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近期该校教授潘建伟、陆朝阳等人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机构学者合作,在同时具备高纯度、高效率的单光子源器件上观察到强度压缩,为实现基于单光子源的量子精密测量奠定了基础。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日前发表了该成果。
当代量子应用研究主要分为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三大领域。单光子源是光量子信息技术中的关键器件,不仅可以应用于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同时也是量子精密测量的重要资源。
中科大研究组长期致力于发展高品质的单光子源,首创了脉冲共振荧光方法,利用微腔耦合提高单光子提取效率。2019年,通过双色激发和极化腔方案成功解决单光子由于极化损耗而至少损失50%的科学难题。
在此基础上,研究小组发展了高品质单光子源。这是自从2000年实现量子点单光子源后,科学家通过20年的努力首次在该体系直接观测到强度压缩,为基于单光子源的无条件超越经典极限的精密测量奠定了科学基础,也为在极低光功率下定义发光强度坎德拉这一基本国际单位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