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最新动态 品牌安徽 入编年鉴 徽商老字号 优秀徽企 徽商风采 文件通知 徽商文化 商会信息 联系我们
安徽等地多元开发,打造绿色农业循环产业链|品牌安徽|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 徽商发展年鉴编委会
天气预报
站内搜索:
最新动态 更多>>
安徽省首季进出口总值... 4-26
推进复工复产:安徽创... 4-26
安徽:定制化人才培养... 4-26
定制金融产品助青年创... 4-26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 4-26
国家下达22.4亿元... 4-26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5
14条举措推动江北、... 4-15
安徽将组织实施一批科... 4-15
安徽加速打造“装配式... 4-15
安徽宣城—优化结构 ... 4-15
多部门联合印发若干意... 4-10
安徽出台意见 助力传... 4-10
安徽省“四送一服”平... 4-10
全面贯彻中央“六稳”... 4-10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 4-10
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更... 4-10
李国英主持召开省政府... 4-10
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 4-10
【复工复产进行时】“... 4-1
品牌安徽 更多>>
顶格支持,构建赋能体... 3-21
“稳企增效 为民办实... 2-14
2021年安徽省发明... 2-9
华为发布六大数据存储... 12-30
第二届安徽省青年厨师... 12-16
“药材之乡”忙种药 12-9
安徽拟打造 “双招双... 12-3
安徽知识产权综合实力... 11-23
六安氢能公交“抢眼”... 11-22
合肥:“智”造赋能“... 11-22
“爱在初冬,暖心相伴... 11-15
纪念“和平将军”张治... 10-29
合肥皇冠假日酒店即将... 10-12
康宁第十子落户合肥 10-9
看安徽这些企业上榜“... 9-27
安徽省真招实措援企减... 9-15
安徽开展惠企政策知识... 9-13
直通服贸会 畅游新蓝... 9-7
“安徽智造”乘坐中欧... 9-3
宣城力推绿色食品产业... 8-30
联系我们  

 电  话:0551-62607458

网  址:www.hsyj.org

邮  箱:hsnjbwh@163.com

办公室地址: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当前位置:品牌安徽  
安徽等地多元开发,打造绿色农业循环产业链
日期:2020/11/23 8:51:43    来源:站内发布   点击:439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这就迫切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走高质量绿色发展道路。在发展循环农业、节水农业、节肥节药等方面,各地做了哪些新探索,取得哪些新经验,还有哪些待解问题?本报记者深入多个农业大县,探寻答案,带回一组报道,敬请关注。

  找回农业“另一半”,秸秆变身五种“宝”

  蔬菜大棚里也能跑拖拉机!

  记者在山东寿光市纪台镇丁家尧河村看到,旋耕机在大棚里来回穿梭,丝瓜藤蔓瞬间变成粉末,与土壤混合,织就出一条“绿毯”,“蔬菜秸秆深翻到田,再也不用发愁了!”农民丁位强感慨道。

  丁位强种大棚蔬菜已有5年,以前最愁蔬菜换茬。“一棵一棵拔秧清园,拔出来还得装车运到垃圾场。”他说,收获季节人工不好找,没办法,秸秆就堆在村道两边,既阻碍交通,也影响环境。

  寿光市是全国闻名的“蔬菜之乡”,蔬菜种植面积60万亩,每年产生的秸秆等废弃物约120万吨,一些农村的“秸秆山”成了大问题。这个难题怎么解?“这几年,寿光向农作物秸秆挖潜力,探索形成了蔬菜秸秆还田、秸秆有机肥、秸秆沼气等技术模式。”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马千玉说。

  “农业废弃物就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通过资源化利用,找回农业‘另一半’,是实现稳生产和保生态的双赢之举。”河南农业大学教授胡建军说,秸秆、畜禽粪污等资源化利用,既改善了农村环境,也能提升土壤地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能源生态处处长闫成说,“十三五”以来,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86.5亿元,支持了684个重点县整体推进秸秆利用。在东北地区试点推进秸秆利用区域性补偿制度,建立耕地地力补贴与秸秆利用挂钩机制。全国秸秆每年产生量达8.65亿吨,可收集量7.31亿吨,秸秆资源利用变成“五料”——肥料、饲料、基料、燃料、工业原料。

  为了推广循环农业新技术,寿光市从2017年起就出台政策,对参与蔬菜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主体,给予每吨20元到60元的补贴。信诚农机专业合作社落户丁家尧河村,丁位强的大棚也交给了这个“田保姆”。

