徽商会 镇江安徽商会 内蒙古安徽商会
义乌市安徽商会 江西省安徽商会 安徽省浙江商会 苏州市安徽商会 无锡安徽商会 温州市安徽商会 江苏省安徽商会
工商导报 徽商发展研究院 中国安徽 中安在线 中国新徽商 安徽省工商联

版权所有: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企业服务中心   皖ICP备2021009424号-1 技术支持:合肥网络推广
电话:0551-62607458 

邮箱:hsnjbwh@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