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最新动态 品牌安徽 入编年鉴 徽商老字号 优秀徽企 徽商风采 文件通知 徽商文化 商会信息 联系我们
“淮上明珠”端出文化大餐|徽商老字号|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 徽商发展年鉴编委会
天气预报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安徽省首季进出口总值... 4-26
推进复工复产:安徽创... 4-26
安徽:定制化人才培养... 4-26
定制金融产品助青年创... 4-26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 4-26
国家下达22.4亿元... 4-26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5
14条举措推动江北、... 4-15
安徽将组织实施一批科... 4-15
安徽加速打造“装配式... 4-15
安徽宣城—优化结构 ... 4-15
多部门联合印发若干意... 4-10
安徽出台意见 助力传... 4-10
安徽省“四送一服”平... 4-10
全面贯彻中央“六稳”... 4-10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4-10
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 4-10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0
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 4-10
【复工复产进行时】“... 4-1
品牌安徽 更多>>
顶格支持,构建赋能体... 3-21
“稳企增效 为民办实... 2-14
2021年安徽省发明... 2-9
华为发布六大数据存储... 12-30
第二届安徽省青年厨师... 12-16
“药材之乡”忙种药 12-9
安徽拟打造 “双招双... 12-3
安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 11-23
六安氢能公交“抢眼”... 11-22
合肥:“智”造赋能“... 11-22
“爱在初冬,暖心相伴... 11-15
纪念“和平将军”张治... 10-29
合肥皇冠假日酒店即将... 10-12
康宁第十子落户合肥 10-9
看安徽这些企业上榜“... 9-27
安徽省真招实措援企减... 9-15
安徽开展惠企政策知识... 9-13
直通服贸会 畅游新蓝... 9-7
“安徽智造”乘坐中欧... 9-3
宣城力推绿色食品产业... 8-30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网  址:www.hsyj.org

邮  箱:hsnjbwh@163.com

办公室地址: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徽商老字号  
“淮上明珠”端出文化大餐
日期:2018/1/8 14:09:47    来源:站内发布   点击:425次

来源:安徽日报 

    近年来,蚌埠市充分发挥文化馆等公共文化阵地作用,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力,激发文化创新活力,努力满足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本报记者孙言梅

  蚌埠文化底蕴深厚,素有禹会诸侯地、淮上明珠城之称。日前,由蚌埠市文化馆组织策划的蚌埠第五届社区歌舞大赛决赛在该市大剧院举行。当天,来自三县六区的18支队伍现场拿出绝活,音舞诗、时装秀、双条鼓、健身舞等精彩节目纷呈亮相,为前来观看的几百名市民在家门口献上了一场丰盛的“文化大餐”。龙子湖畔歌舞欢

  一月的皖北,冬寒已深。走进位于龙子湖西岸的蚌埠市文化馆,歌声、鼓声、琴声不时传入耳畔。在一楼300平方米的舞蹈排练厅内,50多岁的吴成刚正在和伙伴们加紧排练花鼓灯舞蹈。

  伴随着欢畅的曲调,排练者们拿起折扇,摆起手来,扭起身子,个个脸上洋溢着笑意,展现出十足的精气神。 “自从搬到新馆,基础条件大大改善,我们学舞、排练都更加有劲啦。 ”跳舞的间歇,老吴向记者感慨。过去,老文化馆在蚌埠市科学宫附近,除去工作人员办公场所,仅有两间活动室,因场地小,条件差,很多群众文化活动和培训都没办法开展。

  2016年,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蚌埠市文化馆新馆落址龙子湖畔,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是老馆面积的3倍。 “新馆严格按照国家一级馆建设标准,不仅建成4个多功能排练室,戏曲排演室、舞蹈房、钢琴教室、书法教室等也一应俱全,教室宽敞又亮堂,还配备了空调、投影仪等设备,十分气派。 ”蚌埠市文化馆馆长王晓东向记者介绍,利用馆内资源,文化馆广泛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2017年,蚌埠市文化馆实行零门槛免费对外开放,开办舞蹈、声乐、摄影、书法、器乐、剪纸、体育等公益培训班38个班次,全年参与免费培训5000余人次;开展“非遗进校园”“戏曲进校园”活动,受益师生达8000人次。

  “在培训班学习花鼓灯,学期末老师组织我们排练节目,年底还会下基层演出。 ”自从加入了文化馆培训班的“大家庭”,吴成刚的老年生活愈发精彩,不仅空闲时间有事“忙乎”,还因文化馆的平台结交了几个知心伙伴。 “文化馆的培训班报班没有门槛,对外全免费,我们周围和附近不少居民经常来这里排练,给大家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快乐。 ”老吴开心地说。“四梁八柱”撑起文化“楼”

  不久前,在广东省江门市举办的2017“戴爱莲杯”群星璀璨人人跳全国舞蹈展演活动中,由蚌埠市著名导演娄楼、赵佳、赵新盟编导、蚌山区文化馆参演的花鼓灯舞蹈《赶灯场·扭啊扭》荣获展演最高奖项“魅力之星”奖,编导获“魅力编导”奖,蚌山区文化馆获“星级组织”奖,该作品还应邀参加了闭幕式暨惠民演出。