  丁位强算了笔账:以前靠人工拔秧、运送,从早忙到晚,一亩地得花600多元。合作社用机械还田,一亩地只要150元。另外,秸秆通过生物菌发酵变成有机肥,减少肥料投入和农药开支,还能增产20%以上,每亩可增收2000余元。

  “十三五”以来,各地推动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加快解决农业“成长的烦恼”——全国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3年实现负增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秸秆综合利用率、农膜回收率分别达到86%和80%,农业的绿色底色越发鲜明。

  丁位强不再为秸秆“烦恼”,种植规模越做越大。如今,他经营了2个拱棚、3个日光温室,“地越种越肥、产值越来越高,今年光一茬丝瓜,就卖了3万多元呢!”他得意地说。

  种养循环,畅通田间到车间“最后一公里”

  正是橙黄橘绿时节,江西省寻乌县文峰乡石排村,果农张强招呼着乡亲们采摘脐橙。“今年果子长得好,多亏了咱们村上的蛋鸡场。”不远处,青山怀抱里的华丰蛋鸡场门口,大大小小的车辆排队,有的装满新鲜鸡蛋,有的拉满有机肥。

  走进蛋鸡场,场内鸡舍整齐排列,找不到一点儿粪污踪影,就连鸡粪味也闻不到。养殖场的粪污去哪儿了?蛋鸡场经理罗召华指着一组设备解释:“这是养殖场新建的粪污处理设备。”原来,养殖场引进厌氧发酵设备,鸡粪经过发酵加工、无害化处理,变成有机肥,“每年生产近2000吨鸡粪有机肥,经常供不应求。”

  寻乌是农业大县,柑橘种植面积25万亩,有机肥需求非常大。“以前处理鸡粪是负担,靠工人装袋、找地方存放都得花钱,现在鸡粪成了周边种植农户的抢手货,每年能带来140多万元收入。”罗召华说,鸡粪变废为宝,清洁了家园、田园、水源,蚊蝇、臭气少了,村里环境美了。

  以用促治,种养循环,越来越多的畜禽粪污得到了有效利用。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畜禽废弃物利用处处长左玲玲介绍,“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296亿元支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了585个畜牧大县整县治理全覆盖,提高了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水平,全国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比2015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基本解决了大规模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问题,畜牧业绿色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持续推进资源化利用要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条腿走路。”胡建军说,一方面,通过生产补贴、农机补贴等,引导企业、合作社开展社会化服务,建立完善的收储运体系;另一方面,市场主体要持续研发和使用新技术装备,破解转化瓶颈。

  畅通从田间到车间的“最后一公里”。深秋时节,秋粮已入仓。在安徽怀远县徐圩乡蓝天秸秆经营部,村民又拉来一车秸秆,河溜镇贡集村村民孙为林正忙着指挥叉车来回调运,不远处秸秆打包机“吐”出一个又一个“方块”,被打包的秸秆错落有致。“最近村里成立秸秆清运队伍,运送人员一天能挣200多元。”

  蓝天秸秆经营部能储存3000多吨秸秆,市场需求旺盛,可过去总是供不应求。县里构建收储运体系,建成78座秸秆收储中心,培育秸秆经纪人、收储运队伍5600余人。“最好的秸秆卖给牛场作饲料,中等的卖给家具厂做板材,差点儿的卖给电场做燃料。”解了燃眉之急,孙为林对销路充满信心。

  高效利用,用之于田。近年来,农业农村部推动生物天然气、沼气等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终端产品推广应用。今年,中央财政安排67亿元全面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多措并举,加强沼渣沼液还田耕地,推动耕地质量提升。

  在寿光市纪台镇玉皇沼肥站,除了生产沼气和有机肥,还对沼液进行个性化开发。“通过过滤、添加微量元素,我们开发出粗粮、细粮、营养粮等三类液体肥,每吨最贵卖到3000元。”沼肥站负责人李泮武说,为提升使用率,配套研发了智能加肥机,农民微信扫码就能自助加肥,打通了粪污收集处理、有机肥施用服务链条。

  多元开发,打造绿色循环产业链

  稻谷丰收的季节,广西宾阳县武陵镇留寺村村民迎来了“双收季”。“除了卖稻谷,秸秆也能换成钱!”村民张平从收购人员手里接过钱,目送着装满稻秆的车子远去,脸上洋溢着笑容。“一吨玉米秸秆240元、甘蔗尾叶200元,家门口就有人收,太方便了。”

  祥岭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在全县4个乡镇设置了收购点,对群众打包送来的玉米、甘蔗秸秆统一收购。公司总经理陆军介绍,秸秆经过机械粉碎,制作成饲料用于养牛。每月能生产饲料700吨左右,去年秸秆饲料解决了1100多头肉牛饲养需要,“就地取材,养牛成本下降了不少。”

  种养结合激活发展活力。“转换思路才能有出路!”陆军说,宾阳县种植了几十万亩甘蔗,尾叶资源丰富,除了饲料自给,还能外销给其他地区。下一步将增加秸秆收购点,将饲料加工链延伸到乡镇,提升饲料月产量,扩大养殖规模,“不仅多卖牛,还往外卖饲料,牛粪还能变成有机肥,一举三得!”

