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最新动态 品牌安徽 入编年鉴 徽商老字号 优秀徽企 徽商风采 文件通知 徽商文化 商会信息 联系我们
重构乡土文化 推进乡村振兴|徽商文化|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 徽商发展年鉴编委会
天气预报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安徽省首季进出口总值... 4-26
推进复工复产:安徽创... 4-26
安徽:定制化人才培养... 4-26
定制金融产品助青年创... 4-26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 4-26
国家下达22.4亿元... 4-26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5
14条举措推动江北、... 4-15
安徽将组织实施一批科... 4-15
安徽加速打造“装配式... 4-15
安徽宣城—优化结构 ... 4-15
多部门联合印发若干意... 4-10
安徽出台意见 助力传... 4-10
安徽省“四送一服”平... 4-10
全面贯彻中央“六稳”... 4-10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4-10
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 4-10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0
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 4-10
【复工复产进行时】“... 4-1
品牌安徽 更多>>
顶格支持,构建赋能体... 3-21
“稳企增效 为民办实... 2-14
2021年安徽省发明... 2-9
华为发布六大数据存储... 12-30
第二届安徽省青年厨师... 12-16
“药材之乡”忙种药 12-9
安徽拟打造 “双招双... 12-3
安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 11-23
六安氢能公交“抢眼”... 11-22
合肥:“智”造赋能“... 11-22
“爱在初冬,暖心相伴... 11-15
纪念“和平将军”张治... 10-29
合肥皇冠假日酒店即将... 10-12
康宁第十子落户合肥 10-9
看安徽这些企业上榜“... 9-27
安徽省真招实措援企减... 9-15
安徽开展惠企政策知识... 9-13
直通服贸会 畅游新蓝... 9-7
“安徽智造”乘坐中欧... 9-3
宣城力推绿色食品产业... 8-30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网  址:www.hsyj.org

邮  箱:hsnjbwh@163.com

办公室地址: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徽商文化  
重构乡土文化 推进乡村振兴
日期:2017/11/23 13:29:01    来源:站内发布   点击:420次

来源:黄山在线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近6亿中国农村人口擘画了宏伟而美好的蓝图。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础是村落,主体是农民,核心是文化。然而,随着城市化成为裹挟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巨大势能,农村对乡土的依恋逐渐消失,大量农村人去地荒,农村空壳化现象日趋严重。

  农村空壳化的原因之一是人心离散、精英流失,究其根源则是传统乡村文化的消衰。近年来,作为徽文化的核心发祥地和中国乡村旅游的重要起源地,黄山市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发展全域旅游,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徽文化精华植入乡土文化重构,以“旅游+”打通农村三次产业,吸引人、财、物、价值、眼光等要素回流。数据显示,2016年,黄山市接待乡村旅游游客3721万人次,占全市旅游总接待的71.74%;乡村旅游总收入263亿元,占全市旅游总收入的58.43%。截至2016年底,黄山市拥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2项、中国最美休闲乡村4个,有188个行政村从事乡村旅游接待,超过10万农民从事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人均年收入超8000元。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力量。值得一提的是,黄山市率先探索把村史馆建设纳入乡土文化重构的重要环节,作为建设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区的重要内容,作为保护自然风貌、延续文化传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抓手,把村史馆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紧密结合,与传承徽州文化、促进乡风文明紧密结合,制定村史馆建设规划和资金奖补政策,推进古村落各种信息的记录、收集和整理,分期分批开展村史馆建设,搭建彰显“乡味”、体现“乡土”、展示“乡风”的重要平台。如今,村史馆不仅成为外出村民返乡时体验“乡俗、乡情、乡景”的重要场所,还成了游客追忆和感悟“乡恋、乡思、乡念”的理想去处。

  徽州乡村是徽文化的重要载体,蕴藏着丰厚的历史文化信息和自然生态景观资源。重构徽州乡土文化,加快振兴徽州乡村,可考虑从以下三方面综合发力、协调推进:

