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最新动态 品牌安徽 入编年鉴 徽商老字号 优秀徽企 徽商风采 文件通知 徽商文化 商会信息 联系我们
文化建设的安徽实践:徽风皖韵 绽放时代"芳华"|徽商老字号|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 徽商发展年鉴编委会
天气预报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安徽省首季进出口总值... 4-26
推进复工复产:安徽创... 4-26
安徽:定制化人才培养... 4-26
定制金融产品助青年创... 4-26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 4-26
国家下达22.4亿元... 4-26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5
14条举措推动江北、... 4-15
安徽将组织实施一批科... 4-15
安徽加速打造“装配式... 4-15
安徽宣城—优化结构 ... 4-15
多部门联合印发若干意... 4-10
安徽出台意见 助力传... 4-10
安徽省“四送一服”平... 4-10
全面贯彻中央“六稳”... 4-10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4-10
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 4-10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0
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 4-10
【复工复产进行时】“... 4-1
品牌安徽 更多>>
顶格支持,构建赋能体... 3-21
“稳企增效 为民办实... 2-14
2021年安徽省发明... 2-9
华为发布六大数据存储... 12-30
第二届安徽省青年厨师... 12-16
“药材之乡”忙种药 12-9
安徽拟打造 “双招双... 12-3
安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 11-23
六安氢能公交“抢眼”... 11-22
合肥:“智”造赋能“... 11-22
“爱在初冬,暖心相伴... 11-15
纪念“和平将军”张治... 10-29
合肥皇冠假日酒店即将... 10-12
康宁第十子落户合肥 10-9
看安徽这些企业上榜“... 9-27
安徽省真招实措援企减... 9-15
安徽开展惠企政策知识... 9-13
直通服贸会 畅游新蓝... 9-7
“安徽智造”乘坐中欧... 9-3
宣城力推绿色食品产业... 8-30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网  址:www.hsyj.org

邮  箱:hsnjbwh@163.com

办公室地址: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徽商老字号  
文化建设的安徽实践:徽风皖韵 绽放时代"芳华"
日期:2017/12/22 13:45:36    来源:站内发布   点击:427次

来源:安徽日报

      12月21日,在合肥市天仙配大舞台,徽剧、泗州戏、嗨子戏、坠子戏、岳西高腔、庐剧等全省稀有剧种轮番登台,为市民献上一场视听盛宴。中国首届戏曲稀有剧种2018贺新春互联网公益晚会即将举办,主办方来到我省“寻访”优秀稀有剧种,邀请我省众多稀有剧种非遗传人登台献唱,共贺新春。吴文兵摄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重大部署。我省文化战线坚定文化自信,弘扬徽风皖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建设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力量、道德滋养和文化条件。

   培育核心价值观,“正能量”更加强劲

  11月9日,由省旅发委、省文明办、省质监局、省总工会联合主办的“你是最美的风景——2017安徽旅游行业风采展”在合肥举行,集中展示全省旅游行业的领军企业和先进人物故事,并揭晓旅游服务质量标杆单位以及年度安徽好导游、好游客名单。省旅发委副主任王靖说:“文明、诚信是旅游行业的核心价值,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 ”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我省各地各部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全面提升。

  凡人善举传大爱,身边好人暖人心。我省健全完善身边好人评选、宣传、学习、礼遇常态化制度化机制,累计评选各级身边好人100多万人。11月17日,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名单揭晓,我省陈贤、曹旭、罗腊英、许启金4人榜上有名。目前,我省1153人当选“中国好人”,总数连续九年位居全国第一;19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当选总数首次跃升为全国第一。

  文明创建硕果累累,源于富有创造性的扎实工作。我省深化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五大创建,深化“三线三边”综合治理,统筹推动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持续加大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宣传力度,建立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11月14日,新一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公布,淮北、蚌埠、宣城、安庆当选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当涂、天长、巢湖获评首届全国县级文明城市,我省新当选数位居全国第一。基层是文化工作的主阵地,也是文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我省深入推进“扫黄打非”进基层,构建网格化监管体系,为百姓营造健康向上、规范有序的文化环境。 11月,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推选出300个“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其中安徽省入选14个,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一位。

  讲好安徽故事,“软实力”更加凸显

  11月28日至12月1日,由省文化厅主办的“宣传十九大·文艺进基层——2017全省优秀现代小戏会演”在宿州大剧院精彩上演。淮北梆子戏《扶贫路上》、庐剧《茶好月圆》、黄梅戏《雨中的阳光》等11个剧种61个剧(节)目轮番上阵,内容涵盖脱贫攻坚、环境保护、孝老爱亲、文明创建、勤政为民等新鲜题材,演绎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老戏迷”张细连称赞道:“演员演得好、唱得好,戏剧内容更贴近老百姓的生活! ”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我省文艺工作者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深耕安徽文艺沃土,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

