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12月8日,记者从“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三五”期间,全省稳定就业、社会保障、人才人事、劳动关系等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主要指标提前一年实现。全省城镇新增就业339万人,年均增长67.8万人,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的113%。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职工基本养老、城乡居民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271.9万人、3493.89万人、544.57万人、676.09万人,全部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
全省城镇新增就业339万人
“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以省政府名义印发《稳就业(保居民就业)工作方案》,全省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全省就业局势持续稳定。全省城镇新增就业339万人,年均增长67.8万人,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的113%。
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徐建介绍,我省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扎实做好长江禁捕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全省退捕渔民转产就业率97.8%、参保率100%。累计筹集就业补助资金140多亿元,完善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政策,每年惠及百万人次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率从2015年的3.14%降至今年10月底的2.85%;今年三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5.7%,中部最低。
企退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增长23.4%
“十三五”期间,我省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记者从发布会获悉,我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全面实施,基金实现省级统收统支。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工伤保险基金省级调剂制度平稳运行。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推进服务业从业人员、中小微企业职工、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参加社会保险。
据统计,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从2015年的1953元提高至2019年的2411元,增长23.4%。城乡居保月人均待遇122.5元,与制度试点初期比,增长60.3元,增幅约一倍。失业保险金计发比例由最低工资标准的75%提高至90%,达到1281元/月,较“十二五”末增长77%。坚决落实降费率和减免缓政策,今年1至10月,累计减征企业社会保险费416亿元。
截至目前,全省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5895.74万人,覆盖92%以上的常住人口,电子社保卡签发超1320万张,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全省专技人才总量达414.6万
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我省人才队伍活力不断显现。我省深入实施新时代江淮英才计划,加大高端领军人才选拔培养力度。全面推进技工大省建设,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贯彻落实事业单位聘用制度,调整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管理政策。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省专技人才总量414.6万,较“十二五”末增长38.7%。五年全省新增专业技术人才115.6万人,其中关系在皖两院院士38人。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568.3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57.2万人,较“十二五”末分别增长39.4%、41.2%。五年全省新增技能人才169.4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7.8万人,获中华技能大奖1人、全国技术能手106人。
此外,我省还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在2019年国务院农民工治欠保支考核中,我省进入全国前10,位居A类。“十三五”时期全省共处理劳动人事争议20多万件,仲裁结案率保持在95%以上。 |