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合肥晚报
在合肥,从腊月二十六一直到元宵节,在古色古香的合肥城隍庙大院和颇具艺术气息的合肥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合肥市第二十四届新春文化庙会每天都在精彩上演。
这一道年味浓郁的文化大餐,结合改建后古色古香的城隍庙文化街区和滨湖时尚艺术的合肥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突出传统庐州特色、提升传统文化品位:面塑、葫芦烙画、核雕、糖画(吹糖人)、剪纸、蛋雕、棕编、珠编、文玩摆件、葫芦雕刻、吴山铁字、皮影、泥塑、火笔画、麦秆画、刺绣……均以传统佳节的民俗表演为主,展览也安排了剪纸作品展等一系列年味十足的民间民俗展览展示,此外还有“合肥好声音”最美笑声、“逛庙会唱大戏”、免费送春联、“万条谜语大竞猜”等一系列与春节氛围相符的文化活动,精彩纷呈,年味儿十足。
糖画绘出甜蜜的年味儿
“过年喜庆,给我画条大龙,再画只凤凰,龙凤呈祥!”“今年是狗年,给我画只狗,大吉大旺。”“我要一条鱼,年年有余。”“给我画一匹马,马到成功。”2月11日下午,在城隍庙庙会的一个糖画摊位前,挤满了小朋友,孩子们叽叽喳喳,热闹非凡,争先恐后地挑选着自己喜欢的糖画,而正在微笑着做糖画的正是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韩氏糖人”传承人韩正友老人。
糖画是一种传统民间手工艺,以糖为材料来进行造型。糖画所用的工具仅一勺一铲,糖料一般是山芋糖加白砂糖放在炉子上用温火熬制,熬到可以牵丝时即可以用来浇铸造型了。
在作画时,艺人用小汤勺舀起溶化了的糖汁,在石板上飞快地来回浇铸,画出造型。当造型完成后,随即用小铲刀将糖画铲起,粘上竹签。
韩正友老人今年62岁了,他告诉记者,制作糖画的手艺他家已有四代传承。“有的糖画只需几秒,有的则要几分钟。”韩正友现场作画,铜勺舀起一勺糖浆,在大理石台面上几笔就勾勒出一匹马,蝴蝶、兔子、狗的造型也是信手拈来。“像龙、凤图案比较复杂,做的时间要长一些。”
几秒钟的糖画创作背后却是几十年的功底及经验。韩正友告诉记者,熬糖浆别看简单,实则不然,“熬糖浆一定要用铜锅、铜勺、铜铲。铜黄色才是糖浆的颜色,铜勺舀起糖浆,如果有色差,说明就熬老了。一般一锅糖,要熬两个小时。”
糖画如今并未能较好地融入市场,韩正友的不少徒弟学习了一半为了生计而放弃,会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为传承这门古老技艺,韩正友在合肥南岗小学义务传艺已有4年,免费教孩子学习糖画,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这么有韵味的传统技艺,不能就这样丢失了。城隍庙庙会我每年都来,有时还去合肥市文化馆展示,希望这门传统手艺能让大家感受到过年的味道。”
鸡蛋上雕小狗令人称道
“哇,快看,这些鸡蛋上有画啊,真漂亮。”城隍庙庙会,“庐州蛋雕”非遗传承人王剑的摊位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参观。大家小心翼翼地捧起眼前一个个蛋雕作品,仔细观摩,发出啧啧惊叹声。形态各异的狗年生肖、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如梦如画的江南水乡……蛋壳上的水墨画晕染明显,极具韵味。用手触摸,能感到小狗身上毛发的质感,栩栩如生、形象逼真。
这些蛋雕作品的创作者王剑是非遗传人,被誉为“蛋壳上的舞者”,创作已有30多年。一把刀片、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便是他的全套工具。王剑制作一件蛋雕作品少则三五天,多则半个月,慢工出细活是他做手艺的捷径。“我的蛋雕是深浮雕,以中国水墨画、工笔画为基础。”随着不断的尝试、摸索,他发现只有单面刀片可以达到极其细腻的效果,慢慢就形成了庐州蛋雕特有的细腻、水墨感极浓的艺术风格。
从事蛋雕创作如履薄冰,真可谓战战兢兢,稍一闪失便前功尽弃。凭借着扎实的绘画基础,再加上不断提高的雕刻技艺,王剑的蛋雕艺术水平越来越高,许多看过他作品的人都啧啧赞叹。
