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之后,秋风渐起,天气转凉。在这样的午后,坐在椅子上,一杯清茶,一本书,静过一段时光,那是最美的享受。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令人回味、思考的季节。读史使人明智,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每一段历史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对于历史书,大家关注更多的可能是关于唐、宋、明、清时期的,相关的书中,学者们会从政治、人文、社会、民生等不同角度依据史书来演绎历史的景象,读者们对此也喜闻乐见。但是有一段历史,人们却很少关注,这就是南朝。
说到南朝,脑海中会第一时间想起唐代诗人杜牧《江南春》诗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两句诗描述了“南朝遗留下来的诸多佛教建筑物在风雨中若隐若现的扑朔迷离之美”,但作者可能更想表达的是那个时代留给世人的风雨飘摇之感。
南朝(公元420—589年)是东晋之后建立于南方的宋、齐、梁、陈四个政权的总称,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乱世。更多的时间里,南朝呈现给世人的是宫廷喋血不断、政权更迭频繁、疆土硝烟弥漫、百姓流离失所……与此同时,作为社会中坚的官僚系统和士大夫群体,更是在门阀士族制度的崩溃中经历了急剧的颠沛浮沉。在这样一个末世穷年里,朝廷礼仪、官场规则、社会秩序、道德人心……一切都开始失衡、倾斜,并在失衡与倾斜中无可挽回地跌入谷底。
由蒋家平先生撰写的《失衡的南朝》一书近期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本书收录了作者在阅读南朝历史时所撰写的48篇随笔。每篇随笔选取一位主人公,或君或臣,或文官或武将,通过其在历史舞台上所扮演的或喜或悲、或善或恶的角色,用准确简洁、引人入胜的语言,为读者勾勒出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面。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述,“这些随笔,不仅是在触摸历史岁月留下的痕迹,同时也是在以现代的眼光编织我们的历史想象”。
书中所载文章都极具可读性,语言简洁凝练,且各文自成一“景”,规避了一般史学读物的庞杂和枯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