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最新动态 品牌安徽 入编年鉴 徽商老字号 优秀徽企 徽商风采 文件通知 徽商文化 商会信息 联系我们
黄梅戏演员 多了不少“牛气”的90后|徽商文化|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 徽商发展年鉴编委会
天气预报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安徽省首季进出口总值... 4-26
推进复工复产:安徽创... 4-26
安徽:定制化人才培养... 4-26
定制金融产品助青年创... 4-26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 4-26
国家下达22.4亿元... 4-26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5
14条举措推动江北、... 4-15
安徽将组织实施一批科... 4-15
安徽加速打造“装配式... 4-15
安徽宣城—优化结构 ... 4-15
多部门联合印发若干意... 4-10
安徽出台意见 助力传... 4-10
安徽省“四送一服”平... 4-10
全面贯彻中央“六稳”... 4-10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4-10
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 4-10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0
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 4-10
【复工复产进行时】“... 4-1
品牌安徽 更多>>
顶格支持,构建赋能体... 3-21
“稳企增效 为民办实... 2-14
2021年安徽省发明... 2-9
华为发布六大数据存储... 12-30
第二届安徽省青年厨师... 12-16
“药材之乡”忙种药 12-9
安徽拟打造 “双招双... 12-3
安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 11-23
六安氢能公交“抢眼”... 11-22
合肥:“智”造赋能“... 11-22
“爱在初冬,暖心相伴... 11-15
纪念“和平将军”张治... 10-29
合肥皇冠假日酒店即将... 10-12
康宁第十子落户合肥 10-9
看安徽这些企业上榜“... 9-27
安徽省真招实措援企减... 9-15
安徽开展惠企政策知识... 9-13
直通服贸会 畅游新蓝... 9-7
“安徽智造”乘坐中欧... 9-3
宣城力推绿色食品产业... 8-30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网  址:www.hsyj.org

邮  箱:hsnjbwh@163.com

办公室地址: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徽商文化  
黄梅戏演员 多了不少“牛气”的90后
日期:2018/1/22 10:49:53    来源:站内发布   点击:455次

  中安在线讯据江淮晨报报道,“首秀”时,连演三场,场场爆满;再次“登台”,恰逢合肥最冷的日子,戏迷从千里之外的北方城市赶来看演出——传统戏剧“融合”现代科技、全新复排的3D全息黄梅戏舞台剧《龙女》,时隔33年后再度公演,屡屡创下佳话。

  向“老电影”致敬的新《龙女》,启用了一批90后为主的青年演员,原汁原味的唱腔完美重现经典,那些抱着“挑刺”之心来的“电影粉”也直夸“服气”。没有人知道,为了这一天,这些90后黄梅戏演员们在台下“磨”、“泡”了10余个春秋。更多的黄梅戏演员已经转行,他们还在坚守,只为传统戏曲的情怀。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推广黄梅戏,希望有更多的同代人关注黄梅戏,“抓住年轻人,黄梅戏才有生命。”

  重温经典3D版《龙女》再“登台”

  1月12日晚,在安徽艺术剧院,新视觉黄梅戏《龙女》上演。这是自复排公演“首秀”之后,《龙女》的第二次登台,尽管是天气寒冷,剧院里仍坐了八成满。

  《龙女》讲述的是龙王女儿与穷书生的爱情故事,这出带有神话色彩的黄梅戏,曾在1984年以电影形式放映,与《天仙配》、《牛郎织女》并称“三仙”黄梅戏电影。之后,很多戏迷呼吁将《龙女》搬上舞台。可惜,当年技术所限,“上天入地”、“龙后吐珠”、“行云布雨”等神话情节,无法在戏曲舞台展现,留下遗憾。

  一晃33年,科技日新月异,成熟的3D全息技术将不可能变为现实。2017年,将传统戏剧与现代科技相融合、全新复排的3D全息黄梅戏舞台剧《龙女》上演,一偿戏迷多年夙愿。“用3D全息技术复排此剧,既是致敬经典电影,也是对黄梅戏曲创新发展的探索。”当年担任电影《龙女》舞台导演的孙怀仁说道。

