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最新动态 品牌安徽 入编年鉴 徽商老字号 优秀徽企 徽商风采 文件通知 徽商文化 商会信息 联系我们
让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徽商文化|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 徽商发展年鉴编委会
天气预报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安徽省首季进出口总值... 4-26
推进复工复产:安徽创... 4-26
安徽:定制化人才培养... 4-26
定制金融产品助青年创... 4-26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 4-26
国家下达22.4亿元... 4-26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5
14条举措推动江北、... 4-15
安徽将组织实施一批科... 4-15
安徽加速打造“装配式... 4-15
安徽宣城—优化结构 ... 4-15
多部门联合印发若干意... 4-10
安徽出台意见 助力传... 4-10
安徽省“四送一服”平... 4-10
全面贯彻中央“六稳”... 4-10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4-10
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 4-10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0
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 4-10
【复工复产进行时】“... 4-1
品牌安徽 更多>>
顶格支持,构建赋能体... 3-21
“稳企增效 为民办实... 2-14
2021年安徽省发明... 2-9
华为发布六大数据存储... 12-30
第二届安徽省青年厨师... 12-16
“药材之乡”忙种药 12-9
安徽拟打造 “双招双... 12-3
安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 11-23
六安氢能公交“抢眼”... 11-22
合肥:“智”造赋能“... 11-22
“爱在初冬,暖心相伴... 11-15
纪念“和平将军”张治... 10-29
合肥皇冠假日酒店即将... 10-12
康宁第十子落户合肥 10-9
看安徽这些企业上榜“... 9-27
安徽省真招实措援企减... 9-15
安徽开展惠企政策知识... 9-13
直通服贸会 畅游新蓝... 9-7
“安徽智造”乘坐中欧... 9-3
宣城力推绿色食品产业... 8-30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网  址:www.hsyj.org

邮  箱:hsnjbwh@163.com

办公室地址: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徽商文化  
让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日期:2019/4/17 9:39:00    来源:站内发布   点击:510次

来源:中安在线

 

     文化是乡村存续的源头之水。经过千百年的洗礼,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一直留存的就是流淌在田间地头源远流长的文脉。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成败兴衰,铭刻着一个村庄的繁衍生息,它演变成最淳朴的乡土文化,展现着民族文化最基础、最根本的面貌,连系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与魂,给乡村发展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生机和动力。

  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实现乡村文化的振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坚持文化引领,坚定文化自信。

  全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村民作为乡村的主体,是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决定性力量,只有村民的文化素养提升了,文化才能在乡村蔚然成风。一是模范带头,以点带面。发挥榜样模范作用,通过道德模范、村级好人评选、创建文明家庭等活动推选出典型家庭和先进人物,积极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的过程中培育文明风尚、弘扬正能量。二是宣传引导,见诸日常。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各村因地制宜地制定村规民约,让走街串巷的文化墙“活”起来,定期举办“村晚”、戏曲大舞台、流动电影院等文艺活动。三是教育引领,入脑入心。把“传育立行”教育工程提上重要议事日程,通过村民读书会、红白喜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转变观念,移风易俗。将国学读本纳入中小学义务教育,从娃娃抓起,让优秀文化扎根于农村的每一片土壤。

  着力完善服务体系建设,夯实文化硬基础。文化传承和发展需要载体和纽带,完善巩固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才能使得文化在乡村显现绵绵不绝的力量。一是制度考核显效力。深入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文化振兴的重要论断,坚定执行省、市、区委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制度、方案、办法;结合激励奖惩机制,将文明创建纳入千分制考核、纳入党组织书记述职述评工作,推动文化向纵深发展。二是线上线下聚合力。注重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多元化建设,以展板、宣传栏、横幅等为载体多种形式展示;利用微信、微博、微课、微讲堂等“微”时代新兴媒体,激发文化传播活力。三是人才资金增动力。配齐配优村级文化协管员,请专家学者前来开设文化讲堂,组织文艺工作者定期开展文艺活动;加大文化基础设施资金投入,成立村级文化基金,为文化振兴提供坚强物质保障,让文化活动有声有色。

  旗帜鲜明发展先进文化,用活文化辩证法。文化领域合乎辩证法的发展过程。一是尊重事物发展客观规律。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很多地方急于求成,采取“一刀切”“齐步走”的方式,往往习惯于推翻重建,导致农村特色传统文化、道德伦理的衰落。淳朴的乡风文化遵循着乡村发展的内在规律,需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文化。二是遵循对立统一规律。很多人片面地认为乡土文化是落后、封建的文化,从根本上说,农耕文化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思想沃土,要在弘扬与传承传统文化智慧的基础上,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必须深刻把握乡土文化与其他先进文化的关系,坚持不忘本来、面向未来。三是坚持否定之否定规律。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乡村文化发挥好“换血”和“造血”动能,重新激发乡村文化活力,实现乡村文化的复兴。

  深入推进引领文化产业,挖掘文化新动能。要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手抓。在新时代,文化也是潜在的生产力,发挥好文化的内在作用,能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一是从“办”文化到“管”文化。政府要创新管理,厘清权利边界,通过政府购买机制,实现文化事业产业融合,运用好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给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的活力。二是从“造”文化到“享”文化。要让更多的人去享受文化的熏陶,去感受文化的底蕴。扩大文化发展空间,利用“文化+旅游”“文化+艺术节”“文化+红色基地”、制作文化工艺品、展示民间技艺等方式,因地制宜打造当地文化特色,刺激群众对文化的消费热情,从而为经济提供新的内生动力。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让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让人们望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并驾齐驱。随着乡村全面振兴,中华文化也必将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省直单位  
             
省编办 省发改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省农科院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地震局 省国土资源厅
省环境保护厅 省统计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委员会 省水利厅 省林业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厅 省卫生厅 安徽行政学院 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侨办)
省国资委 省地税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工商局 省新闻出版局
省质监局 省安监局 省旅游局 省粮食局 省直机关事务局 省法制办 省金融办
省人防办 省信访局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省国防工办 省档案局 省招标局 省地矿局
省参事室 省地方志办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物价局 省能源局 省供销社 省国税局
安徽煤矿安监局 省气象局   省烟草专卖局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    
   
友情链接  
联商在线 安徽省企业经营与管理研究会 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 安徽省工业经济联合会 安徽省汽车经销商商会 浙江大学EMBA精英班 安徽省餐饮行业协会
嘉兴市安徽商会 贵州省安徽商会 云南省安徽商会 天津市安徽商会 南京市安庆商会 安徽省江苏商会 安徽省山东商会
安徽省上海商会 安徽省北京商会 山东安徽商会 安徽湖南商会 中山市安徽商会 四川省安徽商会 连云港市安徽商会
宁波市安徽商会 福建省安徽商会 宁夏安徽商会 上海市安徽商会 河南省安徽商会 沈阳安徽商会 昆山安徽商会
广西安徽商会 常州市安徽商会 杭州市安徽商会 安徽省广东商会 惠州安徽商会 镇江安徽商会 内蒙古安徽商会
义乌市安徽商会 江西省安徽商会 安徽省浙江商会 苏州市安徽商会 无锡安徽商会 温州市安徽商会 江苏省安徽商会
工商导报 徽商发展研究院 中国安徽 中安在线 中国新徽商 安徽省工商联

版权所有: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企业服务中心   皖ICP备2021009424号-1 技术支持:合肥网络推广
电话:0551-62607458 

邮箱:hsnjbwh@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