  提起河南灵宝,不少人熟悉灵宝苹果。近年来,当地发挥苹果剪枝资源优势,发展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叫响“灵宝香菇”品牌。目前,全县从事食用菌生产的农户已有4万余人,食用菌总规模达到1亿袋,转化苹果剪枝等农业废弃物1.5亿公斤以上,年产食用菌鲜品12万吨,实现总产值15亿元。

  “循环农业除了深耕种养环节,还应推动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胡建军说,秸秆、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通过相关技术和模式的创新推广,从第一产业的种养业逐步向二产、三产延伸融合,打造新的循环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助农增收致富。

  在日前召开的安徽秸秆博览会上,秸秆能大能小,七十二变,看得人眼花缭乱——粉色洒金的大果盘,海螺、帆船、灯塔等工艺品都是废弃物做成的!安徽涡阳县道远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卢磊如数家珍:“海螺、帆船是用小麦秸秆做的,文件夹是用玉米皮做的,收纳箱是用蒲草做的……目前外观专利已有70多个。”公司除提供1000多个工作岗位,还带动附近30多户农户从事手工艺编织,足不出户就能挣钱。

  除了做小物件,秸秆还有大作用。在宏桥秸秆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区,搭着景观房,旁边摆着桌椅板凳,幼儿滑梯,这些秸秆制品吸引不少学校到现场采购下单。“零甲醛,健康安全是我们的优势。”企业负责人张中成说,每3吨秸秆原料能合成1立方米的板材,公司建成零甲醛麦稻秸秆板材生产线,秸秆做的建材、家具很受欢迎,今年以来销售额达2000多万元。

  农业废弃物资源长出大产业。目前安徽拥有秸秆综合利用规模企业1860个,总产值216亿元,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产业链总产值达到100亿元,有效促进农村增绿、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省直单位  
             
省编办 省发改委 省教育厅 省科技厅 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省农科院 省民委
省公安厅 省民政厅 省司法厅 省财政厅 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省地震局 省国土资源厅
省环境保护厅 省统计局 省煤田地质局 省交通运输厅 省农业委员会 省水利厅 省林业厅
省商务厅 省文化厅 省卫生厅 安徽行政学院 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省审计厅 省外办(省侨办)
省国资委 省地税局 省广电局 省体育局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工商局 省新闻出版局
省质监局 省安监局 省旅游局 省粮食局 省直机关事务局 省法制办 省金融办
省人防办 省信访局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省国防工办 省档案局 省招标局 省地矿局
省参事室 省地方志办 省发展研究中心 省物价局 省能源局 省供销社 省国税局
安徽煤矿安监局 省气象局   省烟草专卖局 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    
   
友情链接  
联商在线 安徽省企业经营与管理研究会 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 安徽省工业经济联合会 安徽省汽车经销商商会 浙江大学EMBA精英班 安徽省餐饮行业协会
嘉兴市安徽商会 贵州省安徽商会 云南省安徽商会 天津市安徽商会 南京市安庆商会 安徽省江苏商会 安徽省山东商会
安徽省上海商会 安徽省北京商会 山东安徽商会 安徽湖南商会 中山市安徽商会 四川省安徽商会 连云港市安徽商会
宁波市安徽商会 福建省安徽商会 宁夏安徽商会 上海市安徽商会 河南省安徽商会 沈阳安徽商会 昆山安徽商会
广西安徽商会 常州市安徽商会 杭州市安徽商会 安徽省广东商会 惠州安徽商会 镇江安徽商会 内蒙古安徽商会
义乌市安徽商会 江西省安徽商会 安徽省浙江商会 苏州市安徽商会 无锡安徽商会 温州市安徽商会 江苏省安徽商会
工商导报 徽商发展研究院 中国安徽 中安在线 中国新徽商 安徽省工商联

版权所有:安徽省徽商发展研究院企业服务中心   皖ICP备2021009424号-1 技术支持:合肥网络推广
电话:0551-62607458 

邮箱:hsnjbwh@163.com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