  年逾古稀的老戏迷们坐在台下,看着“深海”、“龙宫”、“龙后吐珠”等场景在舞台上栩栩呈现,恍若置身实景,惊艳又惊叹,不禁落泪。炫丽的舞台效果、演员熟练的技艺、黄梅戏特有的优美唱腔……新《龙女》完美重现经典,让老戏迷们重温记忆中的黄梅神话故事,回味他们的芳华岁月。

   90后青年黄梅戏演员大放异彩

  新《龙女》还有一个创新,没用老演员打“情怀牌”,而是启用了一批“90后”为主的青年演员。

  作为经典黄梅剧目,《龙女》在安徽省黄梅剧院创作史上留下深刻记忆,马兰、黄新德、吴亚玲、张辉等优秀艺术家的演绎,更是树立起一个个难以企及的艺术形象。时隔30余年,观众审美品位提升,眼光“挑剔”,要求更高,将《龙女》完全“交棒”给一群年轻人,不可谓不大胆。

  “经典剧目的特色在于常演常新,黄梅戏要传承,更要发扬。只有抓住年轻人,黄梅戏才有生命。”省黄梅戏剧院院长蒋建国说,复排《龙女》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给年轻演员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新戏从不成熟到成熟,需要一个过程。对年轻演员来说,有传统经典剧目复排,不断锤炼,能行之有效地促进成长。”

  新《龙女》再“登台”,同时拉开“明日之星”青年艺术人才系列展演序幕。1月12日-3月4日,在安徽艺术剧院,黄梅小戏、折子戏,二胡专场音乐会,唢呐与柳琴音乐会,情景剧《脊梁》,小剧场话剧《不作你作谁》、歌舞剧《仰望城市的七个瞬间》将轮番上演,传统戏曲、民族风、西洋乐“混搭”,尽显青年艺术人才风采。

  “‘明日之星’展演,是专门为了培养青年艺术人而建立的平台,让他们出成绩、出成果,接受观众检验。”蒋建国说道。未来,国家二级演员张小威,优秀青年演员邬云、何凤娇、佘畅、何凤娇、赵丽、赵章伟等一众黄梅戏曲“明日之星”,将在属于他们的舞台上大放异彩。

  首次挑大梁,生怕“毁了”黄梅戏

  然而,回忆当时,刚拿到角色的青年演员们并不轻松。

  《龙女》将重登舞台的消息传出,迅速吸引大批忠实影迷,他们出乎意料的坚守“老电影”情怀。“唱腔可别改”、“不要改台词”、“也别换服装”……几乎每天,剧组都能收到各种反馈,表达的意思都一样:全新复排的《龙女》,要和电影版一致。

  一边是创新,另一边是怀旧,天平的两端该如何平衡?那段时间,这个问题困扰着每一个初挑大梁的青年黄梅戏演员们。最后,他们答复影迷,在舞美和技术创新的同时,保证戏曲的原汁原味。

  “压力特别大,老艺术家的形象太经典了,想都不敢想超越,不砸牌子就万幸了。”演员之一何凤娇说道。何凤娇是个“90后”,2006年考入安徽省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3年,曾在多次大赛中斩落奖项,因在一次小戏调演中表现出色,被招入省黄梅戏剧院。

  在同门演员看来,何凤娇颇具天分,他们管这叫“祖师爷赏饭吃”。首次担纲大戏,又是“挑战”经典,何凤娇丝毫不敢懈怠,勤练之余,反复观看历史影音,向老一辈艺术家求教,“只能鼓足劲,拼了。”

  2个月后,赵丽接到了新编黄梅戏《孔雀西北飞》,这是一部讲述婆媳关系的现代戏,“恶媳妇”与“勤婆婆”的设定,与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婆婆磨媳妇”相映射。

  赵丽是何凤娇的同班同学,也是出类拔萃的演员,此前曾在折子戏中担任主角,担纲大戏也是第一次。“前所未有的压力,生怕没演好,砸了黄梅戏的招牌,长期失眠。”赵丽一头扎入新戏中,熟读剧本、揣摩角色,睡不着就起来练身段,熬了一夜又一夜。

  为揣摩角色每天熬夜写“角色传记”

  真正走到舞台中心,这些年轻演员们才知道有多难。

  在新视觉黄梅戏《龙女》中,何凤娇扮演两个角色,龙女云花公主(B角)、小丫鬟珍姑(A角),一个端庄温柔,一个俏皮泼诞,反差很大。前者对于气质文雅的何凤娇来说不算难事儿,而后者情窦初开的少女“人设”,对自觉有点严肃的她来说挑战不小。