王剑善于利用蛋壳表层和里层的色差,刻画出水墨画的视觉效果,而这也是庐州蛋雕的最大特色。王剑蛋雕的创新除了表现在蛋壳大小和颜色上,更多地还是体现在选材和构思上,他创作了很多系列主题作品,比如“中国火车60年发展变迁”系列、“西游记”系列、“水浒”系列等。每当身边发生一些重大事件,他都会拿起刀片,任由脑海中的思绪在蛋壳上轻舞飞扬。
为了弘扬这门非遗文化,王剑和妻子多次应邀参加各种非遗技艺展示和传承教学活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做好庐州蛋雕的传承,让更多的人喜爱上这门艺术。希望有一天,庐州蛋雕能成为合肥的一张名片,走出中国,走向世界……”
“江淮船王”教你手制航模
“这个庙会真热闹,快看,连非遗船王都来啦!”这位被称为“指尖上的江淮船王”的民间艺术家叫吴培,春节庙会,他带着大大小小几十个精致的手工船模来到城隍庙,为前来赶庙会的市民朋友们展示自己精湛的非遗船模制作技艺。
“小朋友,过来试试看,我来教你做航模。”在吴老师的亲自教授下,好几个小朋友跃跃欲试,卷起袖子拿起小锤子“叮叮当当”地敲打了起来。“真好玩,我也想做船模。”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现场顿时成了一个热火朝天的“手工课堂”,看着大家的积极性这么高,一旁的吴培老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李鸿章官船、郑和宝船、汴河官船……吴培有一个上百平方米的“造船梦工厂”,里面有上百艘各类古船模型和不少桅杆、舵、桨等船具,这是他花费十多年时间亲手打造的。
古船模型,是指按原船比例缩小或放大制作的船体模型,其零部件均与原船一致。吴培所做的古船,均是以具有真实历史背景的名船为蓝本,用木料做成的古代名船。每艘船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段历史,甚至记载着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
从图纸的设计到资料的搜集,再将普通不过的木头变为一艘艘美轮美奂的古船模型,每一件作品都要经过精雕细琢,都是用无数心血浇筑出来的。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吴培对古船制作有了自己一道道严格的工序,造船的过程其实是痛苦而漫长的,几百道复杂工序考验的是人的耐心和毅力。“有的船要经过两三年的时间才能成型,从资料的搜集,一个个小部件的打磨,到最终船的成型,都浇筑了很多心血。”
凭借这门手艺,他以“庐州吴氏船模制作技艺”入围安徽省第四批非遗项目推荐名录之传统技艺大类。
庙会非遗秀叫好又叫座
整个春节庙会,市民们过大年,赏非遗,既长了见识,又饱了眼福,个个点赞叫好。“美丽中国年”非遗系列活动贯穿了整个年。
“为新时代剪彩”葛崇云剪纸精品展,于2月3日在合肥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综合艺术展厅拉开帷幕。“庐阳剪纸”非遗传承人葛崇云创作的剪纸题材较为广泛,花鸟走兽及民间传统喜庆图案无不涉及。在他的剪刀下,更多的是人物造型,尤为擅长人物肖像的刻画,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人物造型等。其剪下的人物可谓神形兼备,栩栩如生。其作品既表现出传统民间剪纸的形式和趣味,又融合了民间绘画的手法和意境。既有民间剪纸粗犷的原始韵味,又有现代剪纸精细的表现形式,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画面的整体性十分突出。葛崇云老人还特别为本次展览创作出“中国梦”、“不忘初心”等作品,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展现新时代的美好生活,通过一幅幅栩栩如生、年味浓厚的剪纸作品,让老百姓在新春佳节感受到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