  今年,是我省文艺百花园的丰收之年,既出精品,又出人才。青年演员汪育殊凭借在徽剧《惊魂记》中的精彩表现,荣登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榜首。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创排的大型黄梅戏《大清名相》捧回第22届“曹禺剧本奖”。苗秀侠创作的长篇小说《皖北大地》入选2017年中国文艺原创精品出版工程(二期)项目。黄梅戏《邓稼先》、民族舞剧《李白》等25个项目成功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17年度资助项目。在中宣部第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评选中,我省广播剧《板车女孩》、歌曲《多想对你说》《走在小康路上》3部作品获“优秀作品奖”,省委宣传部荣获“组织工作奖”。

  文艺精品为文化产业供给优质资源,文化产业则为文艺精品走进百姓生活提供重要载体。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我省文化产业加快创新发展,一大批中国首创、世界一流的文化消费产品和文化新兴业态集中呈现。

  创新的道路上没有现成的答案和模式。7月16日,新华书店合肥三孝口24小时书店以全球首家共享书店的身份亮相,读者通过一款手机客户端就能轻松将图书借回家,这是传统书店行业一次颠覆式的创新和具体实践。

  艺术与技术融合,文化与科技碰撞。 9月22日,安徽演艺集团与中国电信安徽分公司联合打造的iTV“有戏安徽”专区上线,并首次同步直播大型黄梅清唱剧《红梅赞》,当日25565名用户通过电视或手机端收看演出,是安徽大剧院现场观众的16倍。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随着我省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文化产业的带动和关联效应日益突出,“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互联网”……跨界融合成为全省文化产业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

  推进文化为民,“获得感”更加实在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在精神文化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让老百姓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始终是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我省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建设,打造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老百姓的文化“获得感”更加实在。

  为了让“老乡”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和城里一样的文化福利,我省稳步推进农家书屋、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广播电视“村村通”和“送戏进万村”等文化民生工程建设。截至11月,全省农家书屋共补充更新出版物111.2万册;公益电影放映19.31万场,提前完成全年18.53万场的放映任务,新片率高达56%;“送戏进万村”演出20867场,提前完成15442场的年度任务;40.7万户农村家庭安装了直播卫星“户户通”设备,免费收看47套广播台和58套电视节目。

  针对村级文化设施不足、资源分散、活动组织难等问题,我省建设农村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农民文化乐园,努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目前,全省已建成农民文化乐园1500多个,文化乐园已成为农民群众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的重要场所,成为农民群众建在家门口,用得上、玩得转、喜欢去的快乐家园,更为全国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贡献了‘安徽经验’。 ”省文化厅办公室主任房蒲生说。

  文化民生工程“建起来”更要“转起来”。今年我省继续深入推进县域公共图书总分馆制,开展县级文化馆总分馆建设,同时加快公共文化服务网上实时监测平台建设,对博物馆免费开放、“送戏进万村”、文化市场执法等活动进行网上实时监测。

  加油鼓劲“扶精神”,三级联动显担当。从4月至11月,我省以“文艺扶贫携手小康”为主题开展惠民演出活动,组织省市县三级文艺工作者为10个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献上10场大型演出。全民共享文化宴,真金直补惠民生。11月26日,持续3个月的第四届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落下帷幕。据初步统计,消费季期间,全省共计93.46万人(次)享受“五看”刷卡消费立减折扣补贴,共发放补贴资金1139.40万元,拉动消费1.26亿元;其中,国家级贫困县11.27万人(次)享受补贴,发放补贴资金229.90万元。

省直单位  
             
省编办 省发改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省农科院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地震局 省国土资源厅
省环境保护厅 省统计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委员会 省水利厅 省林业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厅 省卫生厅 安徽行政学院 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侨办)
省国资委 省地税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工商局 省新闻出版局
省质监局 省安监局 省旅游局 省粮食局 省直机关事务局 省法制办 省金融办
省人防办 省信访局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省国防工办 省档案局 省招标局 省地矿局
省参事室 省地方志办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物价局 省能源局 省供销社 省国税局
安徽煤矿安监局 省气象局   省烟草专卖局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    
   
友情链接  
联商在线 安徽省企业经营与管理研究会 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 安徽省工业经济联合会 安徽省汽车经销商商会 浙江大学EMBA精英班 安徽省餐饮行业协会
嘉兴市安徽商会 贵州省安徽商会 云南省安徽商会 天津市安徽商会 南京市安庆商会 安徽省江苏商会 安徽省山东商会
安徽省上海商会 安徽省北京商会 山东安徽商会 安徽湖南商会 中山市安徽商会 四川省安徽商会 连云港市安徽商会
宁波市安徽商会 福建省安徽商会 宁夏安徽商会 上海市安徽商会 河南省安徽商会 沈阳安徽商会 昆山安徽商会
广西安徽商会 常州市安徽商会 杭州市安徽商会 安徽省广东商会 惠州安徽商会 镇江安徽商会 内蒙古安徽商会
义乌市安徽商会 江西省安徽商会 安徽省浙江商会 苏州市安徽商会 无锡安徽商会 温州市安徽商会 江苏省安徽商会
工商导报 徽商发展研究院 中国安徽 中安在线 中国新徽商 安徽省工商联

版权所有: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企业服务中心   皖ICP备2021009424号-1 技术支持:合肥网络推广
电话:0551-62607458 

邮箱:hsnjbwh@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