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多勇最新出版的长篇小说《淮水谣》,是一部将地域特色作为重要美学追求的作品。小说通过对韩立海一家人的日常描写和故事叙述,反映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世俗百姓的生活总是一如既往地具有无奈、琐碎、重复的现实本质,但也蕴含着坚守、理想、新生的巨大力量。该作品以淮河人的方式、淮河水的节奏、花鼓灯的神韵,在我们这个充满物质和精神喧嚣的现代生活中,唱响了一曲平静悠远的传统歌谣。
作为淮河人写淮水谣,作者完全是以其中一分子的身份和视角,用淮河人千年传承并深入骨髓的思维方式、生命态度、情感倾向,来体认感知、叙述表达淮河人的生活,这种写作具有很强的原生性或者说是内生性。而且,无论写人状物还是叙事,作者只是客观表达,并没有凸显自己的主观情绪,看不到多少善恶的臧否、价值的判断或情感的亲疏。就好像作者和书中的人物都在对你说:生活就是这样,我们就在这里。至于如何评价如何取舍,那是读者的权利。作者完全以平视的角度、融入的态度,在看似不动声色、平静从容的叙述中,努力实现作品地域性、社会性、时代性和普遍人性的自然融合;在凸显地域特色的同时,又超越了地域性。
施晓静(安徽省文联理论研究室副主任)
来源:安徽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