自2月11日起,庙会非遗活动好戏连台。城隍庙大院内举行“非遗梦·耀新春”非遗文化展演,每天安排8至10个非遗项目进行展览展示,让市民近距离了解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陶·瓷艺术空间”——合肥非遗“庐州土陶”精品展在合肥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民俗民间展厅精彩展出,向广大市民展示合肥非遗“庐州土陶”精品;庙会还进行“悬谜射虎”万条谜语大竞猜,展示市级非遗项目——庐州灯谜,上万条谜语悬挂在城隍庙大院和合肥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内,群众踊跃参与。
2月24日(正月初九),“品传统文化赏庐州非遗”非遗专场演出在城隍庙大院内举行,以动静结合的方式展示了我市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用舞台表演的形式演绎庐剧、巢湖民歌、庐州大鼓、世清太极、牛门洪拳、猜谜互动等多个非遗项目;同时,20个市级以上传统手工技艺类和美术类的非遗项目进行了现场展示。
好戏连台唱百姓齐点赞
逛庙会除了赏非遗,还要看大戏。2月19日至2月23日(正月初四到正月初八),城隍庙大院内好戏连台,“南北荟萃”庐阳区综合场,“乡音乡韵”庐剧专场,“黄梅飘香”黄梅戏专场,“好戏连台”豫剧专场、葫芦丝专场,“梨园风采”京剧专场等多场演出轮番上演,让群众过足戏瘾。
2月21日(正月初六)下午,合肥市城隍庙大院里人山人海,黄梅飘香。新春文化庙会黄梅专场精彩上演。
合肥市文化馆黄梅艺术团带来了黄梅戏《孔雀东南飞》、《十八相送》、《春香闹学》、《状元府》等传统经典唱段。婉转优美的唱腔,惟妙惟肖的表演,丰富多彩的经典剧目,让广大戏曲爱好者在文化庙会上耳目一新、过足戏瘾。
市文化馆黄梅艺术团的演员阚敏兴奋地说道:“我已经连续参加了十几届新春文化庙会,心里感到非常高兴!希望传统戏曲艺术能通过庙会这个舞台让更多的观众所喜爱。”
2月22日(正月初七)下午,城隍庙大院新春文化庙会的舞台上丝韵婉转,梨园生香。合肥市文化馆朝阳庐剧团、中老年豫剧团和天乐葫芦丝艺术团联合奉献的庐剧豫剧葫芦丝专场吸引了大批观众。
庐剧《白灯记》拉开了演出的序幕,葫芦丝演奏家们相继吹奏了《人欢马叫庆丰年》、《草原美》、《采茶欢歌》等名曲,葫芦丝特有的轻柔细腻、圆润质朴的旋律令在场观众听得如痴如醉;豫剧《红灯记》《焦裕禄》《小二黑结婚》等经典选段唱腔优美,不时博得台下戏迷们阵阵掌声。
庙会演出每天吸引了大批观众,百姓们扶老携幼,早早坐满舞台周围。精彩纷呈、丰富多彩的庙会节目让老百姓赞不绝口。
年味在飘香精彩在继续
据悉,“合肥市第二十四届新春文化庙会”正月十五之前还有数场丰富多彩的演出和展示活动等待着市民前往观赏。
即日起至3月15日(正月二十八),“为新时代剪彩”葛崇云剪纸作品展还将继续在合肥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综合艺术展厅精彩展出,广大喜爱剪纸艺术的市民可以前去欣赏。
2月27日(正月十二),文化庙会进社区文艺专场演出将走进滨湖社区,合肥市文化馆的新时代文艺宣传小分队以“宣传十九大·文艺进基层”为主题,在社区举办文艺演出,传播党的十九大精神,向社区群众送出新春祝福。
3月1日(正月十四),“合肥好声音”——最美笑声专场比赛将在城隍庙大院内拉开帷幕,该活动是“合肥好声音”的系列专场比赛,今年主要是相声和小品,通过说学逗唱,向群众展示合肥的新发展新变化新成就。
3月2日(正月十五)之前,城隍庙大院内每天四个项目以上非遗展示:面塑、糖画、庐州字画、庐阳剪纸等。
此外,“悬谜射虎”万条谜语大竞猜将在城隍庙大院、合肥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持续举行至3月2日(正月十五)。“美丽中国年”非遗系列活动将在城隍庙大院、合肥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综合艺术展厅持续至3月15日(正月二十八)。
“逛庙会唱大戏”文艺系列演出2月25至2月28日(正月初十至正月十三)继续在城隍庙大院内奉上精彩,“南腔北调”庐剧、黄梅戏专场,“丝琴管竹”民乐专场,越剧专场,综艺专场等节目将带给市民不同的韵味儿。
3月2日(正月十五),元宵节重头戏——“欢天喜地闹元宵”正月十五专场演出将在城隍庙大院内压轴登台,演出以第二十四届新春文化庙会系列活动中的优秀作品为主,结合2017年基层优秀文艺作品和舞狮子、花船等传统民俗表演,编排一台综合性文艺演出,让群众感受春节最棒的“年味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