  “《赶灯场·扭啊扭》是花鼓灯舞蹈的高水平代表作,近期,区文化馆正在联合市文化馆和其他县区文化馆,组织人员排练,准备年底文艺演出时把节目送到乡镇、社区,让基层群众都能欣赏到花鼓灯精品佳作。 ”蚌山区文化馆馆长顾利说。

  为了创作优质文艺作品,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我们每年都会聘请省内外知名导师来馆编排节目,共同创作曲艺、舞蹈、戏曲、音乐等文艺精品,为群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 ”据王晓东介绍,蚌埠市群众性文艺作品在历届安徽省“群星奖”比赛中都处于领先地位。 2017年,在全省“六一”少儿文艺调演中,蚌埠市文化馆有4个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总数居全省前列。

  依托文化馆的辐射带动作用,蚌埠市组建专业艺术人才队伍、文化辅导员队伍、文化志愿者队伍、业余文艺队伍,目前该市共有合唱团、舞蹈队、曲艺团、戏剧团、民乐队等各类艺术团队300多支,文艺骨干6000余人,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架起“四梁八柱”。在艺术团队的助力下,社区歌舞大赛、美丽乡村文艺汇演、农民歌手大赛、全市曲艺大赛等各类品牌文化活动不断涌现,且呈现群众参与度高、影响力持续扩大的显著特点,极大地丰富和活跃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

  “文化事业的繁荣,不仅是群众能在家门口欣赏到优质文化作品,而且体现在广泛参与文化建设方面。文化馆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组织者,打造精品佳作,优化服务能力,才能吸引更多的市民参与文化活动中来。 ”蚌埠市文广新局公共文化科科长黄根良说。组建联盟形成“朋友圈”

  长期以来,受人员、资源等因素的限制,县区文化馆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较为薄弱。开展活动形式单一,编排节目内容重复,影响了基层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验。

  对于蚌埠市龙子湖区文化馆馆长胡霞来说,往年每临重大节庆,都十分“难熬”,“我们也想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可是馆里就那么几个人,文化资源十分有限,只能简单编排几个节目勉强凑合一下。 ”

  作为政府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组织指导群众文化活动和传播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文化馆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要破解基层文化馆在设施、资源、人员、服务效能等方面的诸多问题,必须进行创新。2017年上半年,蚌埠市文化馆牵头与该市三县四区文化馆组建联盟关系,搭建多种形式的资源互通、上下互联的流动服务网络,共同开展高质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

  “联盟关系一建立,蚌埠市8家文化馆集聚各方资源,共同组织开展活动。大家相互学习、促进,不仅对后进单位起到很好的‘传帮带’作用,同时为群众带去了内容多样的文化活动。 ”胡霞告诉记者,现在,重大节庆日或主题活动时,每馆出一个或两个节目,这样可以把自己的分工做细做精,避免重复工作,编排出来的节目也经得起群众的检验。

  为推进公共文化资源共享共用,蚌埠市组织各级文化馆、专业院团、社会文艺团队送文化到农村、进社区和企业,蚌埠市图书馆深入机关、学校、社区、部队等设立26个馆外流动借阅点,促进城乡文化交流。 “截至目前,全市共拥有上等级图书馆4个、上等级文化馆7个、博物馆4个、5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中心)、924个农家书屋、52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初步建立起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体系,‘城市一刻钟、农村半小时’的公共文化服务圈基本形成。 ”蚌埠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曹杰表示,下一步,蚌埠市将以创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深化“菜单式”“订单式”服务,加速数字馆建设,打造基层综合性公共数字文化服务平台,为基层群众提供集成化、一站式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不断提升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和生活幸福感。

省直单位  
             
省编办 省发改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省农科院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地震局 省国土资源厅
省环境保护厅 省统计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委员会 省水利厅 省林业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厅 省卫生厅 安徽行政学院 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侨办)
省国资委 省地税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工商局 省新闻出版局
省质监局 省安监局 省旅游局 省粮食局 省直机关事务局 省法制办 省金融办
省人防办 省信访局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省国防工办 省档案局 省招标局 省地矿局
省参事室 省地方志办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物价局 省能源局 省供销社 省国税局
安徽煤矿安监局 省气象局   省烟草专卖局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    
   
友情链接  
联商在线 安徽省企业经营与管理研究会 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 安徽省工业经济联合会 安徽省汽车经销商商会 浙江大学EMBA精英班 安徽省餐饮行业协会
嘉兴市安徽商会 贵州省安徽商会 云南省安徽商会 天津市安徽商会 南京市安庆商会 安徽省江苏商会 安徽省山东商会
安徽省上海商会 安徽省北京商会 山东安徽商会 安徽湖南商会 中山市安徽商会 四川省安徽商会 连云港市安徽商会
宁波市安徽商会 福建省安徽商会 宁夏安徽商会 上海市安徽商会 河南省安徽商会 沈阳安徽商会 昆山安徽商会
广西安徽商会 常州市安徽商会 杭州市安徽商会 安徽省广东商会 惠州安徽商会 镇江安徽商会 内蒙古安徽商会
义乌市安徽商会 江西省安徽商会 安徽省浙江商会 苏州市安徽商会 无锡安徽商会 温州市安徽商会 江苏省安徽商会
工商导报 徽商发展研究院 中国安徽 中安在线 中国新徽商 安徽省工商联

版权所有: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企业服务中心   皖ICP备2021009424号-1 技术支持:合肥网络推广
电话:0551-62607458 

邮箱:hsnjbwh@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