  “装”、“生硬”、“端着”,彩排初期,这三个“标签”始终跟随何凤娇,当她和龙女云花公主(A角)同时上台,一看就是两个公主。就算别人不说,何凤娇也知道自己的表现不合格,学黄梅戏以来,她头次尝到了挫败的滋味。

  在《孔雀西北飞》中扮演现代版“焦仲卿”的赵章伟,一上来也陷入了困境。“从小练的一招一式,主要是为了古装戏,唱到一段,出什么动作,手举多高都是固定的,程式化演出。”赵章伟说。而这一套在现代戏中完全不适用,“现代戏强调丰满的角色表现,融入角色,有强大的内心戏做支撑。”

  身为80后,赵章伟是这一批青年演员中的“老大哥”,从艺时间长,舞台经验丰富。可是,刚开始排练时,他竟也无措得“手都不知道往哪儿放”。

  只能苦练!

  何凤娇每天从早唱到晚,一点点“找回”不解世事、娇俏可爱的声音,累了就喝口参茶,困极了就蜷在椅子上打个盹,这让她时有回到10年前的错觉。当年,刚学艺的何凤娇“不知天高地厚”地竞争“挡马”一角,也是这样从早练到晚,每天早上5点多就进练功房,等学校早功课开始,她已经出了一身汗。连“泡”一个多月,终于拿下角色,在学校引起不小的轰动。

  赵章伟和赵丽除了练功,其它时间都在静心读剧本,揣摩角色。台词上简单的一句话,都要“扩展”为丰富的内心戏,哪怕排练再晚再累,每天都必须写人物小记。记不清多少个午夜,赵丽因为对角色揣摩不到位,急得直掉眼泪,“很苦,但是进步也大,值了。”

  为演活角色到街头观察百态人生

  新视觉黄梅戏《龙女》男一号“书生”的扮演者张小威本来擅长武生,这次在《龙女》中扮演书生。从“武”到“文”,没有夸张的大动作“串场”,又要演绎出书生的柔弱和单薄,张小威开始留意身边人,找感觉。

  佘畅挺帅,不苟言笑时,隐约透着几分酷意,和他在《龙女》中扮演的黑蛟将军有点像。

  虽说出身黄梅世家,可“90后”的佘畅,本无意学黄梅戏,吉他、贝斯、架子鼓等西洋乐器才是他的“心头好”,在妈妈的“哄骗”下才“入坑”的。

  佘畅的起点“不一般”,唱腔启蒙老师是素有黄梅戏“磁带王子”之称的潘启才,身段启蒙老师是京剧演员高德笙。他也确实争气,几年间,从清唱到“小戏”,再到饰演“大戏”中的小配角,直至在《龙女》中扮演唯一的反派,挑起“大戏”。接了《龙女》之后,佘畅全身心投入,坐公交车也不忘揣摩剧情,不但嘴里念念有词,忘情时还伸出兰花指比划,回神之后,“收获”大片异样眼光。

  在《龙女》中扮演书童文哥的徐镭洋,自幼爱好模仿,邻居大爷每晚在村头就着花生米喝白酒,小小年纪的他也“照葫芦画瓢”。接下“书童”一角,徐镭洋犯了“轴劲儿”,沉入剧本,反复揣摩角色,时常站在路边定定观察孩童,由此加入了走路甩手的小动作,将天真少年憨厚、俏皮的模样演绎得淋漓尽致。

  坚守黄梅戏只因不舍传统戏曲

  新视觉黄梅戏《龙女》公演之后,反响不错,原本不太看好的影迷、戏迷们很满意,给演员们留言:“演得真好,没想到一群年轻人把这戏又给演活了,依稀有几分前辈的风采。”

  当然也有批评。戏曲中,有一幕是云花公主掀盖头,何凤娇掀起的“节点”不太一样,不少观众注意到了,提出质疑。戏迷们提的意见,青年演员们都会用心看,记在心里,是警醒,更是鞭策。

