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最新动态 品牌安徽 入编年鉴 徽商老字号 优秀徽企 徽商风采 文件通知 徽商文化 商会信息 联系我们
“黄山”复名“徽州”? 当地尚未接到相关文件|徽商文化|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 徽商发展年鉴编委会
天气预报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安徽省首季进出口总值... 4-26
推进复工复产:安徽创... 4-26
安徽:定制化人才培养... 4-26
定制金融产品助青年创... 4-26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 4-26
国家下达22.4亿元... 4-26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5
14条举措推动江北、... 4-15
安徽将组织实施一批科... 4-15
安徽加速打造“装配式... 4-15
安徽宣城—优化结构 ... 4-15
多部门联合印发若干意... 4-10
安徽出台意见 助力传... 4-10
安徽省“四送一服”平... 4-10
全面贯彻中央“六稳”... 4-10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4-10
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 4-10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0
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 4-10
【复工复产进行时】“... 4-1
品牌安徽 更多>>
顶格支持,构建赋能体... 3-21
“稳企增效 为民办实... 2-14
2021年安徽省发明... 2-9
华为发布六大数据存储... 12-30
第二届安徽省青年厨师... 12-16
“药材之乡”忙种药 12-9
安徽拟打造 “双招双... 12-3
安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 11-23
六安氢能公交“抢眼”... 11-22
合肥:“智”造赋能“... 11-22
“爱在初冬,暖心相伴... 11-15
纪念“和平将军”张治... 10-29
合肥皇冠假日酒店即将... 10-12
康宁第十子落户合肥 10-9
看安徽这些企业上榜“... 9-27
安徽省真招实措援企减... 9-15
安徽开展惠企政策知识... 9-13
直通服贸会 畅游新蓝... 9-7
“安徽智造”乘坐中欧... 9-3
宣城力推绿色食品产业... 8-30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网  址:www.hsyj.org

邮  箱:hsnjbwh@163.com

办公室地址: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徽商文化  
“黄山”复名“徽州”? 当地尚未接到相关文件
日期:2016/4/15 10:03:18    来源:站内发布   点击:286次

  2007年1月24日,黄山歙县投资1860万元修复的徽州府城段古城墙,旨在全力打造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特色。

  日前,人民日报刊发题为《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一文时提及,地名承载丰富的文化信息,接续千百年的情感传承,“是一条回家的路”,“像‘徽州’这样重要的历史地名,不妨考虑恢复。”

  昨日,黄山市民政局局长朱学军就此接受安徽当地媒体采访时称,更改市级名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民政部门将深入调研,尽早提出建议。

  安徽省民政厅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黄山市改名需要逐级上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但民政厅暂时未收到相关批复。

  黄山民政局负责人称将调研改名

  徽州地区更名为黄山已近30年。1987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安徽省调整徽州地区行政区划的批复》,正式撤销徽州地区、屯溪市和县级黄山市,设立省辖地级黄山市,下辖三区四县。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针对黄山改名徽州的讨论开始增多。4月13日,《人民日报》刊发评论《地名是我们回家的路》,其中提及,由于人们对地名有情感,更换地名应慎重,像“徽州”这样重要的历史地名,不妨考虑恢复。“毕竟,没有‘徽’,哪来‘安徽’?

  在人民日报官微随后发起的网络万人投票中,共有71.4%的网友选择了“我要老地名,要敬畏文化,敬畏历史”这一选项支持老地名徽州,只有6.1%的网友支持“新地名也用习惯了,再改回去劳民伤财,没必要”。

  昨日,黄山市民政局局长朱学军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更改市级名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作为民政部门,将深入调研,尽早提出建议。

  当地尚未接到相关文件

  昨日下午,安徽省民政厅工作人员向新京报记者介绍,根据《安徽省地名管理办法》第八条,行政区划名称的命名、更名,按照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办理,县及县以上行政区划的命名、更名,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提出,逐级上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后,报国务院审批。

  该工作人员称,民政部门感谢大家对黄山更名一事的关心,但民政厅暂时未收到相关批复。

  2014年,黄山市民政局在对《省长,我建议把黄山市改名为徽州市》的回复中提及,“成立地级黄山市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黄山市的行政区划管理体制,是符合黄山经济社会发展的,也是得到群众拥护的。我们认为目前不宜进行区划和管理体制的调整。”

  新京报记者从黄山市政府办公厅、旅游局等相关部门了解到,两部门,目前接收到说法大多来自网络,均尚未接到与此相关的正式文件。

  -观点pk

  “没有徽州哪有徽州文化?”

  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院长徐彬昨日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徽州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重地,与其定名早、沿袭久息息相关。从地级市的取名看,“黄山”是自然资源,“徽州”是文化资源,以自然资源覆盖文化资源,是对徽州近千年积淀的文化的不尊重。他认为,将“黄山”改为“徽州”,体现了文化的回归与认可。

  徽学专家、安徽文史馆研究员方利山说,不该因为一座山,就改掉徽州这么一个承载着一千多年记忆的名字。

  方利山认为,随着旅游项目的深入发展,从景点旅游转向文化旅游,近年来屡屡证明了改名一事不恰当。“黄山始终是徽州文化的一部分,不可能将两者分开,也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涉及的是对于历史地名的敬畏问题,“没有徽州哪有徽州文化?”

