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安晚报
在合肥,有这样一首数字民谣传唱四方,“一人巷,难过车轿;二郎庙,无人把香烧;三孝口,三子尽丧;四牌楼,范家修造;五里寺,和尚不走正道;六谷祠,遗址难找;七桂塘,丹桂香飘;八蜡祠,凤凰拜朝;九狮桥,正对三国古庙;十字街,十分热闹。”这些承载厚重文化故事的老合肥地方,曾是几代人的记忆,但有的在城市化进程中消失在历史长河里。现在,我们去罍街二期,一起去找寻流淌着城市底蕴的记忆。生命万物格外蓬勃的七月,占地50亩,总建筑面积5.3万平方米的罍街二期即将绚丽绽放。这里,罍+巷与罍+村遥相呼应,一村一巷带你追忆这座城市的记忆。
逍遥津大白象滑滑梯陪伴一代老合肥人成长,成为承载他们童年回忆的“老地标”;“一人巷,二郎庙,三孝口,四牌楼,五里寺,六谷祠,七桂塘,八蜡祠,九狮桥,十字街”,一个合肥数字地名牌时代记忆装置宛如在记载老合肥的曾经拥有……
每一个地方,每一个地名,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据史料记载,四牌楼是合肥老城的中心,又叫魁星楼,始建于宋代,后历经多次兵燹和复建,是合肥的最高建筑。据说当年谁家有应试的学子要去应考便会来这里拜上一拜,因为这里供奉的是文曲星(魁星),可以保佑学子高中状元。
这些古色古香的合肥老地名,已不仅是一个地理坐标,也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更是一段乡愁、一种情怀。罍街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城市的史脉,复原老合肥曾有的抽象记忆,呈现合肥独有的文化底蕴。
在罍街二期,合肥话方言活动景观小品也让人重拾老合肥的独特个性。“从肥东到肥西,买了一只老抹资(母鸡),拿到湖尼(河里)洗一洗,除了谷头(骨头)就是皮。”作为合肥方言的代表,这首顺口溜在江淮大地广为流传。其实这样的会说不会写的“合肥方言”还有许多,有些字就妙趣横生地在罍街呈现着。
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会讲地道合肥话的人也越来越少。“厹”、“搲”、“抪”、“萩”……如果不加注音,很少有人能读出来并明白意思。看这些方言景观小品的备注后,老合肥人脱口念出并不经意间会心一笑。“你做事真厹(ròu)!”、“西瓜我就喜欢搲(wǎ)着吃!”、“砸蛋咯,汤都抪(pū)出“别抽烟了,萩(qiū)死人来了”、来了”、了”……
岁月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光阴的沉淀逐渐淹没一座座合肥老地标,改变一句句美丽乡音,却永远淡化不了每一个老合肥内心深处对这座城市的回忆。在罍街,让城市文化底蕴传承,让文化记忆再现;从此在合肥,生活又多了一种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