  从艺15年,赵章伟的很多同学已经转行,继续留在舞台上的最多5个。

  “太清苦、坚持不易。”姚恩田也是一位“老戏骨”,至今仍坚持在舞台上。他说,几乎每一位黄梅戏演员“出头”之前,都要接受四五年的专科演员学习,再经历至少5年的“磨”、“泡”、“锤”,从跑龙套开始,一点点成长。戏曲演员在台上风光无限,可背后的辛酸,却被悄悄“掩盖”在磨平的脚趾、身不离手的护嗓“神器”、单调无趣的“朋友圈”之下。

  张小威的坚持更让人感觉不易。他12岁起开始学艺,本是前途无限的“新星”,却因为尴尬的变声期,被调去负责音响控制。省黄梅剧院的灯光和舞美,近70%是演员转行的,基本都是抱憾离开心爱的舞台。

  但张小威不甘心,“我喜欢黄梅戏,热爱传统戏曲艺术,情怀很深。”转入后台的几年,他依然每天不到6点就起床练嗓子,“呵哈啊呵哈啊”成为那几年的主旋律。凭借出色的表现,张小威又回归舞台。

  张小威很幸福,其他的“明日之星”们也说自己幸运,能有机会崭露头角。也正因为机会珍贵,他们不敢自得,更不敢懈怠,“哪怕偷懒一天,都生怕赶不上了。”赵章伟说。

  省黄梅剧院每年考核,身段、唱腔、乐礼等多个项目逐一评审,综合评分前位的业务尖兵才能入围“明日之星”。何凤娇连续被选为“明日之星”,她给自己定的目标就是“一直追”,“黄梅戏对演员的要求高到近乎苛刻,三天不练功就可能无法撑完全场。选择坚守,只有咬着牙,耐住寂寞,勤学苦练。”

  时代不同,黄梅戏也在改变,“声光电”结合、3D全息技术融合,甚至是“混搭”交响乐、演唱会,未来还会有更多“新生物”搬上戏曲舞台。

  青年演员们在默默地学,“不仅学黄梅戏,还要学豫剧、京剧、歌剧、话剧,只要对表演有帮助的,样样都要学。”赵丽说道。同时,他们也在用年轻人的方式做努力,直播演出,用微博、微信和戏迷互动。现在,这些黄梅戏演员们的“粉丝”不少,而且基本都是年轻人,有些“粉丝”像追星似的,追着他们各地跑看演出。

  何凤娇想把中学同学聚在一起,请他们来看《龙女》,“现在的黄梅戏演出,像是舞台剧,也不逊于电影。希望它能走得更远、更广,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省直单位  
             
省编办 省发改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省农科院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地震局 省国土资源厅
省环境保护厅 省统计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委员会 省水利厅 省林业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厅 省卫生厅 安徽行政学院 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侨办)
省国资委 省地税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工商局 省新闻出版局
省质监局 省安监局 省旅游局 省粮食局 省直机关事务局 省法制办 省金融办
省人防办 省信访局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省国防工办 省档案局 省招标局 省地矿局
省参事室 省地方志办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物价局 省能源局 省供销社 省国税局
安徽煤矿安监局 省气象局   省烟草专卖局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    
   
友情链接  
联商在线 安徽省企业经营与管理研究会 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 安徽省工业经济联合会 安徽省汽车经销商商会 浙江大学EMBA精英班 安徽省餐饮行业协会
嘉兴市安徽商会 贵州省安徽商会 云南省安徽商会 天津市安徽商会 南京市安庆商会 安徽省江苏商会 安徽省山东商会
安徽省上海商会 安徽省北京商会 山东安徽商会 安徽湖南商会 中山市安徽商会 四川省安徽商会 连云港市安徽商会
宁波市安徽商会 福建省安徽商会 宁夏安徽商会 上海市安徽商会 河南省安徽商会 沈阳安徽商会 昆山安徽商会
广西安徽商会 常州市安徽商会 杭州市安徽商会 安徽省广东商会 惠州安徽商会 镇江安徽商会 内蒙古安徽商会
义乌市安徽商会 江西省安徽商会 安徽省浙江商会 苏州市安徽商会 无锡安徽商会 温州市安徽商会 江苏省安徽商会
工商导报 徽商发展研究院 中国安徽 中安在线 中国新徽商 安徽省工商联

版权所有: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企业服务中心   皖ICP备2021009424号-1 技术支持:合肥网络推广
电话:0551-62607458 

邮箱:hsnjbwh@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