  “改名或致旅游投资浪费”

  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颖廉认为,我国部分地名古时候的名字由于种种原因变成了一个大家不太熟悉的名字,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黄山需要打造本地的品牌和知名度,改回来是有其内在道理的。但城市大多会有对外的旅游宣传、招商引资等工作,一般会投入很多广告宣传经费。改名后,相当于此前努力“打水漂”,政策缺乏一致性和连贯性,前后不衔接,造成了浪费。

  中国未来研究会旅游分会副会长刘思敏认为,此前黄山市地名的改动,对旅游有很大促进作用,不能认为当时改错了名字。相比于黄山,徽州更具文化底蕴和文化传承意义,地名本身有文化气息,但一个地区地名的稳定性是识别性的基础,频繁改动不太合适,原则上尽可能不改,“改名问题还是要慎重。”

  地名争议是文化辩论还是利益之争?

  方利山认为,“黄山”与“徽州”涉及的是对于历史地名的敬畏问题,但目前多地出于经济、旅游或出名争抢地名,这是一种短视行为。

  徐彬表示,地名本身是文化的积累与沉淀,后来被市场化,被人为包装改变,失去了其本身的文化含义。追求真正的文化发展,应该在文化底蕴上做文章,而不是靠地名来博眼球。

  “抢地名的最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符合本地经济利益,更多赚取一些关注和知名度。”胡颖廉认为,此类取地名的情况,一定要有历史文化的传承和积淀,杏花村不一定只能有一个,不妨也让它多元化,“打的牌可以不一样。”

  刘思敏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依托传统文化开发旅游本身就是一条正道。为了避免“假大空”,开发前进行一些辨析也是必要的,争可以争,但必须基于史实,这样可以越辩越明,同时它能产生一种广告效应,对于参加争论的各方都是有益的。但也要适可而止,如果胡搅蛮缠,可能就会带来一些负面的作用。

  “杏花村”晋皖鄂三地争抢

  实际上,类似地名上的争议由来已久,今年清明节,“杏花村”归属地争夺战又被提及,山西汾阳、安徽池州、湖北麻城均在争夺“路人遥指杏花村”的村落名。

  根据山西旅游政务网介绍,现今的诗酒之乡杏花村地处汾阳市区北15公里处,是中国八大名酒汾酒、竹叶青的产地,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昨日下午,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旅游有限公司张姓负责人表示,杏花村是一种文化符号,有重名也没什么好争议的。

  而“杏花村旅游网”则介绍,池州杏花村,位于安徽池州西郊,距今已有1300年历史,系国家4A级旅游景区。安徽省池州市杏花村景区工作人员就此表示,杜牧曾在池州任官,在清明期间游历杏花村时写下这首诗,而池州是在长江以南,确实会“清明时节雨纷纷”,山西没有这个条件。

  就地名之争,上述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这个是没有争议的事情,他们现在争可能也就是打擦边球。”

  新京报记者还注意到,2007年,湖北省麻城市杏花村重建后开村,以杏花村名义大力发展旅游经济。今年清明,麻城杏花村所在地的歧亭镇人大专职副主席邹良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歧亭镇的杏花村,从时间节点、心境、气候、地理位置上分析,都是最合乎情理的。山西汾阳的气候环境与诗明显不符,而且与杜牧当时的行迹也衔接不上。如果是在安徽池州,杜牧由黄州这个三等州调往池州这个一等州,亦是升迁之喜又何来“欲断魂”的凄凉?

来源: 新京报   作者: 林斐然 孙一 朱卓琳 张芮
省直单位  
             
省编办 省发改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省农科院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地震局 省国土资源厅
省环境保护厅 省统计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委员会 省水利厅 省林业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厅 省卫生厅 安徽行政学院 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侨办)
省国资委 省地税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工商局 省新闻出版局
省质监局 省安监局 省旅游局 省粮食局 省直机关事务局 省法制办 省金融办
省人防办 省信访局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省国防工办 省档案局 省招标局 省地矿局
省参事室 省地方志办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物价局 省能源局 省供销社 省国税局
安徽煤矿安监局 省气象局   省烟草专卖局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    
   
友情链接  
联商在线 安徽省企业经营与管理研究会 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 安徽省工业经济联合会 安徽省汽车经销商商会 浙江大学EMBA精英班 安徽省餐饮行业协会
嘉兴市安徽商会 贵州省安徽商会 云南省安徽商会 天津市安徽商会 南京市安庆商会 安徽省江苏商会 安徽省山东商会
安徽省上海商会 安徽省北京商会 山东安徽商会 安徽湖南商会 中山市安徽商会 四川省安徽商会 连云港市安徽商会
宁波市安徽商会 福建省安徽商会 宁夏安徽商会 上海市安徽商会 河南省安徽商会 沈阳安徽商会 昆山安徽商会
广西安徽商会 常州市安徽商会 杭州市安徽商会 安徽省广东商会 惠州安徽商会 镇江安徽商会 内蒙古安徽商会
义乌市安徽商会 江西省安徽商会 安徽省浙江商会 苏州市安徽商会 无锡安徽商会 温州市安徽商会 江苏省安徽商会
工商导报 徽商发展研究院 中国安徽 中安在线 中国新徽商 安徽省工商联

版权所有: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企业服务中心   皖ICP备2021009424号-1 技术支持:合肥网络推广
电话:0551-62607458 

邮箱:hsnjbwh@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