  一是倡导乡贤回乡。乡愁是凝聚乡村社会的重要文化基因。千百年来,从大山里走出去的徽州人,或致仕,或求学,或经商,最后都被乡愁牵引,或衣锦还乡,或叶落归根,他们用自己的人生经历为乡民树立了榜样,成为道德教化的楷模,成为古徽州和谐稳定的中坚力量。当今,有许多黄山人在外工作,可倡导退休的黄山籍官员、专家、学者、商人回乡安度晚年,以自己的学识、专长、资金、人脉等资源反哺桑梓,延续传统乡村文化的文脉,构建农村内在的文明生长机制,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二是吸引市民下乡。黄山市山清水秀、人文荟萃,交通便捷、宜居宜业。近年来,全国各地有许多城里人落户黄山市乡村,置业兼顾创业,参与乡村民宿、休闲旅游、养生养老等产业。黄山市可出台优惠政策或激励措施,吸引各地城市居民到辖区的乡村养老或创业。

  黄山市在发展全域旅游的同时,可依托星罗棋布的环境友好型乡村景点,发展健康养老产业,使全景黄山变成一个大的养老院。可创新机制,搭建城乡物权置换平台,鼓励城市退休人员用城里过剩的房子置换乡村农民的房子土地,既让城市老人在农村养老享受田园风光,解决上下楼不方便等问题,也让进城务工的农民缓解买不起房、租不起房的困难,让跟随父母进城的农村孩子享受城市的教育生活质量。

  三是重塑乡土精英。农民是振兴乡村的主体力量,重塑乡村吸引力、农民归属感,关键在于提升农民的价值认同以及尊严感和获得感。可借鉴外地经验,实施乡土人才“千村万人”评星定级计划,从评选老百姓最基本的生活、生产和文艺等方面的“一技之长”开始,通过比赛、认证、评审等方式,分门别类评鉴确认乡土人才的等级,让他们认识到自身价值,找到努力方向。同时,引导外出农民工返乡、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回乡、在城市长大的科技人员下乡,到农村的广阔天地创新创业,高起点发展现代精致农业和乡村休闲旅游等产业,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

省直单位  
             
省编办 省发改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省农科院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地震局 省国土资源厅
省环境保护厅 省统计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委员会 省水利厅 省林业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厅 省卫生厅 安徽行政学院 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侨办)
省国资委 省地税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工商局 省新闻出版局
省质监局 省安监局 省旅游局 省粮食局 省直机关事务局 省法制办 省金融办
省人防办 省信访局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省国防工办 省档案局 省招标局 省地矿局
省参事室 省地方志办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物价局 省能源局 省供销社 省国税局
安徽煤矿安监局 省气象局   省烟草专卖局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    
   
友情链接  
联商在线 安徽省企业经营与管理研究会 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 安徽省工业经济联合会 安徽省汽车经销商商会 浙江大学EMBA精英班 安徽省餐饮行业协会
嘉兴市安徽商会 贵州省安徽商会 云南省安徽商会 天津市安徽商会 南京市安庆商会 安徽省江苏商会 安徽省山东商会
安徽省上海商会 安徽省北京商会 山东安徽商会 安徽湖南商会 中山市安徽商会 四川省安徽商会 连云港市安徽商会
宁波市安徽商会 福建省安徽商会 宁夏安徽商会 上海市安徽商会 河南省安徽商会 沈阳安徽商会 昆山安徽商会
广西安徽商会 常州市安徽商会 杭州市安徽商会 安徽省广东商会 惠州安徽商会 镇江安徽商会 内蒙古安徽商会
义乌市安徽商会 江西省安徽商会 安徽省浙江商会 苏州市安徽商会 无锡安徽商会 温州市安徽商会 江苏省安徽商会
工商导报 徽商发展研究院 中国安徽 中安在线 中国新徽商 安徽省工商联

版权所有: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企业服务中心   皖ICP备2021009424号-1 技术支持:合肥网络推广
电话:0551-62607458 

邮箱:hsnjbwh@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