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新的山水画给人的总体印象:峰岚叠嶂,深谷川流,云水交织,洋溢着阳刚壮美之风;山石生树,林泉潺潺,村居幽悠,弥漫着阴柔灵秀之韵。北方山水的磅礴雄浑和南方山水的华滋深邃,在此有机交融,浑然并呈。仔细观赏品味,他的山水在笔线墨痕构成之中,蕴涵着自然灵性灵气,造化奇趣野趣;也包孕着画家的情思与寄托,给人以“境生象外”的审美感受。
画家廖新
“师古人兼师造化”(黄宾虹语)是新安画派的优秀传统,也是中国画传承与创新的沧桑正道。廖新正是在这一传统正道上,长期探索,勤耕不辍,成果丰硕,卓有建树。
廖新师法古人是虔诚的,也是智慧的。清代石涛倡导“师古人之心”而非纯粹“师古人之迹”。这是“师古不泥”智慧的表达。我们从廖新的画中,可以隐约见出石涛笔墨与情性之奔放,渐江意境与禅心之冷静,梅清野老的绝尘超逸之天趣,宾虹学人的浑厚华滋之理趣,如此等等。然而,从山水的布局构图到笔墨语言,再到情趣意境,“似古人又不似古人”,有自家追求和个性面貌。尤其是他近些年作品,风格渐变,个性彰显,亦古亦今,自成境界,如《春藏乱花鸟声中》《鸿蒙道生》(2010)、《悟境禅生》《清幽境生》(2011)、《春境幽》《润春》(2012)、《霜秋情》《天地同生》(2013)、《朝露》《幽梦》(2014)等。
廖新作品
廖新师法自然是勤勉的,也是睿智的。唐代张璪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师法自然”睿智的启示。廖新年少时生活在皖西,曾长期受大别山的大山大水滋养;成为画家居肥以后又常去皖南采风,受黄山、白岳、新安的奇山秀水滋润。他常在这两地写生,生活积淀丰盈。我们从廖新的诸多“写生”作品可以看到:它不是“对景写生”的直观再现,也不仅是“目识心记”的形象呈现,而是“化景物为情思,无画处皆成妙境”的抒写表达。譬如,他近年来的《皖南写生》系列作品,状写山水,不似之似;质朴自然,不事雕琢;笔墨鲜活,气韵生动。他笔下那山林、那云水、那村居,有几分原始、几分野逸,似乎还有丝丝缕缕乡愁与惆怅,连同难以割舍之梦如《徽梦》《幽梦》《梦归》《梦入江南烟雨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